民進黨大打「鳳梨牌」 轉移「藻礁公投」風暴
文/李路
中國自3月1日起禁止進口台灣鳳梨,在台灣掀起一股「鳳梨熱」,民進黨再次逮到機會大打「芒果乾」,千錯萬錯都是中國的錯,但不僅看不到政府如何解決有害生物介殼蟲的問題,也沒有提出如何因應中國「養套殺」的務實策略,倒是成功的轉移了「藻礁公投」的焦點,而這可能才是炒熱「鳳梨牌」的真正主因!
中國海關總署日前透過「海峽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協議」平台,通知台灣鳳梨多次檢出介殼蟲,自3月1日起暫停輸入台灣鳳梨。消息一出,引發台灣社會嘩然。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在推特沿用過去澳洲葡萄酒被中國制裁時的「自由紅酒」概念, 發起捍衛「#Freedom Pineapple(自由鳳梨)」活動,呼籲全球理念相近的友人支持台灣。蔡英文也親自出馬,南下到高雄吃鳳梨、挺農民,並大秀「鳳梨滷麵」當晚餐。
然而,早在陳水扁時期,台灣農產品以及農業品種技術就已經開始轉移到大陸,對岸市場貌似台灣農產品的問題也層出不窮。馬英九上台後,一方面重啟兩岸協商,透過簽署ECFA,降低出口關稅,讓台灣農產品在大陸市場更有競爭力,也讓台灣農民能賺錢;另一方面,則設法讓台灣的出口市場多元化,避免過度依賴大陸,當時台灣對大陸出口貿易佔比大致都控制在40%以內。
如今蔡英文已執政5年,不僅兩岸之間已無法透過對話來解決問題,台灣對大陸出口貿易依賴程度不減反增,2020年甚至達到近44%,創下歷史新高。難怪當民進黨立委陳亭妃批評馬英九執政期間,對岸成立25個「台灣農民創業園」吸引台灣的農業技術及品種時,國民黨立委何志勇反問,為何民進黨重新執政後,不減反增到28個呢?
台灣過去被中國大陸禁止輸入的農產品不只鳳梨,石斑魚、虱目魚、芭樂都遇過相同的情況,主因在於台灣很多農漁產品都高度依賴中國市場,這些經驗都說明了出口中國是一條有風險的路。但這不完全是中國為了抵制民進黨政府而耍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兩岸本來就存在著產業間相互依賴又競爭的關係。分散市場,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是舒緩台灣農產品輸中困境必走之路。
只是,民進黨過去大力批判中國對台農產品「養套殺」策略,這些道理民進黨都懂,但如果執政5年來卻無法提出實質方案,協助農民從大陸的「養套殺」中跳脫出來,減緩農民損失,仍只停留在「一切都是阿共的陰謀」,也只是暴露民進黨政府是沒有能力解決問題的政府。
打「鳳梨牌」轉移藻礁「粉紅風暴」
現在中國宣布禁止台灣鳳梨輸入的時間點,就發生在台灣新高層國安人士團隊佈達之後,若從政治面來解讀,頗有測試蔡英文新國安團隊、給一個「下馬威」的意味,因為這些新官上任後,立法院開議備詢的第一課就是鳳梨的議題,考驗著新國安團隊的應變能力。
中國的態度也很明確,不管台灣的陸委會主委是舊的陳明通也好,或者是新的邱太三也罷,兩岸通關密語就是「九二共識」,除此之外,別無選擇。中國並不會因為新國安團隊被外界評為對兩岸關係較為和緩而態度放軟,中國也藉此表達一貫強硬的立場。
雖然,鳳梨並不是中國禁止台灣輸入唯一或是第一個農產品,但鳳梨引發的熱度卻似乎比過去虱目魚、石斑魚還高,這不排除是蔡英文為了轉移「藻礁公投」所引發的「粉紅風暴」焦點的作法。
這項說法並非空穴來風。「藻礁公投」在二月底最後一週發生戲劇性的變化,從原本的告急到一舉突破、甚至還超出公投第二階段所需的28萬9千多份的連署書,至今已突破50萬份,甚至上看70萬份,讓民進黨備感壓力。民進黨政府也從原本的無視,到最新的發展是農委會主委陳吉仲預計3月8日要跟環團見面,外界解讀為「摸頭」,但最後被環團拒絕。
在藻礁公投吵得最火熱的228連假,同時也是鳳梨被宣佈禁止輸出的時間點,民進黨大打「鳳梨牌」,降低國人對藻礁的關注,轉而將槍口導向一致對大陸,藉著痛批中國,趕緊將因「藻礁公投」而失去對民進黨信任的人找回來,喚回對民進黨的支持,並降低去連署的慾望,因此「用鳳梨轉移藻礁公投」的說法,不無道理。
也確實,在台灣228連假那三天,鳳梨消息一出後,原本最熱的「藻礁公投」話題逐漸淡出,所有的媒體版面都被鳳梨佔據,確實達到了很好「轉移焦點」的效果。
「守護環境」派取代「抗中」派
只是民進黨忘了,這群簽下連署書的年輕人,不是「仇中」、「抗中」派,而是「守護環境」派,這種涓滴成河引發的巨大能量,超過50萬份的連署書終於讓民進黨感受到壓力,願意展開對話,並派出不同要角跟環團不同人士接洽,希望多方搓合,達到雙方最大公約數。
然而,蔡英文8年前親自在桃園大潭藻礁題下了「藻礁永存」4字,卻在當了5 年總統後就忘記7600年藻礁才能長成的重要性;農委會主委陳吉仲2016年還是副主委時,也允諾先把藻礁暫定為自然地景,還信誓旦旦地說,如果桃園市政府不做,就由農委會來做;如今他已升任為主委,藻礁自然地景又在哪裡?
環團已經被騙太多次,民進黨這個「最會溝通的政府」,除了會騙之外,如果真有誠意解決,不如先從履行自己承諾開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