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亞文:美俄關係修復會衝擊中俄關係嗎?川普正在為「中美決戰」做準備?

程亞文 (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
眼看著川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俄烏問題上快刀斬亂麻,迅速修復著和俄羅斯的關係,也讓中國國內出現了這樣一種擔憂:
俄羅斯會不會轉向美國,中俄關係因此受影響?川普緩和與俄羅斯的關係,下一步會不會聯俄制華?
其實早在川普上臺之初,國內就有這樣的擔憂,而隨著川普近期的一系列舉動,這種擔憂也在上升。對此,觀察者網邀請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程亞文帶來解讀。
【文/觀察者網 小婷】
觀察者網:美國和俄羅斯已經就烏克蘭問題舉行會談,並表示要修復美俄外交關係、思考雙方在地緣政治和經濟合作方面的可能性。之前國內一直都擔心美俄重新修好後,會對中俄關係帶來衝擊。對此您怎麼看?
程亞文:這確實是這幾天大家都在關心的問題,不少人都在討論,我也看到相關消息,來談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是美俄關係改善對中俄關係的衝擊,對於普京來說,收下美國遞來的糖果,轉身就不跟中國和好了,我覺得這種可能性恐怕不大。普京是有歷史感的人,他會看到以往的歷史: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一直想跟美國合作,一廂情願地擁抱美國,但美國是怎麼對待俄羅斯的呢?川普的任期是4年,4年之後還是不是他?如果4年之後又變了,俄羅斯該怎麼辦?
其次,中國和俄羅斯最近幾年已經建立了很強的合作關係,從政治到經濟各方面的合作都沒有什麼障礙。為什麼要把這個合作中斷掉,轉頭去擁抱美國呢?美國能夠給它提供什麼東西呢?如果美國給俄羅斯的利多大於俄羅斯跟中國合作帶來的利多,那麼俄羅斯還有可能掉頭轉向美國,但我覺得至少從目前來看,俄羅斯的兩大利益訴求——安全和經濟發展,美國並不能完全給予保障。
美國和俄羅斯改善關係後,肯定能改善它的安全利益,這對俄羅斯來說是利多。但是從經濟層面來講,美俄關係改善後,美國能給俄羅斯提供什麼呢?
川普一直想讓製造業從其他地方回流美國,而俄羅斯需要的恰恰是投資,而且不是一些簡單的投資,還包括製造業、工業等等產業投資,這些美國能給它提供支持嗎?它自己都吃不飽了,還怎麼去喂別人。
這兩天我看到有人說,現在的局勢很像50年前的尼克森訪華時帶給俄羅斯的衝擊,但在我看來,「尼克森1.0」對中美蘇關係的影響,和今天所謂的「尼克森2.0」對中美俄關係的影響,在方式上完全不同。
在50年前的中美蘇大三角關係中,美國向中國示好,中國和美國加強合作關係,不僅獲得了政治利益,也就是安全利益,還獲得了經濟利益。當時美國向全球投資,中國剛好承接了美國的製造業出海,所以無論是安全還是經濟層面,中國所需要的兩大利益,在中美合作中都能得到滿足。
但是今天呢?俄羅斯和美國改善關係,可能安全利益能夠得到滿足,但經濟利益是沒有辦法得到滿足的。俄羅斯的經濟利益可能從什麼地方得到滿足?只能從中國。所以說俄美關係改善了,俄中關係馬上就會直轉急下,這不太可能。
觀察者網:俄羅斯會怎麼看待美國川普政府的戰略轉向?
程亞文:俄羅斯當然期待美國和它改善關係,這對它來說肯定是利多。但也不會因為美國要跟它改善關係,就掉頭轉向美國,棄中國於不顧。因為如果這樣做,無論對中國還是對俄羅斯來說,都不會是利多,普京肯定會明白這個道理。
就像我剛才說的,俄羅斯今天既要安全也要經濟發展,能夠幫助俄羅斯發展經濟的只有中國,而且最近這幾年中國跟俄羅斯的貿易投資各方面都在上升。俄羅斯的整個國家戰略也高度重視亞洲這一塊,轉向東方的戰略態勢已經出來了,為什麼要放棄呢?中國有意願也有能力幫助他,無論是經濟利益還是安全利益,合作對於兩個國家來說都是利多的,俄羅斯為什麼要放棄呢?怎麼可能放棄呢?不可能的。
無論是基於以往的歷史,還是今天的現實,中俄關係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已經是高度確定的,合作關係也是高度確定的,變數很小。但美俄關係不是,一直充滿著不確定性。作為一個大國,怎麼可能放棄確定性轉向不確定性呢?從戰略上來說,俄羅斯肯定不會這麼考慮問題的。
很多人把今天川普跟俄羅斯改善關係,和當年尼克森跟中國改善關係相提並論。其實這兩個歷史時期的前提是不一樣的,當年中國跟蘇聯在政治關係上是對立的,但今天中國跟俄羅斯是高度合作的,這個前提是完全不一樣的。前提不一樣,導致後續的結果也會不一樣。
觀察者網:川普上臺將近一個月,從經濟、地緣政治上做了很多動作,也有觀點認為這是在為集中精力對付中國掃清障礙。您對此怎麼看?
程亞文:我認為這種可能性是有的。中國需要對這方面的行動高度警惕,畢竟最近七八年,中美關係已經是這樣一個狀態了,所以我覺得從中國角度來講,有這樣一種考慮是自然的,也是必須的。
但是,我們也要站在川普、站在美國的角度,來考慮他們可能會怎麼想。對於像川普這樣的美國守主義者來說,他們現在想的可能主要是兩個問題:第一是美國內政出大問題了,第二是美國和世界的關係到底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以及到底應該建構什麼樣的關係,也有利於美國內政向好?我覺得對於這兩個問題,我們今天可能也需要重新思考。
川普和他的團隊可能會怎麼認識美國和時代的關係呢?最近這幾天,美國國務卿魯比奧說現在是一個多極化的世界,這等於承認美國單級主導的世界已經不存在了,意味著美國已經意識到,霸權是個負擔,美國不再尋求霸權了。既然不再尋求霸權,那美國跟中國爭霸的前提也就沒有了,中國並不想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霸主,這做不到,也會得不償失。川普的政策想法充滿了不確定性,這樣也就不排除美國會變換角度,從多極化的視角來看待中美關係。
這裡我們可以對比一下50多年前尼克森對中美關係的改善,當時他面對的是越戰給美國造成的巨大消耗,所以他要戰略收縮,那時候不希望跟蘇聯發生更大的碰撞。所以我們看到上個世紀70年代,其實在中美關係改善的時候,美蘇關係也有很大的緩和。
現在川普也在搞戰略收縮,從邏輯上來講,他沒有理由再去尋求跟中國發生高烈度的對抗。雖然未來回到中美對抗模式的概率還是很高的,但是從短時間來看,川普通過推動中美關係緩和來養精蓄銳,讓美國重新恢復活力即「再次偉大」,這個可能性也不能排除。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對這兩種可能性都要做好準備:一種是中美將很快進行戰略決戰,從過去八年來中美關係的情況來看,這個趨勢仍舊存在,另外一種可能性就是剛才所講的,川普和他的團隊正在重新調整美國和時代的關係,認為現在是一個多極化的時代,美國不再尋求以往的霸主地位。在戰略收縮期通過美俄關係的改善,推動中美關係緩和,這個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從最近一段時間的一些動作來看,我覺得川普倒不像是在為中美戰略決戰做準備,因為如果要戰略決戰的話,他應該拉上一幫盟友來共同對付中國。沒有盟友,他一個人怎麼來對付?但現在你看看,美國和歐洲的關係是什麼樣子?和加拿大、墨西哥的關係又是什麼樣子?這些國家對美國的感受不是在變好而是在變壞,和美國的合作不是在增強而是在減弱。如果要跟中國決戰的話,美國應該是加強和這些傳統盟友的關係才對,為什麼要弱化和盟友的關係?這不是在弱化自己圍堵中國的力量嗎?
所以我們要「一顆紅心,兩手準備」,對這兩種可能性都要做好準備,不急於對中美關係可能會向什麼方向演變定調,並進一步加強對川普團隊世界觀、外交觀、戰略觀的理解,進一步剖析他最近的這些舉動,看看背後到底有沒有一些連貫的東西?還要判斷川普到底是不是在進行戰略收縮,如果是,我們也需要推測,他這時候再進一步惡化中美關係,是不是有利於他的戰略意圖?下一步可能會做出什麼樣的外交安排?
總之一句話,我們思考中美關係,八年前的時候是一個新的前提條件,到了今天,這個前提條件又發生了變化,我們需要弄清楚這個前提條件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