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傳毅快評》美出兵東歐但不會動武
文/譚傳毅
拜登總統下令出動2000名士兵到德國和波蘭,並從德國分兵1000到羅馬尼亞,以展現美國對於盟國的承諾。
核子時代的強權競爭往往在邊陲地帶,例如古巴之於美國、烏克蘭之於俄羅斯、以及冷戰期間美蘇之間無數的代理人戰爭,而正面戰場反而是平靜的,世界經不起大國的核武嚇阻或敲詐。
1962年10月古巴危機,年輕的甘迺迪總統否決軍方對運送武器的蘇聯船團開火的建議,把核大國衝突可能導致核戰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以外交手段解除危機。
2014年3月俄軍入侵克里米亞並支援烏東地區民兵組織,和1961年4月美軍入侵古巴豬猡灣事件如出一轍,都是為了自己的安全需求,兩者美軍都以失敗收場、俄羅斯(蘇聯)卻成功了。
以安全性而言,今天俄羅斯的安全性已經到了極限,北約只要再前進(東擴)一步,刀尖就要刺進俄羅斯的皮膚,俄羅斯已退無可退。
而今天美國安全並未收到直接威脅,只是為表達對於盟國的承諾而已,而相對於12萬兵力的俄軍,區區3000美軍的承諾到底值多少斤兩,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只要美軍和北約不進入烏克蘭,這個承諾就不值一毛錢,最多就是軍事威脅,威脅俄羅斯不得入侵烏克蘭!
威脅是最廉價的外交,它需要有具體的懲罰才是真實的威脅,而懲罰是要付出代價的,3000美軍的本錢遠遠還不夠!無法實踐的威脅就是嘴炮。
美軍和北約不進入烏克蘭,就是要留下外交談判的空間,只要美歐俄展開談判,就不會有大型戰爭。
年輕的甘迺迪能夠以超前獨特的眼光引導核子時代的大國關係,如今耄耋拜登同時面對中俄兩條戰線明顯處於左支右绌的態勢,而中國尚未出手呢。
台海戰場也是如此,美軍陳兵大陸千里之外,廣大的空間是美中兩國談判的籌碼,台灣只能禱告上蒼。
(本文首發中時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