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眾院通過法案支持台灣參與IMF,台北表示感謝

文/美國之音
美國眾議院星期一(6月23日)通過一項法案,支持台灣參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台灣外交部星期二表示,這對於支援台灣擴大國際參與,反制中國對台灣的施壓「具有正面意義」。
眾議院無異議通過了由來自加利福尼亞州的共和黨眾議員金映玉(Young Kim)和來自德克薩斯州的民主黨眾議員艾爾·格林(Al Green)跨黨連袂提出的《不歧視台灣法案》(The Taiwan Non-Discrimination Act)。
這項法案將確保IMF的美國理事宣導下列事宜:
接納台灣為IMF成員;
台灣參與IMF對與台灣經濟和金融政策有關的活動的監測;
在台灣公民在IMF的聘用機會;以及
台灣接受IMF技術協助和培訓的能力
IMF是與世界銀行(World Bank)並列的兩大國際金融機構,總部都在美國首都華盛頓。IMF表示該機構「致力於促進所有191個成員國實現可持續增長和繁榮」。IMF聲明該機構「具有三大重要使命:促進國際貨幣合作,支持貿易發展和經濟增長,以及阻止有損繁榮的政策」。
金映玉眾議員說: 「台灣是全球第21大經濟體和全球90%的先進半導體晶片的生產者,不僅理應在IMF擁有一席之地。自由世界在IMF需要台灣,」「在國際組織把影響力讓給北京並壓制台灣聲音之際,我們不能成為同謀。」
格林眾議員說:「這項符合常理而且得到兩黨支持的措施,通過支持台灣持續參與IMF和其他國際金融機構的努力,將促進台灣和美國的長期利益。台灣在發展全球最大、最複雜的經濟體之一方面的專長,將為多邊經濟組織帶來寶貴的視角。」
來自賓夕法尼亞州的共和黨參議員戴夫·麥考密克(Dave McCormick)、來自內華達州的民主黨參議員傑基·羅森(Jacky Rosen)、來自阿肯色州的共和黨參議員丹·沙利文(Dan Sullivan) 和來自密西根州的民主黨參議員艾麗莎·斯洛特金(Elissa Slotkin) 跨黨連袂推出了該法案的參議院版本。
按照美國立法程式,一部議案需經參眾兩院分別由全院通過文字一致的版本並由總統簽署,才能成為法律。
台灣外交部發言人蕭光偉對美眾議院通過《不歧視台灣法案》表示感謝。
星期二,蕭光偉在台北的例行記者會上說:「此項法案對支持台灣擴大國際參與及反制中國施壓台灣都具有正面意義。」
他接著說:「對此,外交部要感謝美國聯邦眾議院無異議通過此項法案,不僅充分展現美國國會跨黨派議員對我參與國際組織、拓展國際空間的堅定支持,進一步凸顯強化台灣經濟韌性與全球夥伴關係的重要性。外交部將密切注意此一法案後續發展,也會與美方國會友人與行政部門密切協調聯繫,不斷增進累積我國國際參與的正向動能。」
目前尚未看到中國官方對眾議院通過該法案的回應。去年1月16日,在上屆美國眾議院通過《不歧視台灣法案》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甯曾在北京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指責該法案「粗暴干涉中國內政,妄圖借台灣問題搞政治操弄,製造‘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她說:「中方對此強烈不滿、堅決反對,已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
金映玉和格林跨黨推出的那部法案去年1月在上屆、也就是第118屆國會的眾議院全院獲得通過後,在參議院並未完成立法進程。本屆國會一開始,這兩位眾議員就重新推出了該法案。這項法案今年3月在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過關。
金映玉在第177屆國會領銜推出的一項要求美國政府幫助恢復台灣在世界衛生組織(WHO)和世界衛生大會(WHA)觀察員地位的法案在2022年5月成為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