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方選舉後美學者關注兩黨2024年總統大選佈局
文/voa鍾辰芳
在台灣最近的「九合一」地方選舉結束後,各方也開始將注意力轉向2024年1月的台灣總統大選以及台灣各黨的人事佈局。雖然在野的國民黨在這次選舉取得重大勝利或許能讓北京松一口氣,但一些觀察人士仍然認為民進黨在2024年大選的勝選機率要大過國民黨,屆時北京當局將如何反應、對美中台三邊關係有何影響也令人關注。
被外界普遍看好可能成為民進黨候選人的台灣副總統賴清德星期四(12月8日)宣佈角逐黨主席一職,原來兼任主席的蔡英文總統因民進黨在地方選舉中受重挫後辭去此職,賴清德的動作也被解讀為他在為總統大選鋪路。
雖然賴清德曾說過他是一名「務實的台獨工作者」,不過在副總統任內卻謹慎低調,台灣的兩岸政策在蔡英文主導下以維持台海現狀為主軸,避免採取被中國視為挑釁的舉措;在北京當局公佈的「台獨頑固分子」清單中,他和蔡英文都不在其中,因此如果賴清德成為民進黨總統候選人,他對兩岸關係的立場是否延續蔡英文的政策也是外界會關注的焦點。
北京已決定不理會民進黨領導層
不過長期研究台灣政治的美國大衛森學院政治學教授任雪麗(Shelley Rigger)說,無論賴清德的立場如何對北京一點都沒有影響。
任雪麗星期四在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一場針對台灣政治與美中台三邊關係的線上討論中指出,賴清德在民進黨2024年總統大選的可能候選人當中居於領先地位,她也認為賴清德是一個可能的人選,但他的兩岸政策是否會與蔡英文一樣謹慎小心不會改變北京對他的看法。
「賴清德是否與蔡英文一樣謹慎小心,這是一個好問題。不過我要說,它實際上並不重要,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層已經對賴清德打定主意,正如他們對蔡英文已經打定了主意一樣,那是早在她當選總統之前就如此了。所以他們的反應會是把賴清德當作深綠的台獨狂熱分子,因為他們是如此相信的,而且從現在到2024年期間,任何試圖軟化那種形象的努力都會被大陸駁斥為是詭計或不誠懇。」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中國與世界項目主任及國際關係教授柯慶生(Thomas Christensen)也贊同任雪麗的看法,認為「沒有任何機會」會讓北京與現任或未來任何一個民進黨總統有信任關係。
「他們已經表現出這個態度。因為蔡英文一直都如此溫和、如此策略性,但他們仍然拒絕與她、她的政府的其他人對話。但大陸不信任台灣領導層和大陸感到被台灣領導層挑釁是有所不同的。」
曾任美國國務院亞太事務副助卿的柯慶生對他在任內與當時被小布希總統稱為「麻煩製造者」的前台灣總統陳水扁打交道的經驗記憶猶新。他說,如果未來台灣總統採取與陳水扁一樣的政策將引發中國的反應。
「我在小布希政府服務過,那是在陳水扁總統在任期間,而蔡英文總統與陳水扁總統在兩岸關係的立場有極大的不同。如果我們看到台灣又回到陳水扁總統的政策,我預期那將刺激大陸做出一個反應。我不知道它是否會發生,我希望不要,不過我已經被我對蔡英文總統的看法寵壞了,我認為她值得信任、明智、具有策略性而且溫和,我希望那能夠持續,但我擔心它或許不會。」
北京認國民黨仍有生機但不抱希望
國民黨在這次地方選舉中被認為獲得大勝,在21個縣市長中取得13席,而民進黨只得到五席,也是創黨以來選舉成績最差的一次。國民黨在縣市議會贏得的席次也領先所有政黨。儘管如此,任雪麗和柯慶生都不認為中國對台灣的政策會因為這次地方選舉而有所改變。兩人都說,國民黨在選舉中的表現會使北京感到激勵,認為國民黨仍然有機會與民進黨一較長短,不過北京並不抱太大希望。
任雪麗說,國民黨最大的困難在於不知如何在兩岸政策上與中間選民保持一致但卻又能顯示他們與民進黨的不同之處,也就是「如何能稍微偏離民進黨的立場一些,卻又不至於被批評為他們是親中或親統。」
她說,國民黨曾經試圖以「九二共識」作為兩岸政策的基礎來與民進黨有所區分,但在實質上其立場卻與民進黨重疊,因此要達到與民進黨有所區別實際上「真的、真的很困難。」
任雪麗說,雖然在地方選舉上國民黨的候選人能以反貪污、基礎建設和經濟增長等議題贏得選舉,但在全台灣範圍的選舉中,例如對國民黨目前在2024年總統選舉看來領先的候選人新北市長侯友誼來說,他最大的挑戰是提出如何管理兩岸關係的政策,那卻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民進黨維持現狀政策不變
剛剛以民進黨候選人身份在這次選舉中當選台北市議員的前台灣駐美代表處政治組組長,也是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趙怡翔說,民進黨正在探討此次選舉失利的原因,不過他認為這個選舉回歸藍綠基本政治版圖,反映出選舉並非關於政策辯論而是政治生態,因此在2024年總統大選前民進黨要做的是加強資訊的傳送,但民進黨的兩岸和外交政策不會改變,因為台灣內外都希望台海維持現狀。
趙怡翔還提到,這次關於投票年齡降至18歲的公投修憲案沒有通過,顯示公投案要過關的高難度,他認為這個例子應該讓北京有所反思,理解到即便此案受到民進黨、國民黨、民眾黨及時代力量等主要政黨支持都未能跨過門檻,未來若有任何涉及主權或涉及法理的修憲案將更難通過。
對於國民黨如何面對這個挑戰,國民黨國際事務部主任兼駐美副代表黃裕鈞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國民黨在這次地方選舉中因每個城市都提名最強候選人和全黨團結一心而有好的成績,但這個選舉也是台灣人民對民進黨執政的一次不信任投票,他認為進入2024的後疫情期間,台灣人會特別希望政府能帶領人民有更好的生活,因此只要任何政黨能說服人民它能為他們帶來更好的生活就能得到支持,「我覺得2024國民黨也會在這樣的基礎上去跟民進黨競爭。」
抗中未發酵選民對國民黨認同增
至於國民黨的外交和兩岸政策如何定位,黃裕鈞說,雖然民進黨試圖在這次選舉中以抗中作為競選策略,但此議題並未發酵,2024年也不會有什麼作用,因為選民對國民黨已經有更多的認同。
「這次選舉的後期,後兩個禮拜,確實民進黨有嘗試著用‘抗中’作為他們的主軸,很多人對於抗中最後為什麼沒有發酵有不同看法,但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抗中’這個議題對國民黨來說,在過去的這兩年已經慢慢的不再是國民黨的‘阿喀琉斯之踵’(阿基裡斯足跟’,意為致命要害),這是一個很大的重點。就是說,國民黨的政策,從外交到兩岸,跟過去相較起來–這應該是一個形象上的問題–已經不再是一個弱點。」
也因此,黃裕鈞說,他認為2024年總統大選的「決戰點」會是在人們的生活上,而且如果兩岸政策是任何政黨的弱點,民調屆時也將反應出來,他認為國民黨在此議題上已得到台灣民眾很大的認同。
另外,中國因素對國民黨2024年總統選舉是否帶來正面或負面影響,黃裕鈞說,他認為「不會是不利影響」,很多人都對國民黨無論是在對美政策或與美國的溝通、降低台海風險都有很多期待,所以他認為兩岸議題對國民黨2024大選不會是一個問題。
2024大選變數仍多
在美國智庫外交政策研究所上星期一場關於台灣選舉的討論中,美國之音問與會的兩位專家是否能從「九合一」選舉結果看出可能影響2024年總統選舉的跡象?。這兩位專家一位是目前在布魯金斯學會擔任訪問學者的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徐斯勤,另一位是美國艾德菲大學文理學院院長王維正。
兩人都表示,要預測2024年的選舉時間還太早,因為有許多變數須要考慮,包括屆時的外部環境和台灣人民關注的議題是什麼;另外就是兩個主要政黨的候選人是誰以及他們對中國的立場如何。
兩位學者也都認為,國民黨目前民意最高的是新北市市長侯友誼,他和黨主席朱立倫都是國民黨可能的總統候選人;至於民進黨則以現任副總統賴清德最被看好。
不過王維正說,民眾党黨主席柯文哲的動向也令人注意,因為他是否扮演一個「攪局者」的角色以及他會與國民黨或民進黨合作,都有可能影響2024年總統選舉的結果。
在中國方面,官方的新華社報導,中國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在11月26日台灣「九合一」選舉結果揭曉後以答記者問方回應說北京已注意到選舉結果。
她說,「這一結果反映了島內‘求和平、求穩定、要過好日子’的主流民意」,中國將繼續推進兩岸和平發展及融合發展,「堅決反對‘台獨’分裂勢力和外部勢力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