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食苦果——西方對中俄的誤判
文/德國之聲中文網
烏克蘭危機持續不斷,俄羅斯與西方國家「叫陣」,而中國與西方之間的隔閡與分裂也日益明顯。甚至已經有人表示,目前的世界已經進入「新冷戰時期」。政治學者張俊華則認為,不管是對俄還是對華政策,很多苦果都是由西方對對方的誤判和政治短視造成的。
如果說,北約在當初的擴張中,適當採取措施對俄羅斯進行某種技術上的安撫,也許不至於到今天給普丁在侵略了烏克蘭之後還振振有詞扮演「受害者」的機會,同時又使西方這次在烏克蘭危機中顯然被普丁牽著鼻子走。這一切,跟北約當時在擴張中並沒有認真思考俄羅斯可能的反應,也是出於短視的習慣,沒有認真地處理好2014年烏克蘭危機後遺症的表現。
而西方國家對華政策中,也有類似的做法。如果當初對中國沒有堅信用貿易能改變其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那今天的西方與中國的狀態也會大不一樣。
而更令人沮喪的是,西方的一些分析家們繼續在犯誤判或者對某種現象輕描淡寫的錯誤。 當然,誤判不僅指對現實的錯誤解讀,也包括了對未來的錯誤預測。而有時,即便判斷是正確的,也被政治短視而迷誤,於是乎出現頭疼醫頭的短期措施,而非追求需要經過長期努力的目標。 以2015年達成的明斯克協議為例。當時,對歐洲各國來說,目的就是早點讓烏克蘭太平下來,哪怕這種太平是表面的、臨時的也行。於是,便出現了明斯克協議。但是該協議至今無法認真貫徹,而俄國則指控基輔沒有落實協議。
中俄高峰會議以及錯誤的解讀
這個月在冬奧開幕式前召開的中俄高峰會議將是對改變亞歐地緣政治一個具有很大影響的事件。但是,西方各界的反應和評論並沒有給予應有的地位和足夠的重視。
有的為這次北京在烏克蘭危機中如此明顯站隊莫斯科,覺得出人意料。有的則持有相當大保留態度,因為覺得中俄之間與其說是友誼不如說是互不信任。有的則安慰自己,「中國並非無條件地支持普丁」。至於美國安顧問蘇利文則更是發出了空洞的威脅:中國若被視為支持俄羅斯攻烏,或需付代價。
所有這些反應,都說明一點,西方分析人士對歷史細節不熟悉,對習近平和普丁這兩個掌握著世界上地域龐大的國家的領導人不瞭解,對最近幾年的微妙發展更是陌生。
透視中俄關係
俄羅斯人本來是一點不推崇中國的。而且在心理上,俄羅斯人一直認為自己的心是往歐洲靠的,而不是向亞洲。但是,這種情況在近15年來有了巨大改觀。而這個改觀得感謝普丁一人。話再轉回來。2012年上台時的習近平的目光也不是一開始就朝著俄羅斯的。習近平當初的想法是緊盯著技術和軍事上最強國美國,通過「友好」關係,不斷從那裡獲取最好的技術。於是他就向美國提出了所謂「建立新型大國關係」的外交倡議,而這個大國就是指美國和中國,俄羅斯根本排不上號。
但這一切,顯然被世界政治的變化而改變。 習近平在歐巴馬那裡就他的倡議吃了閉門羹。至於後來川普更是把他折騰的不行,而今天拜登的手法也不比川普差。於是乎,在2013年習近平開始嘗試跟俄羅斯和普丁合作。通過幾次私人接觸,頗有一拍即合之感。於是,出現了很多超越一般國家領導人關係的做法。比如說,普丁說,在任以來從來沒有一個國家領導人給他親自送生日禮物,而習近平卻這麼做了。 當然,後來的你來我往,這裡就不談了。至於普丁,顯然成了中國的偉大經濟成就的推崇者。是他說服了俄羅斯的領導階層以中國為友,而且是要成為親密朋友。
當然,這種變化不僅是兩個人關係的結果,也是西方世界對中俄在政治上的變化的反應。特別當美國在高科技領域開始對中國限制,中國在技術轉移方面除了在歐洲找出路,也不得不轉向俄羅斯。當然,俄羅斯在軍事技術方面對中方一直小心翼翼,但至少兩國合作製造CR929大飛機,儘管在各家該有多少市場份額問題上吵了架,而且沒有西方關鍵零件是否成功,還是個問題。
中俄峰會前後達成的共識
中國是全球經濟大國,廣東省的GDP就超過俄國。中俄兩國在投資和技術領域的優勢是不對等的。但兩國確實也有一定互補性。況且中俄兩國目前在世界上處境都不怎麼樣。所以抱團取暖也是必然的。
眾所周知,普丁在2月4日訪華。在冬奧開幕式開始的一小時,習近平和普丁目睹了15個合作文件的簽署,內容涉及反壟斷、貿易、外交、可持續發展、消費者保護、農產品、體育、能源、航空、訊息等一系列領域。習近平和普丁在當日的峰會後發表的、被稱為是戰略性文件的聯合聲明中,表示中俄的友誼和合作「沒有限制」,他們的關係」優於冷戰時代的政治和軍事聯盟」。同時,聲明稱中國支持反對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的擴張,並同意俄羅斯關於北約不應該接受新成員國的看法,雖然並未指名烏克蘭。普丁在聲明中支持中國一個中國政策,反對台獨。這份文件還表達了對美英澳(AUKUS)三方安全條約的擔憂。
細看這份文件,中國無疑是普丁目前困局下的最大的得利者。
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中國對天然氣在未來20年內需求旺盛。而這次簽署的協議,則填補了中國的能源需求。同時,也讓俄羅斯以後能降低對歐洲市場的依賴,從而應對今後可能出現的來自歐美的制裁。據悉,2015年中俄貿易結算近90%使用美元,2020年已跌至46%。歐元結算佔比升至30%,人民幣17%,盧布7%。而中國正試圖將俄羅斯作為人民幣國際化的實驗品。很顯然,普丁在這方面將會作更大的讓步。 因為如果要繞過美元,中方在越來越多的交易中會要求賣方接受人民幣來結算。
俄中邊界輸氣管道開通
在貿易額方面,習近平提出今年雙邊貿易額達到2500億美元的新目標。這比以前提出的在2024年達到2000億美元,又跨進了一大步。而對俄羅斯來說,這有點太過分了。倒是普丁比較現實,他說,俄羅斯遠東地區每年可以向中國供應100億立方米天然氣,又說有信心俄中的貿易額,將會達到2000億美元。要知道, 2021年中俄貿易額超過1400億美元,而2003年中俄的貿易額還不到160億美元。所以不管是習近平的目標還是普丁的目標,都是相當大進步。
當然,聯合聲明中,俄羅斯還是留一手的。比如說,俄國在聯合聲明當中把印度放進來,宣稱是在「俄印中架構」上增加與中國的交往。這並不使中國感到爽快。
但是, 俄羅斯這次做的讓步是比較大的。其中之一,就是俄羅斯的後院中亞。
習近平在1月25日與中亞五國,包括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土庫曼,以及烏茲別克達成協議,並宣佈未來3年向中亞國家提供5億美元無償援助。而這個之所以成為可能,沒有普丁的首肯是不可能的。而這次,該五國元首均有出席冬奧開幕式並與習近平會面,同時,哈薩克官方在冬奧後開幕式後表示,中方已接受總統托卡耶夫邀請,習近平將於9月出訪該國。 可以想像,今後中國在中亞的一帶一路項目迴旋餘地將更大。
北京新的烏克蘭政策
儘管這次聯合聲明隻字沒提烏克蘭,但客觀上中國已經在調整對烏克蘭的政策。 有的西方觀察家認為,中國同受俄羅斯威脅的烏克蘭之間有著密切的經濟往來,北京也從未承認過俄羅斯對克裡米亞半島的吞並,畢竟這有悖領土完整和國家主權原則。這個看法實際上已經老化了。 如筆者上次的評論指出的那樣,中國之所以至今沒有承認克裡米亞是俄羅斯的領土,主要是因為中國因為台灣的關係而不接受普丁把克裡米亞的「回歸」看成是公投的結果。 當然,中國本來跟烏克蘭有著密切的關係,這也是不可否認的。
中國2014年以來在克裡米亞問題上持中立立場,但近幾年已有變化,中國已派出商界代表團同當地政府「建立夥伴關係」,並且,中國企業同當地政府就與當地企業建立關係達成了共識,還計劃投資當地療養產業。而這一切只是沒有公開化而已。中國此舉一方面是對烏克蘭政府決定將中國企業收購的航空發動機製造商馬達西奇(Motor Sich)國有化的回應 ,而另一方面是中國在俄烏之間作的一個新的平衡。
而隨著疫情的消除,不久的將來中國的遊客將湧入克里米亞半島,客觀上,也是支撐那裡的經濟 – 而這是俄羅斯所求之不得的。 當然,考慮到受國際制裁,有的中國公司向克裡米亞出口商品後, 或者在旅遊公司在結算和匯款上將會遇到極大困難。北京正好借此機會推廣中國的人民幣結算。當然,中國在做這些事的時候,都是靜悄悄的,「只做不說」,因為中國在烏克蘭的生意也不少。
情景設想
總之,這次兩國戰略夥伴關係強化,主要動力來自俄羅斯。但是,客觀上,習近平今後面臨的問題和壓力也不小。所以兩者靠近是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必要措施。而這些變化,將對歐洲的能源市場,對亞太地區的安全都有著直接的、不可估量的影響。
2021年,俄羅斯與歐盟的貿易總額接近2200億美元,大約是俄中貿易規模的1.5倍。但這個比例將隨著時間的推移有所改變。 而俄羅斯是歐盟的主要能源出口國,佔歐盟石油進口量的26%,佔其天然氣進口量的40%。至於德國則是歐盟境內最大的天然氣消費國,55%的天然氣來自俄羅斯。隨著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的鋪設,德國今後將更加依賴來自俄羅斯的直接供應。歐洲現在有一個天然氣供應多樣化的戰略,而德國卻相反,反而因為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的鋪設而增加了對俄羅斯的依賴性。這次烏克蘭危機實際上促使歐盟考慮如何減少對俄羅斯的依賴。 而在歐盟在考慮此事時,普丁已作了減少對歐洲市場依賴性的打算。當然,歐洲市場的吸引力依然比中國的市場吸引力大,因為歐方能付更高的價格。
關於烏克蘭危機和今後亞太安全局勢,筆者可以想像如下的情景:
俄羅斯經過幾次跟西方的談判,並不湊效。但普丁也不敢真的打這麼一場戰爭。但他很可能會加強將頓巴斯納入俄羅斯的工作,並增加對該地區的軍事援助。當然,普丁並不會因為自己對西方的恐嚇不起作用而感到臉紅。然而,通過這個鬧劇,他至少可以向國內自己的人民展示,俄羅斯是北約東擴的受害者。
本文作者張俊華為徳籍華人政治學者,在德國生活三十餘年。他曾就讀於德國法蘭克福大學,並獲得哲學博士學位。此後曾執教於柏林自由大學等高校。現為法國Ecole Universitaire de Management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