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評論

賴清德總統路 務實的親中愛台

副總統賴清德

文/旺報主筆室

民進黨九合一選舉挫敗,蔡英文辭去黨主席,有意參選的桃園市長鄭文燦因畢業論文抄襲被台大取消碩士學位,不得不放棄參選黨主席,副總統賴清德表態參選,黨內堪稱眾望所歸,但即使能掃平英系的心結與蘇貞昌戀棧的障礙,他「務實台獨」的標籤,仍將是競逐大位的路障。

台獨標籤 不被國際認同

賴清德2017年9月接任行政院長,首度接受立法委員陳怡潔質詢就自述為「主張台灣獨立的政治工作者,不管擔任哪個職務都不會改變」,後逐步修正為「務實的台獨主義者」、「台灣已是主權獨立國家,不需另行宣布獨立」。他是史上首位在立法院主張台獨的閣揆,「務實台獨」成為他的政治標籤。

其實,不管身為閣揆或副總統,「務實台獨」的立場不影響他的政務推動。民進黨取得政權後,「台獨」就成為一些政治人物身上的遺緒,沒有太多實質意義。黨外運動提出台獨主張,目的在與國民黨上層政治所建構的中國認同抗衡,凸顯台灣社會底層的本土意識。國民黨標榜「統」、民進黨追求「獨」,都是一種政治符號,誰都沒有能力去實現。

民進黨經過兩次執政,早已清楚了解,實現法理台獨必須有成熟的外部環境,不是民進黨單方面所能完成。所以,蔡英文政府只能主張「維持現狀」,至於什麼是「現狀」,最多也只能說是「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即使這樣的表述,也只是蔡英文單方面的論述,並未受到國際社會的認同。

蔡英文「互不隸屬論」,未能取得國際社會認同,與大陸的反對有關,大陸之所以反對,主要是她不接受「九二共識」,卻又提不出足以維繫兩岸政治對話的替代主張,兩岸官方聯繫管道中斷後,對峙愈來愈尖銳,台海成為全球公認最危險的火藥庫。

兩岸「互不隸屬」只是一句對內交代的空話,並不能界定兩岸關係的現狀。事實上,身為台灣總統,無論偏統或偏獨,都要能維持兩岸官方溝通管道,為人民謀求最大的福祉,但蔡英文沒有做到。

賴清德仍以內部政治需要為念,以「延續蔡英文兩岸路線」淡化「務實台獨」標籤,但又說台獨及台灣獨立是指「台灣不屬於中國的一部分」,這已成為「台灣的共識」。事實上,「互不隸屬」論並未受到國際社會的認同,何況蔡英文的表述僅止於「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這是一種戰略模糊,賴清德卻揚棄模糊,清晰表明「兩岸互不隸屬」。

對話和解 方為務實之道

即使綠營團體的民調顯示,67.9%民眾支持蔡英文所提的「四個堅持」,70.6%民眾支持「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80.3%民眾支持「堅持中華民國台灣的前途,必須遵循全體台灣人民的意志」,在美國堅持「一法三公報六項保證」的國際政治現實下,再堅實的民意展現,都改變不了台獨是假議題的事實。

賴清德接任民進黨主席後,若能從蔡英文第一任期就職演說所提出的「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出發,務實建構兩岸關係的連結,會比空談「延續蔡英文路線」或堅持「務實台獨工作者」有意義。民進黨畢竟歷經從「台獨黨綱」演進到「台灣前途決議文」的過程,繼續演進對一個務實的政黨而言應非難事。

賴清德曾稱「親中愛台」,是指「兩岸以對話取代對抗,以溝通取代圍堵」,「以台灣為核心,向中國伸出友誼的雙手,透過交流,能夠達到了解、理解、諒解、和解,然後和平發展」。「親中」論述若能持續強化,兩岸僵局即使不能立即化解,也應該不至於惡化下去。

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大挫敗,黨內外心知肚明,主要是台海局勢惡化,民進黨不能再賣「芒果乾」,反倒被國民黨以「票投民進黨、青年上戰場」將一軍。賴清德要挽救民進黨的危局,如果能從「務實台獨」位移到「親中愛台」,對台海和平應有正面作用。

(本文為旺報社評,主筆/王崑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