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出訪聚焦波灣商機 以色列淪為芒刺在背的觀眾

文/上報王能斌
美國總統川普此次出訪中東地區,除了敲定鉅額軍售訂單,更和包括敘利亞過渡政府總統夏拉、土耳其總統艾爾段等人進行現場或視訊對話,卻獨漏美國在區域內最重要的盟友以色列,此一安排不僅讓各界感到意外,身為當事人的以國右翼政府更猶如芒刺在背;由於對川普一系列舉措,是否代表美國中東政策有所轉向,目前尚無明確發展,因此以色列方面也僅能靜觀其變。
路透報導指出,川普(Donald Trump)此次中東行程安排,似乎凸顯華府目前將取得商業利益,視為其政策優先的考量,尤其是川普於14日,前往長期被以色列視為哈瑪斯(Hamas)幕後支持者的卡達,成為首位出訪該國的美國總統,更讓以國感到不安。
但在此次川普出訪之前,美國和以色列在中東最主要仇敵伊朗展開核談判,以及華府做出停止對葉門「青年運動」(The Houthis)叛軍空襲行動的決定,都已經讓以色列嗅出風向似乎正在轉變的趨勢,因此對於美方宣布結束對敘利亞制裁,以及敦促敘國加入「亞伯拉罕協議」(Abraham Accord)、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等發展,以色列當局都並未公開發表任何意見。
川普本人則是對於外界的各種揣測進行駁斥,在中東地區搭乘「空軍一號」專機移動期間,川普向隨行記者表示美方目前在該區域的各種努力,最終對美國最堅定的盟邦都會形成有利局面,他指出「與這些中東國家之間,維持像我所擁有的良好關係一般的互動,對於以色列是有所助益的」。
對於當前的發展,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除了感謝川普政府協助,促使哈瑪斯釋放手中最後1名具有美國國籍的以色列裔人質亞歷山大(Eden Alexander)之外,也找不出其他有力的切入點,因此正面臨該國國內的批評聲浪,右翼的《今日以色列報》(Israel Hayom)評論員黎莫(Yoav Limor)直陳「我們正眼睜睜地看著中東態勢,在一系列協議以及會面之中重塑,但以色列在這個過程之中卻只能當個旁觀者」。
報導指出,近兩周的發展凸顯出華府中東政策優先順序,與過往已出現明顯差異,且以色列在過去所享有的特殊優惠待遇似乎一去不復返,前美國近東事務情報官員、現為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研究員的潘尼可夫(Jonathan Panikoff)就表示「川普很明顯已經打定主意,對中東地區聚焦於交易、貿易與投資等事務的發展」,且「過往美國與以色列之間在政治、安全等議題上的緊密合作關係,若有礙於川普的優先事務,都將遭到擱置」。
因此,報導表示納坦雅胡目前只能緊抓著該國對以哈戰爭的目標,包括在加薩建立大片緩衝區,以及瓦解哈瑪斯組織等,維持對國內的號召力,並且在14日再度強調「以色列永遠不會停下腳步,也不會投降」的堅定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