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政治

「執法巡查」 中國處理主權爭議問題的新常態?

2023年12月26日,一艘中國海警船停靠在福建省廈門市的中國海關大樓附近。

文/RFA

近日,中國一艘三無快艇在台灣金門海域傾覆之後,中方海警部門宣佈在廈金海域實施常態化巡航。伴隨事態升級,外界也關注到北京處理周邊主權爭議問題的方式可能正在發生轉變。

2月14日,一艘中國籍快艇到金門北碇島的台灣禁制水域非法捕魚,遭台灣海巡署驅離並發生傾覆導致兩名中國船員喪生。

這起事件隨後愈演愈烈,不僅中國國台辦否認金門存在限制或禁止水域,中國海警還宣佈要開展「常態化執法巡查」行動。台灣的陸委會則批評中方長期縱容「三無」船舶,也就是「無船名、無船舶證書、無船籍港登記」的船隻違法濫捕。

中國改變對台離島政策?

近年來,中國漁船或民用商船在主權爭議海域與當地政府發生摩擦的事件時有所聞。中國海警對廈金海域的「常態化執法巡查」決定,是否與解放軍目前在南海進行的「例行巡航」作風類似?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莊嘉穎以書面形式回復本台採訪時表示,目前尚難以推斷中方此舉是要「改變國際秩序」,但不顧台灣當局的管理規定,「的確是在挑戰並侵吞台灣對金門等離島的掌控」:「這類挑戰管轄權的策略,像是挖沙、把中國民航的M503航線往西擴張到台灣海峽中線、切斷台灣與馬祖之間的海底電纜,以及增加圍繞台灣周邊的軍事活動等 」,也能在北京處理南海及東海問題中看到相似的軌跡。

莊嘉穎還表示,「北京歷屆領導人自1958年第二次台海危機以來,便一直避免對金門、馬祖等台灣離島施加過多壓力。此舉用意是維繫台灣與大陸之間的聯繫,同時還能時不時施加一點壓力,挑戰美國對台安全保障的承諾。」他說,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中國當前對金門的舉措是在促使台灣與離島保持距離,那麼這可能意味北京正在改變其對台灣離島的政策。而這麼做,反而會進一步疏遠台灣民眾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係。」

「中國認知的國際秩序」

1999年,菲律賓海軍運輸艦「馬德雷山號(BRP Sierra Madre)」 擱淺在仁愛礁。此後,菲律賓政府便定期在該處執行「輪換和補給」任務。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2021-2023年的資料顯示,相比菲律賓政府每年參與補給等相關工作的2-3艘船隻,中國目前已向當地增派多達14艘海巡或海警船隻,並且時常阻礙菲律賓的「輪換和補給」工作。

美國聖托馬斯大學國際研究講座教授葉耀元就此指出,北京目前針對南海及台灣金門的行動都是在「執行中國認知的國際秩序」。這次金門事件讓北京找到機會,至少能「內海化」金門,但因為金門距離台灣也非常近,意味兩岸擦槍走火的風險也更高。因此,兩岸「至少會在接下來幾個禮拜裡面看到比較多的攻防,但可能時間久了,中國就會慢慢把自己的戰略重心轉移到其他地方。」

連結:“执法巡查” 中国处理主权争议问题的新常态? — 普通话主页 (rf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