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軍事

WSJ:從傳統軍力到不對稱作戰 台灣備戰2027有5武器2要點

台灣的新戰略是成為讓中國害怕侵略的「代價」。圖為台灣國軍。

文/上報劉孜芹 

面對中國可能在2027年對台灣動武的威脅,台灣正加速推動「不對稱作戰」改革,從傳統軍備轉向部署無人機、水雷、反艦飛彈等低成本、可快速量產的武器,目標是在中國入侵時,延緩解放軍的軍事進展並爭取美國的介入援助。台灣也從俄烏戰爭學習到:彈藥的消耗超乎預期,目前正致力增加反艦飛彈和防空飛彈的庫存。

《華爾街日報》(WSJ)報導,面對中國日益升高的威脅,台灣正緊急加速改革國內的防禦系統,為可能在2027年爆發的中國入侵做好準備。台灣的目標是:撐得夠久,等待美國趕來救援。

不過,外界普遍質疑,這個高度自治、卻被北京視為領土的島嶼,是否真能在兩年內完成如此大規模的變革。台灣正逐步放棄長期以來專注於傳統戰爭的備戰思維,轉而快速打造「不對稱防衛」力量,目的在讓軍力強大許多的中國在考慮攻擊時有所顧忌。即使無法嚇阻,也要有能力重創中國,爭取時間等待華府出手。

台灣軍事改革的進度,很可能左右北京是否動武,以及能否成功奪島。華府智庫「捍衛民主基金會」(FDD)資深主管、前美國海軍少將蒙哥馬利(Mark Montgomery)表示:「台灣正在從政策、採購裝備還有人才3方面全面強化軍備,但這是5到6年的工程,他們必須立刻加快腳步。」

《華爾街日報》整理出台灣用來偵測、嚇阻和反擊中國入侵的關鍵武器與措施:

1.雷達

為監控來自中國的飛彈威脅,台灣在美方協助下建置了早期預警系統。部署於中央山脈、海拔8500英尺的鋪路爪(Pave Paws)雷達,可偵測達5600公里外的目標。

2.防空系統

結合美製武器與國產技術,台灣空防武力可因應遠程飛彈、飛機、直升機及無人機威脅。除了既有的愛國者飛彈,也正部署美製的中程防空系統NASAMS,並提升天弓系列飛彈的產量。

3.反艦飛彈

為反制中國解放軍的兩棲登陸作戰,台灣加碼部署自主研發的雄風飛彈。海軍已成立兩個反艦飛彈旅還有多個機動發射單位,並將接收2020年軍售案中的美製魚叉(Harpoon)岸防飛彈。

4.水雷

水雷是阻止登陸作戰最划算的選擇之一。自2016年以來,台灣海軍便投入水雷布署船的研發,能在港口周邊迅速布雷,增加入侵難度。

5.無人機和單兵武器

台灣正囤積攻擊型無人機和標槍飛彈,若中國採取登陸作戰,這些武器將用來打擊中國戰車和裝甲車。

目標轉向建立「多層次海岸防禦」

台灣現在的戰略目標轉向建立「多層次的海岸防禦」,擴充武器儲備,並訓練可靈活操作這些武器的地面部隊,來抵禦解放軍的兩棲入侵。台灣海軍新設「海岸指揮部」,重心從掌控制海權轉為「抵禦登陸」。

這項戰略被稱為「豪豬戰略」(porcupine strategy),也就是在全島部署多個反擊據點,用來嚇阻並打擊更強大的敵軍。台灣國防部長顧立雄在3月發布的國防白皮書中寫道:「台灣透過不對稱方式建立堅實戰力,可讓中國認知到入侵台灣不但代價高昂,還可能徒勞無功。」

倫敦國王學院戰略教授帕塔拉諾(Alessio Patalano)指出,部署成本低、交貨快的不對稱武器,是擊退中國的關鍵。

烏戰啟示:彈藥消耗速度超乎預期

台灣現在的戰略部分借鑑烏克蘭對俄羅斯的作戰經驗,預計5年內向本土廠商採購逾3200架無人機,來壯大國產軍工業,效法基輔的本土無人機產業,擺脫對中國無人機的依賴。台灣陸軍也開設了無人機訓練學院。另1個來自烏克蘭的啟示是:彈藥的消耗速度超乎預期。台灣如果遭中國包圍,後勤補給會比烏克蘭更困難。

現任外交部政務次長陳明祺去年底便坦言,台灣必須進一步增加反艦飛彈和防空飛彈的庫存。不過,這些軍事改革的挑戰很大。顧立雄作為少見的文人國防部長,必須說服深耕傳統戰爭準備的軍方接受新的戰略。

而且,川普重返白宮也讓台灣面臨更大壓力。川普和幕僚曾暗示,台灣應將國防支出拉高至GDP的10%。而台灣長年的國防支出僅占GDP約2%,如果台灣改採購價格較低的不對稱武器,恐怕更難以達標。

台灣總統賴清德3月承諾年底前將軍費提高至GDP的3%,但在國會遇到主張親中的在野黨反對。帕塔拉諾認為台灣軍力的備戰及實力,取決於人民和政治精英的意志。

必須學會與美軍協同作戰

要真正地防禦中國,台灣還須學會如何與美軍協同作戰。不過,雙方目前在戰時的應變計畫上仍處於摸索階段,距離聯合作戰還有很遠的路。外交次長陳明祺坦言,台灣必須更緊密地與美國合作,台灣幾乎沒有實戰經驗,我們須要向最有經驗者學習。五角大廈對台美軍事合作未發表評論。

然而,台灣也得確認美軍是否真的會前來馳援。美國一度放棄對烏克蘭的支持曾讓台灣感到震驚,但現在,台灣軍政高層對川普政府的挺台立場日益有信心,特別是在白宮強硬對抗北京之際

連結:WSJ:從傳統軍力到不對稱作戰 台灣備戰2027有5武器2要點 — 上報 / 國際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