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軍事

台灣強化後備戰力 女性退役軍人將投入戰訓

位於台北的張玲玲分享當年入伍受訓時拍下的照片

文/voa方琦

面對中國漸增的武力恫嚇,台灣積極提升防衛實力。除正規軍的「漢光演習」等訓練外,列管總數約230萬名後備軍人的戰力提升更是近年的改革重點。繼台灣軍方於5月召回首批女性後備軍人回營戰訓後,多位退役女軍人告訴美國之音,她們也期待恢復戰力,萬一台海突發戰事,她們願意挺身前線,為台灣而戰。

台灣軍方於5月首度召回14位女性後備軍人,並進行為期5天、男女混編的戰力恢復訓練,課程包括5公里行軍、實彈試射、戰鬥教練和城鎮戰操練等。

台灣國防部去年底指出,列管中的9,815位女性後備軍人,也將納入教召物件,未來將提供回營訓練,雖然明確的時間表和課程規劃尚未出爐。

按照台灣軍方的規劃,台海開戰的第一時間,要立即徵召到26萬名後備軍,加入近19萬的常備軍,來協同作戰。

台灣後備女軍人挺身為台灣而戰

對此發展,三位退役的台灣女軍人告訴美國之音,她們樂觀其成,只要國家有需要,她們都願意負起保家衛國的責任,也願意放下工作,重新投入後備訓練,除了基本體能和戰訓後,她們尤其希望能針對各兵種,個別強化專業專長的戰力恢復或對國際局勢的掌握。

去年才退伍的台灣後備軍人李佳娜原隸屬海軍陸戰隊,具有炮兵專長,也曾任職防空部隊長,她認為戰力恢復訓練的質重於量,或許1-2年回訓一次,每次3-7天,戰力就會有所恢復。

服役長達20年的李佳娜說:「最主要要上的就是,所謂的專業專長的課程,第二個,應該讓大家知道國家目前(所處)的國際情勢,第三個是要讓大家知道我們國防的能力到哪裡。」

台灣目前將女性後備軍人編列為志願軍,因此,女軍人退役後,無須強制納入後備列管。

服役22年、曾擔任海軍掃雷艦艦長的葉姸伶雖未加入後備軍,但目前人在高雄、任職電動車相關科技產業的她說,受到5月份首批女性新式教召訓練的啟發,她已重燃受訓的興趣,尤其有意願恢復專長戰力。

現年43歲的葉姸伶說,目前教召課程仍以個人戰技為主,如射擊訓練、戰場急救等,但她認為,應加強個人專長的回訓,但海軍屬高科技軍種,作為教召後勤支援的訓練科目相對較少,應可以加強。

葉姸伶說:「比較專業的課程,例如像救火堵漏或在船上有一些比較精密的儀器、電戰裝備等等,我想,應該需要裝備技術類的教授課程。」

她說,以她之前隸屬的輔戰艦隊為例,新式水雷作戰所須的裝備都應列入教召回訓科目,以增加戰時協作的人力支援能力。

受到少子化的衝擊,台灣兵源有限,因此,台灣軍方自2006年來積極招募志願役女兵。據台灣國防部2021年的性別平等報告,台灣女軍人的比例從2020年的13.1%提高到當年度的14.08%,提早兩年達標。隨著員額增加,台灣軍隊培訓女軍人和後備女戰士的規劃也刻不容緩。

後備女軍人教召進度緩慢

位於台北、官拜上校的張玲玲原任台灣國防大學軍事共同教學中心的副主任教官,去年退伍後,她自願成為後備軍人。她說,此次試辦女性後備教召是個重要的里程碑,因為若遲遲未恢復戰力就貿然上戰場,兵力損傷恐較大。

現年53歲的張玲玲說,自己曾受過舊式卡賓槍的槍枝保養和射擊訓練,若有機會熟悉新式槍枝,也能上戰場殺敵。她還說,擔任作戰指揮的高階軍官若未被教召,也應安排講習,讓她們掌握最新戰況。

張玲玲說:「退伍後,很多人投入事業第二春,可能就比較沒有再關注到軍事或國防。(盼)能夠讓後備的比較高階的,不管是男性或者是女性,去瞭解國際的情勢、國軍現行的戰場環境、武器裝備或者是可以運用的資源,或者是指揮作戰的兵力分配。」

張玲玲說,她的專長除了政治作戰和戰略外,還有韓文,只要能為台灣軍隊所用,她必全力以赴。她說,台灣對解放軍的心防工作做得還不錯,但她擔心,中共對台認知作戰的無形攻勢將越來越強。

針對未來對現役或後備女軍人的訓練,李佳娜呼籲,不應因性別而有所區隔,換言之,相同階級、職位的軍人,不論男女,訓練內容應一致,尤其她看過,很多個性不服輸的女性,非常願意接受挑戰,受訓後,和男性軍人的體力和心理素質一樣強。

台灣軍隊強化性別平等

服役長達22年的葉姸伶也說,雖然比例偏低,但擔任水下大隊、爆破隊工作或通過佈滿石頭的蛙人「天堂路」挑戰的女性軍人也是大有人在。

台灣軍隊雖已開放更多職位給女性軍人,如駕駛戰機、坦克或操作導彈等,但不可諱言,仍有少數職位因環境和體能因素,未讓女性加入。

葉姸伶認為,台灣軍中文化仍較保護女生,也會給女軍人獨立空間,這導致女軍兵無法參與部分作戰工作。例如她說,海軍潛艦空間有限,又不方便男、女軍人輪流熱鋪,也就是共用艇內床鋪,因此,目前還未開放讓女軍人參與。

她呼籲,台灣參考美軍的訓練方式,對男女軍人一視同仁,也擴大女性的作戰層面。

葉姸伶說:「美國海軍官校的學生從官校訓練起來的時候,不分男女生,寢室(也)是在一起的…這就是訓練的一環,讓她們可以接受。」

葉姸伶說,她也曾是掃雷軍艦上唯一的女性,但全心投入團隊工作後,就會忘卻性別帶來的障礙。

對於女性參軍的走向,位於台北的《全球防衛雜誌》編輯主任宋玉甯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台灣女軍人的體格略居劣勢,因此仍無法投入某些工種,除非她們能達到較高的體能要求。

宋玉寧說:「比如說,戰車裝甲兵要搬砲彈,個子比較小的女性軍人可能搬不動,她就是一個負擔。所以,一方面要開放(女性),一方面必須把女性軍人的(體能)標準要拉到跟男性是接近的,這樣她在經過訓練之後,才能夠負擔這樣的工作。」

宋玉寧說,目前台灣軍隊對男性的體能要求仍高於女性。雖然科技進步,部分不涉及體力的軍事任務,女性也能勝任,但仍須具備長時間工作的耐力。

宋玉寧說:「比如說,無人機的操控,雖然體力上不用去跑跑跳跳的,他是坐在操控室裡面去遙控,可是他這樣的任務一次下來是四五個小時,這對於體力上也是一個要求。」

全民皆兵,台灣新增女性服役?

台灣現行兵役法規定,年滿18歲的男性皆有服兵役之義務。但隨著兩岸局勢日益緊張,縮減至4個月的男性義務役即將自明年起延長至一年,也有呼聲要求女性也應服役,接受基本軍事訓練。

目前台灣女性無兵役義務,若要參軍,可報考軍校或參與志願役。

對此,葉姸伶支持全民服役,她表示,戰時子彈不會挑性別,全民平時備戰,戰時才有能力抵抗,提高存活率。

葉姸伶說:「台灣就是這麼大,如果今天一半的(女)人不知道作戰的資訊,或沒有技能的話,真正發生問題(時),那是不是我們就只有一半的人力可以去面對?如果所有人都瞭解基本的技能或防禦的能力的話,那我們的力量就是兩倍的大 。」

她還說,軍事能力不是只能用在戰時,也可提高所有人面對災難的應變能力,例如,火場救災或急救都是生活技能。

《全球防衛雜誌》的宋玉寧也說,全民服役,一來基於公平,二來當台灣面對激增的戰爭威脅時,兵源和戰時的人力運用也會比較好調配。

但他說,就執行面而言,台灣軍隊須儘快提出配套措施,才能吸納更多女戰士,例如營區或生活設施,甚至軍艦、車輛等硬體武器裝備,都必須考量女性軍人的使用習慣,此外,男性長官指揮女軍人的觀念和部署也需要跟著調整,例如粗重的工作,也不避諱讓女軍人去做。

連結:台湾强化后备战力 女性退役军人将投入战训 (voachin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