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坤閎:眼睛
文/柳坤閎(國立勤益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大二)
一、學童不當使用眼睛後患無窮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資訊發達、3C產品的問世,是令人震古鑠今的成就,然而,這些電子產品所釋放的藍光,不知不覺對健康造成危害,輕則使生活作息失律,重則導致嚴重的黃斑部病變,這也是失明案例中最常見的主因。根據報導指出,台灣學童平均每年近視增加100度、學童近視年齡下滑嚴重,由於疫情嚴重,各國為了避免群聚感染,紛紛實行居家學習、辦公和線上授課、遠距教學等,造成學童3C產品使用時間過長、缺乏戶外活動等,如不設法解決,後果可能不堪設想。
最新兒童近視流行病學報告顯示,東亞近視率(73%)遠大於歐洲(40%)、美洲(42%)和等大洲,其中東亞又以台灣地區近視比率最高,而台灣近視學童平均一年增加近視度數約為100度,高於美國平均值55度,更有可能在五年內成為高度近視族群(近視超過500度),這與亞洲教育體制、缺乏戶外活動時間息息相關。近視多由後天環境因素造成,年紀越小越容易導致眼部病變的風險,還可能出現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和黃斑部病變,甚至演變為失明的風險。
二、學習海倫凱勒精神,讓幸福來開門
排出後天不珍惜、不自愛導致視力受損,有些人因先天基因缺陷、疾病或意外,導致失明的案例更是數不勝數,令人不勝唏噓。著名美國作家、講師和社會運動家海倫·凱勒(Helen Adams Keller),就是代表無限希望的一盞明燈,她出生19個月時就罹患急性腦炎,從此失去聽覺和視覺,在這黑暗、封閉的道路上,孤獨使她脾氣變得異常暴躁,時常因為小事而無理取鬧,直到遇到了貴人安·蘇利文(Ann Sullivan Macy)老師。
經過老師不厭其煩地細心呵護與教導,對於這個世界,海倫·凱勒有了新的認知和希望,一生孜孜不倦、刻苦學習的她,成為了首位畢業於高等學院的聾、盲人,餘生更是積極投入社會運動、身障者應有的權益和照顧,如此獻身於社會的精神,是人間最偉大的情操,她曾說:「當一扇幸福的門關起的時候,另一扇幸福的門會因此開啟,但我們卻經常看這扇關閉的大門太久,而忘了注意那扇已經為我們而開啟的幸福之門。」縱使有些美好事物和聲音我們看不到、聽不到,但也無法阻止我們用觸覺去感受世間的美好。
三、盲人律師李秉宏永不放棄精神
台灣律師李秉宏,是台灣首位盲人律師,因為早產,先天性視網膜病變讓他近乎全盲,當初的夢想是成為老師,但是父親希望自己就讀法律系,一方面能保護自己,另一方面可幫助他人,憑著鍥而不捨的毅力和超越常人的堅忍,成功考上北大法律系,畢業後投入律師國考,嘗試三次後便考上律師執照,我們要知道的是,即便天賦異稟、擁有聰明才智,在天生失明的情況下攻讀法律,是件多麼艱辛、不被眾人看好的事,在要學習和背誦法條的情況下,李秉宏靠著錄音機,反覆聽、誦,不懂的地方,還須依靠父母幫忙查詢資料,跟一般學生相比,在學習上可說事「事倍功半」。
在這看似一帆風順的求學經歷,畢業後,實則將遭遇充滿挫折的求職之路,在尋找律師事務所實習時,許多事務所得知他是盲人後,甚至連面談的機會都不給予,這前所未有的打擊,使他萌生放棄當律師的念頭,所謂「皇天不負苦心人」,最終在律師公會和其他律師幫助下,成功進入法律扶助基金會工作,而他的遭遇令人感慨、他的精神十分難能可貴,為了鼓舞後進、勇往直前,身為基督徒的洪成昌導演,將他的故事翻拍成電影《盲人律師》,更是代表著「眼盲,心不盲」、充滿陽光和正能量的故事,值得學習和效法。
四、爺爺眼睛看不見用顫抖手撫摸著我
想必他心中遺憾是無法言喻 我的爺爺出生於農耕家庭,從小生活在綠意盎然的環境,與大自然共舞和豬牛作伴,在當時的社會,沒有3C產品的摧殘;沒有燈火明亮的夜生活;更沒有日夜顛倒的生活作息。然而,隨著身體老化爺爺不幸罹患青光眼,以至於在八十餘歲時,就已過著伸手不見五指、永不見天日的生活,但在父親、阿伯和姑姑們無微不至地輪流照顧下,爺爺總算是可以安度晚年。
打從我出生以來,爺爺就已經無法看見了,每當我回到爺爺家,爺爺總是用他那雙微微顫抖的手,輕撫我的臉龐、緊緊握住我的手,想到這裡不禁為之動容、無數眼淚不爭氣地低落,心中多麼希望有朝一日,爺爺能夠看清楚我的相貌、記清楚孫子的模樣,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孝心從小開始培養,在爸爸照顧爺爺的當下,我看到了比天還要闊、比海還要深的親情;感受到了「縱使世間萬物離我而去,唯有家人不離不棄。」的情懷。
在現實社會中,遇到視障者應予以協助、關懷,一個家庭生下身障孩童,已是「甜蜜的負擔」、生活不易,而身體健全的我們,在幫助他人的同時,也要兼顧眼睛的保養,除了適當的休息、睡眠外,飲食均衡、讀書時的光線和距離也十分重要,切莫濫用、疲勞眼睛,而造成後悔莫及的傷害。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讓我們用它來觀看這千姿百態的世界、探索大自然的奧妙和書中的廣大知識,人人都應保護它、善待它,因為它們為我們的生活帶來絢麗的色彩,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