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川普重返白宮 分析:印太盟友與中國皆憂地緣政治「劇變」

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唐納德·川普與他的夫人梅拉尼婭·川普在佛羅里達州西棕櫚灘的會議中心舉行的選舉之夜觀看派對。(2024年11月6日)

文/voa莊志偉

美國2024總統大選星期三(11月6日)塵埃落定,共和黨候選人、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獲勝,不僅重返白宮,他所屬的共和黨還取得了參議院的多數席次,或可望「完全執政」。分析人士認為,基於川普第一個任期的對華圍堵政策,加之競選期間對華激烈的言辭,印太地區的地緣政治可能進入新一輪震盪期。美國的盟友和最大競爭對手中國,都需為未來的不確定性做好準備。

美東時間週三(11月6日)淩晨,川普以277張選舉人票鎖定勝局,正式贏得重返白宮、出任美國第47任總統的資格。他在佛羅里達的競選總部發表演說時承諾,要讓美國「強大、安全而繁榮」。川普說:「美國人賦予我們前所未有的強大政治授權」。

張俊華:川普就任後恐打破美中平衡現況

多位接受美國之音採訪的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川普重返白宮後,無論是全球矚目的美中關係前景、或是現任總統拜登(Joe Biden)一手推動印太民主友盟國家「圍堵中國」的多邊合作,都恐迎來劇變。

位於德國柏林的政治學者張俊華告訴美國之音,他對川普的勝選持悲觀看法,因為近年已漸趨穩定與平衡發展的美中關係,勢必因川普的不可預測、無規則可循的執政風格而遭打破。

張俊華說,此次選舉結果顯示,川普支持者只在乎經濟問題,無視民主等政治價值的鞏固,在此前提下,川普的勝選即代表美國國內反民主與保守派陣營的大獲全勝。

川普曾於競選期間威脅,若中國「進入台灣」,他將對中國商品加征高達200%的關稅。對此,張俊華認為,這完全達不到對華的嚇阻效果,因為不管川普提高多少關稅,也改變不了美國高度依賴中國進口商品的事實。

他說,只要中共領導人習近平能改善中國的經濟問題,幾年內,中國商人肯定能「曲線救國」,透過墨西哥等第三國出口,規避美國的關稅壁壘。

張俊華認為,川普慣于用資本思維處理國際問題,但問題是,中國人在這方面往往比美國人更精明狡猾。

張俊華說:「對所有民主國家來說,一種陣痛時期、民主國家陣痛,肯定對威權國家是有利的,因為中國已經預測到最壞的可能情況,(即使武力犯台),就是(川普)把關稅加到200%。」

張俊華還說,讓他更憂心的是,共和黨已奪回參議院的多數席次,而還在拉鋸中的眾議院,共和黨的席次也可能有所增加,因此,川普的第二任期在缺乏國會制衡的前提下,或可能給他更大的權力。

王信賢:川普「交易性格」恐削弱圍堵中國力道

在台北的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代理主任王信賢則認為,川普上任後,將更強調美國的經濟利益,包括他在選前揚言要對台灣收保護費、對中國加關稅等。

在此基礎上,王信賢說,拜登政府四年來用「小院高牆」的圍堵方式限制中國的科技發展,但未來川普恐擴大變成「大院高牆」,更大範圍對華卡脖子,以強化美國的經濟利益。不過,川普善於「交易」的商人性格令人憂心,因為他的各種圍堵手段,都可待價而沽,只要中國提出更好的條件,恐有打折扣的空間。

王信賢告訴美國之音:「如果中國今天出得起更高的價格,不管是在關稅、科技上面,是不是美國會鬆動?因為對於拜登政府來講,目的就是抑制中國科技發展,但是或許到了川普時期(第二任),它只是手段。」

分析:川普2.0時代,友盟「系緊安全帶」迎巨變

王信賢指出,風險更高的是,萬一川普把這樣的「交易性格」套用到國際關係等領域,屆時對台灣而言,無論是美國的《台灣關係法》或對台「六項保證」,也難保不會因中國開出好價格,而遭到調整。

王信賢說,歐洲國家也有同樣的疑慮—未來在「川普2.0」時代,美國是否還會繼續堅定領導北約、支持烏克蘭。他說,美國友盟國家缺乏信任,及美國社會在選後或恐進一步分裂,都不利於美國與中國的長期競爭,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友盟國家,也對川普的執政走向有不確定感。

例如,川普多次指控台灣半導體巨頭台積電「偷走美國人的生意」,還要友盟國家「交保護費」,包括要求台灣大增國防預算,由現行占國民生產毛額2.5%左右的水準、大增至10%。他說,若川普強勢執行,未來台、日、韓等國恐都要「安全帶系緊」,準備迎接巨變。

在德國的中國學者張俊華也說,川普的富豪盟友、SpaceX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過去兩年來傳出與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密切往來,普京還一度要求馬斯克,避免在台灣上空啟動星鏈(Starlink)衛星服務,這種種跡象都讓人對川普重返白宮後的烏克蘭及台灣安全捏一把冷汗。

李明江:美中將進入「劇烈動盪」期

然而,除了美國盟友,中國這個美國最大的競爭對手,對於川普的二度上台恐也戒慎恐懼。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問題研究院中國研究專案主任李明江認為,川普重返白宮後,美中關係恐進入「劇烈波動」的時期,美國對華貿易及技術施壓的力度會加大,兩國經濟「脫鉤」的趨勢也將更加明顯。

李明江告訴美國之音:「川普第二任期,他主要政府部門負責人可能完全是對華的鷹派人物,除了他自己主張對華強硬的領域,其他領域也會受到這些強硬的部門領導人影響,美中關係可能會劇烈動盪。」

李明江分析,全球兩大強權恐還有一兩年的激烈較量,直到美中雙方都認清,無法徹底讓對方屈服,才會重回談判桌。

對於川普的「交易性格」,李明江認為,確實恐讓美國的印太盟友擔憂,但他說,台灣不至成為川普和中國的交易籌碼,因為事關美國的重大利益,川普政府的決策圈人士應不至輕言拋棄台灣,但較小範圍內「打台灣牌」,例如利用軍售或美國官員訪台迫使中國讓步,是較有可能的作法。

宋國誠:台灣及印太區域價值,非川普一人能改變

對於川普未來的外交關係走向,在台北的政治大學國關中心研究員宋國誠看法較為樂觀。

宋國誠認為,川普的重大外交誤判是,把海外盟友視為美國的「拖油瓶」、「討債鬼」,但忽略了這些盟友在支持美國維護國際秩序時、所扮演的領導角色。

宋國誠說,外界無須過度負面解讀「川普式語言」,例如他雖威脅台灣交保護費,但也說過,若中國在他任內入侵台灣,他會轟炸北京來回敬,這都是傳統政治人物不曾有過的表達方式。不過,換個思維角度,美國只要對台「收保護費」或意味美國原意做出對台軍援的承諾。

宋國誠還說,就台灣或整個印太區已形塑的戰略價值,不會因美國總統是誰而改變。

宋國誠告訴美國之音:「這是客觀的國際戰略格局所決定的,所以,我不認為川普上台之後,印太安全體系或是美日安保(條約)就瓦解了、《台灣關係法》(也)被剷除,他(川普)還是會回到一個符合美國和盟友共同利益的國際戰略、外交政策。」

宋國誠表示,儘管台灣、日本和美國等民主國家,今年都先後因選舉而出現政局變化,但放大格局來看,這都是民主體制下、可接受的暫時性波動,不至於破壞民主體制的結構。

他說,反觀中、俄、伊、朝等威權國家,雖看似統一戰線的合作,但實則僅是脆弱的戰爭利益交換、投機性的勾連,無法和民主國家間基於價值和傳統的結盟相提並論。

連結:特朗普重返白宫 分析:印太盟友与中国皆忧地缘政治“剧变” (voachin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