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政治經濟

美國關稅烏雲密布 台灣未雨綢繆調整半導體供應鏈

Foxconn's factory on the US-Mexico border.

文/法廣

面對川普2.0掀起的關稅狂潮,台灣迅速展開一系列應對措施,以保護其在全球市場中尤其是半導體產業的關鍵角色。台灣經濟部本周一(2月3日)宣布將啟動多項措施,包括在美國設立台灣投資貿易中心,並協助台商將部分生產轉移至美國設廠。

台灣這些未雨綢繆的應對方案其實源於川普政府對加拿大、墨西哥、中國等國商品加征關稅的決定,目前對加拿大與墨西哥兩國雖暫緩實施,但對中國輸美商品的加征10%關稅已於2月4日生效,同一天,北京宣布涵蓋徵稅、反壟斷調查、造不可靠實體清單等一系列的反制舉措,且已將美國加稅措施向世貿組織提起訴訟。

儘管這些關稅並未直接針對台灣,卻可能會波及台灣企業在這些地區的投資。換言之,台灣企業,將因為其在全球供應鏈中的重要性,尤其是作為高科技產品如半導體晶片和電子零部件的供應商,間接受到波及。

據台灣經濟部2月3日在官網公布,鑒於美國對加拿大、墨西哥等加征關稅,影響台灣部分廠商在海外的營運布局,經濟部已啟動多項應對措施,並通過所督管的外貿協會及工研院駐外單位,積極協助廠商調整供應鏈及投資策略,確保企業穩健發展。

台灣經濟部將為有意在海外重新布局的台商提供客制化服務,如為有意轉移至美國設廠、或考慮向東南亞、印度等國轉移部分製程的台企,提供目標市場的相關資訊及觀察,包括在美投資的潛在州信息及當地的投資法令、相關市場的機會,協助尋找合作夥伴等;針對決定將部分產能轉為供應當地內需市場的台商,經濟部將提供當地市場的法令以及尋求合作夥伴。

外貿協會在美、加、墨、東南亞及南亞的駐外單位也成立專案服務小組,與貿協總部合作,為受影響企業提供諮詢與即時服務。外貿協會也將設立即時服務專線。

台灣經濟部還將在美國成立台灣投資貿易中心,協助台灣企業評估美國各州投資環境、供應鏈移轉方案及當地合作夥伴媒合。

經濟部也說,工業技術研究院(簡稱:工研院)北美辦公室將積極促進台美企業研發與製造合作,協助台商尋找當地合作夥伴,開展技術合作、聯合開發與投資計畫,提升企業競爭力,以強化台美產業合作,助攻台商創新升級。

台灣電子大廠紛紛增加對美投資

至於有台灣護國神山之稱的全球半導體行業龍頭老大台積電,目前正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投資650億美元,建造尖端半導體晶片的生產設施。台積電在美投資的計畫就始於川普的第一總統任期內。

彭博社報道指出,台灣政府承諾,將幫助富士康等在墨西哥運營的台資企業在必要時轉移生產線和投資,經濟部的聲明已表示,將幫助企業應對潛在的供應鏈衝擊風險。針對川普新一輪關稅政策對於台企造成的影響,台灣經濟部門也回應說,台灣在墨西哥的投資以電子製造服務(EMS)相關為主,且主要出口到美國市場。

富士康(又稱鴻海精密)等台灣企業在全球電子產業鏈中佔據重要地位,為大多數知名科技公司組裝服務器和電子產品。如今,不少台灣企業也在墨西哥生產AI服務器或相關零部件,以便更貼近美國市場。

多家墨西哥設有工廠的台灣科技公司的股價在春節假期結束後周一開市大崩。富士康股價星期一收盤跌幅達8.1%,廣達電腦(Quanta)暴跌9.8%,而英業達(Inventec)則下滑6.7%。

去年11月川普當選後,富士康和台灣同行廣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均在美國增加了投資。據悉,富士康已在加州、威斯康星州和得克薩斯州獲得了土地,而廣達電腦董事會批准為其美國子公司增資2.3億美元。

事實上,川普一月底時表示,美國很快會對電腦晶片與半導體徵稅,他說晶片制業都跑到台灣去了。川普更已多次聲稱台灣偷走了美國的半導體生意,批評拜登政府推動的美國晶片法案補貼,並強調只要把關稅提升至一定水平,晶片製造商就會自動到美國設廠。

賴清德向台商闡述投資方案

同在3日,台灣總統賴清德出席由海基會舉辦的「2025大陸台商春節活動」時指出,政府的責任是要讓企業家有更好的發揮空間,讓台灣經濟持續進步;致力推動「投資台灣三大方案」,包括歡迎台商回台投資方案,鼓勵立足台灣企業加碼投資台灣專案,或是協助中小企業投資台灣專案,將持續到2027年。

賴清德也強調接下來會維持良好的投資環境,即:首要控制住利率,不讓企業投資資金成本增加;第二,因應全世界地緣政治變化,央行與台灣的行政院會努力維持穩定匯率;第三,物價通膨也會維持穩定。

據自由亞洲報道,在台灣出席新春團拜時有台商私下透露說,至少有2家在中國的台灣上市櫃電子公司規畫,擬部分移出中國生產地。

連結:美國關稅烏雲密布 台灣未雨綢繆調整半導體供應鏈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