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政治經濟

外媒傻眼:俄羅斯石腦油最大買家,居然是台灣

文/觀察者網 陳思佳

俄烏衝突爆發後,台灣當局立即蹭起了熱點,跟風「制裁」俄羅斯。但最近一項研究發現,台灣地區反而從俄羅斯購買了更多石油產品。據英國《衛報》10月1日報導,中國台灣地區已成為全球最大的俄羅斯石腦油買家,自2022年2月以來進口了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石腦油。

芬蘭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與台灣「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等環保組織1日舉行記者會,發佈一份台灣地區購買俄羅斯石油產品的報告。這份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台灣地區進口了價值13億美元的俄羅斯石腦油,進口量較2024年上半年增長了44%,月均進口量達到2022年平均水準的近6倍。

石腦油是一種原油產品,用於製造半導體行業所需的化學品,而半導體產業是台灣經濟的支柱。報告估計,2022年2月以來,台灣地區進口約680萬噸俄羅斯石腦油,價值49億美元,等同於俄羅斯石腦油出口總額的20%。

報告特別點名台塑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稱該公司是島內最主要的石腦油買家,其對俄羅斯石腦油的依賴從俄烏衝突前的9%提高到2025年上半年的90%,使得台灣地區的石腦油進口量大幅提高。

此外,報告提到,台灣地區從俄羅斯購買的煤炭數量顯著減少,2025年上半年的進口量較2024年同期降低67%。不過,島內一些私營企業依然在購買俄羅斯煤炭,2025年上半年的月均支出為4100萬美元。

這一發現讓西方媒體傻眼,《衛報》稱,俄羅斯部分收入來自能源出口,這相當於台灣地區為俄羅斯維持「特別軍事行動」提供了數十億美元。儘管台灣當局對俄羅斯實施了「制裁」措施,但能源依賴進口的台灣地區並沒有對俄羅斯的能源產品施加限制。

對於這份報告,台塑石化1日回應稱,根據公司內部資料,2024年俄羅斯石腦油進口占比約為60%,2025年迄今約為85%,並非報告所提到的90%。如果計入自產石腦油,實際占比分別為35%和48%。該公司表示,所有石腦油均以公開招標採購,沒有限定來源,但要求賣方遵守國際制裁和相關規範。

台塑石化稱,受近兩年的國際市場形勢影響,投標供應商大多提供俄羅斯石腦油,致使該來源占比相對提高,「這是市場條件下的結果,不是公司刻意調整採購策略所致。」聲明還強調,該公司沒有使用俄羅斯原油,銷往美歐的相關產品不涉及俄羅斯原油成分。

美國彭博社指出,早在去年10月,台灣地區就曾進口過創紀錄數量的俄羅斯石腦油。原油分析師當時認為,俄羅斯烏斯季盧加煉油廠在2024年8月中旬啟動了第三台凝析油分離器,是推動俄羅斯對台灣地區石腦油出口增長的主要因素。

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的高級研究員約瑟夫·韋伯斯特(Joseph Webster)認為,對於俄羅斯政府來說,台灣當局購買石腦油產生的收入「並不是無關緊要的」。

研究報告的合著者、「環境權保障基金會」主任孫興瑄聲稱,台灣當局不能忽視依賴俄羅斯化石燃料帶來的風險,因為這可能損害台灣當局在所謂「盟友」中的信譽。

另一些分析人士認為,這些資料不應被「過分解讀」。美國智庫新歐亞戰略重心的外交政策負責人約翰·洛夫(John Lough)稱:「這看起來像是台灣石化行業的機會主義行為。」

俄羅斯對烏克蘭展開「特別軍事行動」後,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實施了一系列經濟制裁措施。台灣當局隨即蹭起了熱點,跟風宣佈參與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並擴大對俄羅斯的出口管制。

俄羅斯在2022年3月批准「不友好國家和地區名單」,包含美國、加拿大、歐盟國家、英國等對俄實施制裁的國家和地區,中國台灣地區也在名單中。

對於台灣當局跟風「制裁」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此前表示,台灣當局不放棄任何一個機會蹭熱點、博眼球、刷存在,‌‌這種伎倆不會得逞。

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也表示,民進黨當局借烏克蘭問題刷存在、蹭熱點,完全是乘人之危、意在謀「獨」。他們借政治操弄煽動對抗、製造敵意的圖謀不會得逞。

連結:外媒傻眼:俄罗斯石脑油最大买家,居然是台湾 (guancha.c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