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在加州停留,美中關係備受關注
文/voa張蓉湘
台灣總統蔡英文本周再回到美國,她將與眾議院議長凱文·麥卡錫(Kevin McCarthy)和其他議員們會面。北京對此表示堅決反對。
蔡英文將於週三(4月5日)在加利福尼亞州西米谷的羅奈爾得·雷根總統圖書館和博物館(Ronald Reagan Presidential Library and Museum)與麥卡錫和其他一群議員交談。麥卡錫辦公室稱之為「兩黨」會議。
上周,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中國堅決反對此次會晤,並將「密切關注形勢發展,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目前尚不清楚蔡英文和麥卡錫是否會一起發表公開言論。官員們將這次會議描述為「私人性質的」。會晤的這個地點被認為特別有意義,因為美中政策的一個關鍵部分被稱為「六項保證」,就是在雷根政府時期發佈的,並成為華盛頓一個中國政策的基本組成部分。
根據六項保證,美國沒有同意確定停止對台軍售的日期,美國也沒有改變其對台灣主權的立場。美國還承諾永遠不會向台灣施壓,要求台灣與北京談判。
過境的爭論
幾周來,白宮一直警告中國不要對蔡英文在美國的過境停留反應過度。美國稱這是有過去先例的,並表示美國的長期政策在這個問題上保持不變。
蔡英文上周過境紐約,這是她擔任台灣領導人期間第7次過境美國,也是自1994年首次過境以來第29次台灣現任總統的過境。根據這項政策,前往其他國家的台灣領導人,在前往目的地的途中在美國做中途停留。
雖然台灣官員不前往首都華盛頓進行會談,由於美國和台灣沒有正式的外交承認,官員們經常會在其他地方會面,例如前眾議院議長南茜·佩洛西(Nancy Pelosi)去年八月訪問台北時的會面。
但這些經常性的過境並沒有能夠安撫中國的態度,中國認為,台灣現任總統的這些過境會晤違反了其一個中國的原則。
美國國務院在華盛頓表示,《台灣關係法》、《六項保證》和《三個公報》–華盛頓的一個中國政策的基礎—並沒有任何語言明確禁止台灣總統在美國城市停留。
「我不僅不知道有什麼事情會明確禁止這種過境,幾十年來,美國一直為台灣高級官員的這種過境提供便利,」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康達(Daniel Kritenbrink)在最近的一次簡報中對美國之音說。
駐華盛頓的中國問題分析師、美國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und of the United States)印太專案常務董事葛來儀(Bonnie Glaser)表示,本周的會談不太可能改變美中關係的勢頭。
葛來儀對美國之音說,「我感覺在這些過境結束之前,北京不會願意與美國重新安排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對中國的訪問,或安排美中領導人之間的再次通電話」。
除了華盛頓任何城市都行
現任台灣總統可以過境任何美國城市,但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除外。
在國務院自我施加的限制和台灣的默許下,台灣領導人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停留,將會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視為極具挑釁性的行為。台灣總統、副總統、行政院長、外交部長或國防部長在任期間,從未來過美國首都舉行正式會議。
據一位元外交消息人士稱,台灣「並不妄想」美國政府會很快取消此類限制。
3月22日,美國眾議院通過了一項兩黨提案,修改《2020年台灣保證法》(Taiwan Assurance Act of 2020),如果法案頒佈的話,要求美國消除與台灣接觸的自我設置的障礙,並要求國務院提供強有力的報告。
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副主席安·瓦格納(Ann Wagner)在3月23日的聽證會上告訴布林肯:「坦率地說,我擔心國務院目前的做法,過於關注避免冒犯北京的哪怕是最輕微的機會。」
台灣的緊張局勢
台北的國防部在一條推文中寫道,週一,中國軍方繼續向台灣周圍派遣飛機和船隻。
台灣台北前海軍少校呂禮詩對美國之音說,台灣內部普遍認為,中國在此期間的任何進攻和軍事恐嚇都是為了內部宣傳,對影響台灣的意見沒有多大作用。
「這不是它第一次這樣做,每次這樣做的效果只會變得更糟。中國表示,它希望建立全面的威懾或對台灣軍隊的士氣產生一定的影響,但效果實際上微乎其微,」呂禮詩說。
眾議院中國特設委員會主席邁克·加拉格爾(Mike Gallagher)將與麥卡錫一起與蔡英文會談。三位台灣的立委也將出席會議。美國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眾議員邁克爾·麥考爾(Michael McCaul)將於週四率領美國代表團訪問台北。
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未管理過台灣,但聲稱對這個自治的民主政體擁有主權。美國「認識到」但從未支援中國對台灣的主權主張。美國對台灣的主權不持立場,也不支持台灣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