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樂義: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中美軍事交流的北京戰略
文/rfa亓樂義
為反制美國國會眾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中國去年8月起取消安排中美兩軍戰區領導通話、取消中美國防部工作會晤和取消中美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制會議。雙方軍事交流跌入穀底,美國國防部長希望會見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遙遙無期,和中國國防部長會晤的大門也未打開,雙方軍事高層互動已然停擺。
認知不同 各守立場
不過,這種低迷氛圍最近似乎露出一線曙光。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證實,8月12日至18日,軍委聯合參謀部副參謀長徐起零(上將)率團赴斐濟出席印太國防軍司令會議(印太地區參謀長會議)期間,與美國等多國代表進行溝通交流。美方指出,與中方交流的是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阿奎利諾(John Aquilino)。雙方沒說明交談內容。
吳謙首先說明,中美兩軍交往並非處於中斷狀態,雙方通過軍事外交管道保持坦誠有效的溝通。然而,當前中美兩軍關係存在不少困難和障礙。他把今天的局面歸咎于美方,比如對中國進行遏制打壓,出售並援助台灣武器、與台灣發展軍事關係,以及在中國周邊強化軍事挑釁與懾壓。除此,美方至今未解除對中國國防部長李尚福的制裁。言下之意,美方若不調整以上作法,兩軍關係難以重回正軌。
美國的立場很清楚,儘管美中關係本質上是競爭,但不妨礙直接會談。制裁不應該是中國拒絕交流的原因。俄羅斯制裁拜登(Joseph Biden)內閣一些成員,但是不妨礙必要時他們與俄羅斯方面進行接觸。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今年7月表示,透過軍方高層交流,為了避免發生錯誤、誤判和升級。美方已經準備好承擔責任,但是中方沒有這麼做,這是中方需要承擔的責任。
目前美中雙方因認知不同,不會退讓各自立場。上個世紀50年代,中國政府主動找美國政府談判,主要討論緩和台海緊張局勢的問題,為此舉行中美大使級會談。從1955年至1970年進行136次會談,在台灣議題上沒有取得任何進展。但是會談本身並非毫無用處,它是在中美兩國沒有建交的情況下,成為雙方保持某種接觸、交換意見的途徑。
如今中美關係好過當年,雙方任何層級交流,即使沒有成果也有維持某種接觸的作用。徐起零與阿奎利諾在斐濟溝通交流,估計是各表立場不會有成果,其意義也在於拓展雙方交換意見的途徑。
其實,美中軍事交流正在以變通的形式保持接觸,而不限定於軍事對軍事。今年7月12日,中國駐美國大使謝鋒到五角大廈與美國國防部印太事務助理部長拉特納(Ely Ratner),討論一系列國際與地區安全議題,會談約90分鐘。8月2日拉特納會見到訪的中國外交部北美大洋洲司長楊濤,討論兩國防衛關係和區域安全議題。
1個月內,拉特納會見中國2名重要外交官員,相當不尋常,似乎顯示中國對美方關切的軍事議題做出回應,卻不以兩軍溝通與交流機制進行,代之以外交手段,以間接方式達其軍事目的。
遵循毛澤東戰略指導
對美國而言,任何有助於保持兩軍溝通路徑暢通的作法,都應該積極嘗試和拓展。對中國而言,以非常規手段維持與外軍交流有其特殊的戰略考慮,其源頭很可能是毛澤東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戰略指導原則。習近平多次強調,「戰爭指導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意思是不隨敵起舞,積極奪取戰略主動權。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是1947年4月國共內戰期間毛澤東發給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的一封電報內容。當時正太戰役打到關鍵時刻,國民黨軍隊因靈活調動,聶榮臻陷入兩難,要按原計畫打或改變部署而舉棋不定。毛澤東100多字的電報為聶榮臻解開迷霧,要他不被敵人調動所迷惑,按既定計畫集中全力完成正太戰役,執行」先打弱的,後打強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各打各的)政策,」 要完全主動作戰,使敵人完全陷入被動。
根據毛澤東的戰略指導,聶榮臻成功完成正太戰役,華北地區的戰局開始轉入主動。」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本質上是談如何奪取戰略主動權,不在敵人期待的時間和地點,也不採用敵人預想的方法及樣式與敵作戰。無論處在戰略劣勢、戰略均勢或戰略優勢,或在國內戰爭或應對國際戰爭,毛澤東的這套戰略指導思想都發揮巨大作用。至今仍被解放軍奉為聖典,也同樣適用於中美兩軍的溝通與交流。
一心向毛澤東學習的習近平,熟知這套戰略思想及其歷史實踐,並且視之為戰爭指導藝術的最高境界。過去中美兩軍建立一些溝通與交流機制,主要是借鏡外國經驗或由美國牽引而設定內容,習近平視為陷阱,愈按照美國的需求去做,就愈被牽著鼻子走,也就愈處於被動地位。
不隨敵起舞
為扭轉局面,習近平遵循毛澤東」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戰略指導原則,借機取消3項中美兩軍已有的溝通與交流機制,以自己的方式另闢蹊徑,即使有違常規,也要抓住戰略主動權,不隨敵起舞。如果回到原點,也要注入更多的中國方案。不僅軍事領域,在政治、外交、經濟等多個領域,習近平都留下專斷自主、大國至上的深刻痕跡。
因此,每當美國提出更具體、更深入的兩軍交流時,習近平大多「相應不理」或」已讀不回。」美方認為,這是危險而不負責,想要打破約定俗成的國際秩序;在習近平眼中,這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戰略運用,在既有國際秩序中建立新的中國典範。為達目的,他大力宣導敢於鬥爭;對內更加壓制,對外更具攻擊性也在所不惜。
除非美國退讓,而退讓本身如同承認錯誤,在北京眼中就是美方拿出了誠意,與中方相向而行,即使是一小步或象徵性舉動,也為北京贏得顏面,維持大國地位的象徵意義,在軍事交流的具體操作上,中國由此取得一定的話語權與主導權,可以為世界的危機管控樹立新的範例。
除了這種根本性的差異,美中軍事溝通與交流還存在認知上的巨大反差。中國國防部國際軍事合作辦公室安全合作中心前主任周波指出,歷來中美兩軍相遇時,美國關心如何避免碰撞的戰術問題,中國則視為戰略問題。雙方討論同一件事,卻不在同一個層面,很難達成共識。
又比如美國軍艦依據國際法通過台灣海峽,周波認為這一訴求本身並不違法,但是必須出於和平目的。然而,中方視美艦高調通過就是為了挑釁中國。雙方對「出於和平目的」一詞,都有各自的解讀。美方宣稱「維護台海現狀」是為了和平,但是中方認為是出於挑釁。同一件事,中美雙方的立場沒有任何交集。
首次危機溝通
周波指出,去年8月中方取消3項中美軍事溝通與交流機制,其影響主要在於政治層面。中方的意圖是通過減少溝通機制,迫使美方在台灣問題上採取更為審慎的態度。然而,對美方來說,取消溝通與交流機制反而提高雙方誤判的可能,使事態升級。
2020年10月中美兩軍通過視頻舉行首次危機溝通工作組會議。這是中美兩軍風險管控的一個新的機制。雙方就危機溝通的概念、預防危機和管理危機進行討論。周波說,以往雙方的磋商和協議,都是討論各種意外相遇造成的事故或事件,從未出現危機溝通的概念。這次視訊會議是一大進步,雙方承認危機反映當下中美關係緊張的現實。
美國國防部官員指出,參加危機溝通工作組視訊會議的美方人員,來自國防部長辦公室、參謀長聯席會議和美國印太司令部的代表;中國與會人員來自中央軍委國際軍事合作辦公室、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和南部戰區聯合參謀部的代表。從中央決策部門到戰區執行機關,都包括在內。應該說,這是一次涉及具體問題,又極具代表性的會談。如今未能繼續下去,可能受到大環境的影響,或者因認知上的差距而中斷。
周波認為,目前中美兩軍最難的是管理危機,一旦出現危機如何平息?兩國政府如何控制民意沸騰?如何防止媒體推波助瀾?這些都將極大考驗中美兩國政府的智慧。這是標準的中方思維,殊不知,美國是民主自由的國家,政府無法控制民意,更不能限制監督政府的媒體。
中美兩國要防止軍事衝突,主要是靠成熟的軍事溝通和交流機制。謀略是必須的,自主是必然的,但不能偏離現實。交流應該清晰和直截了當,把情緒、言辭和一些更大的哲學框架放在一邊,只談核心的實際問題,雙方才有可能建立穩定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