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太平洋陸軍司令:美軍願意協助台灣 阻止中國兩棲攻擊

文/自由時報編譯盧永山
美國新任太平洋陸軍司令克拉克(Ronald clark)將軍近日接受《華爾街日報》訪問闡述他的對中國戰略,表示中國的「侵略行為」已使印太環境變得更加危險,並舉例舉中國正在演練可能對台灣實施的封鎖,5年前他不會想到北京會考慮採取這樣的措施,如今中國解放軍採取這樣的舉動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克拉克強調,面對中國軍力快速擴張的非常時期,需要靈活的地面部隊、新的飛彈系統和不同的思維方式。
克拉克是在去年11月接任美國太平洋陸軍司令,當時他的上司、美軍印太司令帕帕羅(Samuel Paparo)海軍上將為他就印太地區的安全狀況提出嚴峻的評估:自3年前克拉克上次被派往印太地區以來,局勢進一步惡化。
就任太平洋陸軍司令6個月後,克拉克表示認同帕帕羅的看法,他指出中國的「侵略行為」使印太環境變得更加危險。他說:「這是一個非常時期,你看到我們的對手和敵人所做的一些事情,有時真的會讓你感到無言。」
克拉克舉例:中國正在演練可能對台灣實施的封鎖,並說5年前他不會想到北京會考慮採取這樣的措施,「如今,中國解放軍採取這樣的舉動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了」。
自2022年以來,北京當局開展了一系列模擬這類封鎖的軍事演習。中國也使用戰鬥機、軍艦、海警船、無人機等手段,幾乎每天都加強對台灣周邊「灰色地帶」的壓力。
克拉克指出,「這讓我們有機會真正了解,他們(中國)將如何實施封鎖或潛在的跨海峽入侵,眾所週知,這非常困難」。克拉克所指的是,中國可能發動兩棲攻擊攻占台灣。與封鎖不同的是,這類行動需要中國軍艦穿越數十海里寬的台灣海峽,將部隊和裝備運送到台灣。
克拉克表示:「想像一下,你要在約80海里的爭議區域執行這樣的任務,這將是一個挑戰。我們只是要確保他們(中國)明白,我們為阻止此類活動所做的努力,正是我們願意做的。」
在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領導下,中國正在大力加強軍事建設,以驚人的速度生產軍艦、飛彈和核彈頭。這種快速、徹底的轉變使這個經濟強國變成了美國最強大的競爭對手,削弱了美國長期以來的許多優勢,並迫使美國重新定位,迎接大國競爭的新時代。
批評人士指出,受到烏克蘭和中東戰爭的拖累,美國對這項轉變反應遲緩,其造船廠已難以跟上需求,其國防工業基礎也無法支撐持久戰。
尤其令美國惱火的是中國的軍事實力,包括不斷擴大的飛彈庫,旨在有效地將美軍排除在印太的關鍵地帶之外。這些地區從中國東部海岸線延伸至所謂的第一島鏈(包括日本、台灣和菲律賓),並日益向西太平洋延伸。該地區一些最危險的爆發點就位於此處,例如台灣和南海。
一旦爆發衝突,北京當局將試圖透過將這些空間變得過於危險,來限制美國軍艦和飛機參與戰鬥。軍事規劃人員稱之為A2/AD,即反介入/區域拒止。
克拉克指出,這就是地面部隊發揮作用的地方,美國陸軍已經告別了早期打擊叛亂的時代,創建了靈活的新單位,在包括第一島鏈在內的前線地區作戰。在衝突中,這些部隊將分散開來,從陸地攻擊中國目標,收集寶貴的戰場資訊,並為美國空軍和海軍的機動創造機會。印太地區已經成立了2個這樣的部隊,稱為「多領域特遣部隊」,第3個部隊正在籌備中。
為了幫助這些部隊完成工作,美國陸軍正在部署新的飛彈系統。其中包括「泰風」(Typhon)中程飛彈系統,它可以攻擊遠至中國的敵艦、飛機和陸地目標。去年美國陸軍將該發射平台運往菲律賓,並由美國士兵操作,目前該發射平台仍駐紮在菲律賓,此舉招致了北京的譴責。
克拉克說:「如果這能讓他們(中國)停下來思考,如果這能讓他們三思而後行,推遲對台灣採取某種侵略性行動以實現統一的想法,那就讓他們去做吧。」
中國具有很大的優勢,包括地理位置優越。該地區的任何重大戰鬥都會發生在其附近,而從美國本土出發的美國士兵可能會來不及到達那裡。克拉克看到了解決這個問題的機會,他的部隊透過密集的軍事演習和其他旨在加強美國夥伴關係的活動,在關鍵地點花費了更多時間,這也意味著,如果爆發戰鬥,他們已經身處附近。
例如,近日,作為年度「肩並肩」聯合軍事演習的一部分,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與菲律賓和澳洲軍隊一起出現在南海沿岸的一處海灘上,他們的任務是:練習擊退兩棲入侵。菲律賓是美國有簽署防禦條約盟友,過去3年來在南海面臨中國的強硬手段。克拉克說,這是該地區變得更加危險的另一個例子。
儘管川普政府嚴厲批評了美國的許多歐洲盟友,但其承諾將更有效地把美國的重點轉移到印太地區。川普總統同時也表示,日本和南韓沒有支付足夠的費用來安置美國軍隊,而他對美國許多亞洲夥伴徵收的關稅,引發了外界對華府在安全方面可靠性的質疑。
當被問及貿易不確定性是否會損害印太聯盟時,克拉克表示:「軍事對軍事的關係很多時候是平衡這個關係的因素,因為你可以透過非政治的方式找到共同點。」他說,中國的行動使美國與其盟友的關係比以前更加密切,「對手可能正在為衝突做準備,這種緊迫感讓我們更加重視關係的強度和行動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