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關閉美國之音,川普為中國帶來「戰略勝利」

文/紐約時報中文袁莉

1967年12月,許成鋼來到中國東北中蘇邊境附近的一座白雪皚皚的農場,當時他帶了一個電子管,準備用它組裝一個收音機。

時年17歲的北京人許成鋼將在那裡度過接下來的十年,他住在一個馬廄裡,因其反革命思想而受到再教育和迫害。在那寒冷黑暗的十年裡,有一樣東西讓他度過了難關,就是那台為他帶來美國之音節目的收音機。

他通過收音機了解到布拉格之春、水門事件和理查德·尼克森總統辭職的消息,以及對毛澤東主席的文化大革命的批判。收音機也成為同伴們指控他「思想犯罪」的證據,這導致他們對他進行了身心上的折磨。但他從不後悔。

「美國之音是我的學校,」現年74歲的許成鋼說。他在文化大革命結束後進入清華大學和哈佛大學學習,目前是史丹佛大學的經濟學家。他表示,美國之音的節目塑造了他的世界觀、對憲政民主的理解以及對自由和人類尊嚴的珍視。他還通過一個特殊的節目學習了英語,該節目使用有限的詞彙,並採用緩慢而清晰的發音傳遞新聞和信息。

包括我在內的數百萬中國人通過美國之音學習英語,收聽其新聞報導,這些報導與中國共產黨官方的敘事相悖。通過這些節目,我們得以一窺「竹幕」另一側的世界,後來還看到「防火長城「的另一側——也就是中國為阻止公民訪問大多數外國網站使用的技術。我們開始想像一個將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視為理想的世界。

這就是為什麼當得知川普總統決定解散美國之音,並停止對自由亞洲電台撥款時,許多中國人感到震驚。這些新聞機構對中國這樣缺乏新聞自由的國家進行了未經審查的事實報導。對他們來說,華盛頓竟然讓這些新聞機構沉默,從而放棄敘事之戰,這是難以理解的。

這個決定如同中國俗話所說:「親者痛,仇者快」。中國的民族主義者慶祝這一消息。共產黨小報《環球時報》在一篇社論中寫道:「美國之音這塊所謂「自由燈塔」的招牌,如今已被本國政府嫌棄得像塊臟抹布。」

北京長期以來一直痛恨美國之音對中國的報導,特別是其對維吾爾人和藏人受到迫害、2019年香港抗議、疫情期間嚴苛的「清零」政策以及中國經濟放緩的報導。該社論寫道:「幾乎每一個荒謬惡毒的涉華謊言背後,都少不了這家媒體的『原創貢獻』。」

我採訪了十多位中國人,與他們通過電子郵件進行了交流,包括一些20多歲和30多歲的人。他們對這些機構的關閉或削弱表示了悲傷和失望。因為擔心來自北京或華盛頓的報復,除了許成鋼之外,他們都要求匿名,或者不使用他們的姓氏。

在過去十年左右的時間裡,北京扼殺了獨立新聞業——首先是在中國大陸,然後越來越多地擴展到香港。這使得像美國之音這樣的機構成為中文世界中人們可以依賴的少數可靠的新聞來源之一。

「如果沒有美國之音和自由亞洲電台的獨立報導,北京和其他專制政權將更容易用國家的政治宣傳充斥信息空間,向國內外觀眾呈現扭曲的現實,」香港記者鄭樂捷寫道。

鄭樂捷和其他1000多名香港記者一樣被迫背井離鄉,他自2021年以來一直在倫敦擔任美國之音的自由撰稿人。「這將是中國政府和香港政府的戰略勝利」。

美國政府需要向世界傳遞美國價值觀的媒體機構,舊金山灣區一位35歲的生物技術工作者說,他在中國讀高中時就開始收聽美國之音。

他說:「既然美國將中國視為最大的競爭對手,那麼你應該在工具箱裡有這樣一個工具。」下個月將成為美國公民的他在我們的影片通話中提到了《獨立宣言》。他說他支持川普總統,但沒想到政府會在沒有後備方案的情況下解散這些機構。

在白宮網站上的一份聲明中,川普政府列出了總統下達行政命令關閉美國之音的原因,其中包括右翼網站《每日呼籲者》的一篇報導,該報導稱美國之音的多名記者在其社群媒體帳戶上發布了反川普的內容。

今年2月,伊隆·馬斯克在X上發帖稱,這些機構「只是激進的左派瘋子在自說自話,同時每年燒掉美國納稅人10億美元」。

這不是事實。

年預算2.68億美元的美國之音每週可以覆蓋到全球超過3.61億人。其YouTube英文頻道擁有370萬訂閱者,中文頻道有230萬訂閱者。許多節目的觀看次數達到了百萬級別,其中史丹佛大學經濟學家許成鋼的一個關於中國經濟困境的一小時長節目觀看次數達到510萬。還有每週播出一集的中央黨校退休教授蔡霞的評論節目,每集也獲得了數十萬次觀看。他們以及其他一些在美國之音和自由亞洲電台的常駐評論員遠非激進左派分子。

自由亞洲電台以緬甸語、粵語、英語、柬埔寨語、韓語、寮國語、漢語普通話、藏語、維吾爾語和越南語進行廣播。它的年預算為6080萬美元,每週覆蓋5800萬人。「與挑戰專制政權敘事的新聞價值相比,這個成本微不足道,」《華爾街日報》編輯委員會上週寫道。

許成鋼說,冷戰結束的部分原因是生活在東歐國家的歐洲人的思想發生了變化。他還說:「可能沒有比傳播思想更便宜的事情了。」

像美國之音和自由亞洲電台這樣的機構是為了利用未經審查的信息來對抗共產主義並推廣民主價值觀而創建的。和所有傳統媒體一樣,它們也被迫要適應數位時代。2020年,自由亞洲電台推出了面向年輕中文聽眾的在線新聞雜誌《WHYNOT》。該雜誌迅速因其對2022年「白紙革命」抗議活動的報導而獲得關注。

美國政府正在放棄向世界講述自己的故事,中國則越來越擅長塑造敘事並推動其地緣政治目標。

在2023年的一份報告中,美國國務院表示,北京已經投資數十億美元建設一個信息生態系統,以推動中國的宣傳。「如果不加以遏制,」報告寫道,「PRC的努力將重新塑造全球信息格局。」其中的PRC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縮寫。

在採訪中,許多中國人告訴我,美國之音和自由亞洲電台改變了他們的生活。

30歲出頭的子鹿(音)一開始是在和家人吃早餐時收聽美國之音,因為他們的父親不喜歡中國政府。子鹿哼給我聽早間新聞節目的開場音樂。2001年,當時12歲的子鹿對同學們為「9·11」恐怖襲擊事件鼓掌而感到震驚。現在,子鹿會閱讀《WHYNOT》雜誌。

我還採訪了一位29歲的中國人軒逸(音),他在高中時開始收聽美國之音來學英語。其新聞節目讓他得出結論:自己的政府做了壞事,卻拒絕承認錯誤。現在他在中國北方做政府工作,他擔心如果沒有美國政府的新聞機構,那些突破「防火長城」的中國人會發現,中國之外的互聯網充滿了虛假信息。

「他們可能會失去興趣,迅速退回到『防火長城』裡,」他說。

連結:關閉美國之音,川普為中國帶來「戰略勝利」 – 紐約時報中文網 (nytimes.com)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