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政治

羅慶生/抗中不保台 川普交易玩不起

美國前總統、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接受美媒訪問時,稱美國數十年來都為台灣提供保護,台灣應為此埋單。(美聯社)
美國前總統、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接受美媒訪問時,稱美國數十年來都為台灣提供保護,台灣應為此埋單。

文/羅慶生

川普遭槍擊時臨危不亂,讓他的競選聲勢進一步升高,預測市場Polymarket的當選機率已高達70%。敏感的金融市場隨即出現「川普交易」:交易員分析川普言論與觀點,判斷他上台後哪些東西會漲、那些會跌,建議投資者預先卡位或先行賣出。

國際關係也有類似「川普交易」的概念,各國分析川普,判斷他上台後的作為與對本國的影響,以準備因應預案。之前民主黨出現「換拜」聲浪,在華府召開的北約75周年峰會,歐洲官員們私下最熱門的討論,即是「北約還能持續嗎?」。現在川普的當選機率更高,「美、中關係會更惡化嗎?」也就成為亞洲各國最關切的問題。

亞洲會有這困惑,是因為川普最先掀起對中貿易戰,拜登只是跟隨,他選擇的副總統范斯又強調停援烏克蘭,全力抗中。因而主流觀點多認為,美、中經貿對抗將更強烈,甚至可能出現「新麥卡錫主義」,亞洲戰略形勢將更為嚴峻。

然而,川普的亞洲政策可能比歐洲政策更難判斷。因為要全力抗中就要擺脫歐洲事務的羈絆,停援烏克蘭的邏輯沒有問題。川普日前接受《彭博商業周刊》專訪時表示,他對抵抗中國入侵台灣興趣缺缺。美國「聯合盟邦抗中」表面上紅紅火火,實際上很難說有什麼真正收穫。6月底「環太平洋軍演」創紀錄的29國參演,但台海如果真的開打,會開過來的軍艦恐怕不多。「小院高牆」並沒有讓美國企業賣出更多商品,「友岸外包」則只便宜了墨西哥、越南和印度。精於計算的川普對這種缺乏實際成效的競爭策略,應該也不會有興趣。

競爭有兩種型態。拜登偏愛美式足球,因此主張作為霸權防衛者,必須要不斷阻擋對方,才能因應中國挑戰。川普更喜歡打高爾夫,認為要贏得競賽,不是阻擋對手,而是要強壯自己,才能把球打得更遠。這次共和黨黨綱列舉的「20條核心承諾」,即未凸顯對中國的敵意,而是強調要壯大美國。例如:結束通貨膨脹、成為最主要的能源生產國、製造業超級大國。

台灣不必搞現實的「川普交易」,例如私下接觸前政府高官。畢竟拜登政府現在仍然執政。況且川普選擇年輕新秀而不是資深參議員為副手,頗有揮別傳統共和黨勢力的味道。賴政府應思考的是放鬆僵固的兩岸政策。川普話已講得很白,抗中與保台,不再能劃等號。選舉變數多,未來誰當選美國總統並不確定,但建立政策彈性,絕對比堅持意識形態,更能適應未來國際形勢的變遷。

(作者羅慶生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