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評論

張明睿快評》從拜習開場白探美中競爭

文/張明睿

拜習視訊會談,雙方開場表述開放記者攝影,兩人都很簡短,只用了幾百個字詞,但清晰勾勒出兩人整體格局意識的不同。

首先,身分定位不同。兩人談話內容,確立了各自在國際社會中的身分。拜登認為美中作為兩個大國,對於「世界」應具有「責任與擔當」,拜登將「美中」兩國的身分,趨向G2的國際政治結構思考。

習近平則認為,「美、中」是兩大經濟體及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彼此應該加強合作,共同推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習近平的陳述表明,中國的身分在國際政治領域僅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在國際經濟領域上承認自己是第二大經濟體,如此而已。

第二,國際秩序規則的運作方式認知不同。拜登認為,美中交往有其標準規範,也就是要恪守同樣的規則,這也是美國捍衛的利益與價值觀,如確保一個開放的印太地區。

但習近平認為,國際秩序規範應該透過聯合國組織加強合作。是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國際秩序,並非回歸冷戰的「極化世界」。美中對話應該相互尊重、合作共處、合作共贏,而不是美國單方所稱的利益與價值觀,或者僅存於全球性議題的利益交會。

第三,外部與內部政治關切的視角不同。拜登的陳述明確從外部政治(國外)出發,認為全球性議題,美中應該一道努力,這不是給對方施捨恩惠或賣人情,各自(美中)的責任,不單是對各自兩國的人民,也要對於世界。

習近平的觀點則趨向於內部政治(國內),認為在聯合國框架下合作,各自辦好國內的事、承擔應盡的國際責任,在健康穩定的美中關係下,造福兩國人民的需要,也是國際社會的期待。習近平將國內人民放在國際需求之前,與拜登語言優先順序有明顯差異。

從美中視訊會晤領導人的開場話語裡,已經看出美中在「身分定位」、「秩序規則運作」、「內、外政治邏輯起始」三個觀念上的根本差異,藉此,可以推敲出在接續下來的閉門談判,將是艱難的進程,更何況,習近平所要的是「全局性」問題的交流,而不是拜登想凸顯領導力的全球性議題而已。

(本文首發中時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