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日本自民黨總裁選舉將如何影響中日台三角關係?

2023年11月16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左)在三藩市舉行亞太經合組織峰會上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

文/voa杜宗熹

日本自民黨三年一度的總裁選舉,預計將於9月舉行。由於現任黨魁、首相岸田文雄的民調低迷、加上多位強力競爭者表態參選,致使誰將接任黨魁以及日本首相都顯得撲朔迷離。

目前除了岸田文雄本人之外,現任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自民黨前幹事長石破茂、前外相河野太郎、現任外相上川陽子、以及前首相小泉純一郎之子小泉進次郎等多位自民黨重量級政治人物,都被視為是下屆自民黨總裁的熱門人選。

岸田文雄的自民黨總裁任期至今年的9月30日為止,因此黨魁選舉將在9月進行。岸田文雄已通知執政黨高層,將不會參加9月份的黨魁選舉。在新的自民黨領導人選出後,他將辭去首相職務。

根據日經新聞與東京電視台7月26至28日進行的民調,岸田文雄內閣7月的支持率為28%,不支持的比例則高達64%。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民調中還特別詢問了日本民眾對眾多候選人的看法。其中,石破茂以24%的支持率位居第一,其後是小泉進次郎(15%),以及現任的經濟安全保障相高市早苗(8%)。

單從自民黨支持者來看,石破茂的支持率為20%,小泉進次郎為18%,兩人比較接近。岸田文雄的支持率則為12%。而在沒有特定支持政黨的無黨派民眾中,石破茂的支持率為19%,小泉進次郎為14%。

但即便如此,石破茂並不是取代岸田文雄的熱門人選。日本上智大學政治學教授中野晃一向美國之音解釋,若想參選自民黨總裁,石破茂需要20名眾議員支援他成為候選人,而他目前還沒有,「他甚至可能無法參選。」

雖然民調很低,但日本大東文化大學社會學部教授野島剛向美國之音表示,目前很難有一個明確的人選可以取代岸田文雄,因為「沒有一個決定性的、民意(又)支持的人選。」目前在自民黨內,安倍派已經失去影響力,其他派系也正逢世代交替的時候,所以連日本的政治評論員都很難預測誰會當選。

候選人的外交立場

日本同志社大學國際關係學部教授中戸佑夫告訴美國之音,林芳正曾是自民黨派系「宏池會」的成員。而「宏池會」過去以鴿派外交聞名,並努力與中國保持友好關係。因此中戸佑夫預期,如果林芳正有機會當選,他將會維持日本目前針對中國和台灣的政策。

在其他的候選人方面,中戸佑夫說,石破茂深知,「在當前國際、國內政治背景下,與台灣的關係有多麼重要。」而上川陽子將遵循當前日本外交政策的方向。至於人氣很高的小泉進次郎,中戸佑夫認為小泉是最受歡迎的政治家之一,部分原因在於他的父親、前首相小泉純一郎,「不過,我不確定小泉對於中國和台灣政策,是否有明確的想法。」

執得一提的是,在日本對中和對台的外交政策上,中戸佑夫認為,河野太郎似乎與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更為接近,而與他的父親河野洋平並不一樣。河野洋平也曾經是「宏池會」的成員。

日本國際問題研究所(JIIA)客座研究員納吉(Stephen Nagy)告訴美國之音,現實情況是,「河野太郎和石破茂可能很難擔任領導職務,因為儘管他們受到公眾的歡迎,但他們在自民黨內部並不受歡迎。」 而小泉進次郎「雖然年輕,來自政治世家,但在日本的領導環境中被認為不夠成熟。」

納吉還指出,上川陽子是一位有成就的外相、和受過良好教育的領導人,但並沒有在自民黨內部控制不同派系的經驗,而林芳正在黨內的聲譽褒貶不一:「儘管他曾擔任外相,但仍被認為對中國有些過於友好,這給他在自民黨內帶來了挑戰。」

中野晃一解釋道,除了岸田文雄外,其他候選人的立場都不是「特別意識形態化」,林芳正有時被認為是親中國,而河野太郎由於他父親的遺產,也被日本右翼視為「親中國」,但這是一種「誇張性」的解釋。因為除了岸田文雄之外,他認為自民黨這些主要的候選人都「親美」。

對中外交已有共識

野島剛表示,這些人選無論誰當上首相,「我覺得日本跟中國的關係、日本跟台灣的關係,都不會有很大的變化。」他解釋,自民黨是親美政黨,對日本的安全意識比較強,且目前日本已經有一個比較明確的戰略方向,就是「要防止中國的影響力擴大」。

他認為,無論是保守派的安倍晉三、或者是菅義偉、又或是自由派的岸田文雄出任首相,日中關係和日台關係一直都沒有什麼變化。

中野晃一也認為,日本首相的更替,不太可能導致日中、或日台的關係發生重大變化,「換言之,在當前的國內外政治氣候下,很難找到特別親中的自民黨領導人。」此外,只要美國繼續採取同樣的外交政策,日本政府的立場就不會有所改變,「換句話說,如何決定日本對中國和台灣的外交和安全政策,更取決於11月的美國總統大選,而不是自民黨總裁的競選。」

中戸佑夫則說,雖然每個政治人物都有自己的外交政策取向,「但我們並不清楚他們對日本與中國的關係或日台關係有多大影響」,並且「可能不會有太大變化。」他解讀,即使日本首相換人,日本政府對中國和台灣的政策「也不會發生重大變化。」

納吉則解釋,所有可能取代岸田文雄的候選人,其對中國的立場都或多或少相同,然而,「(外交)語氣可能略有不同。」目前自民黨和整個日本社會都有一個強烈的共識,即「日本必須與中國共存,但它也必須建立重要的能力來阻止中國的欺淩。」

日中根本問題難解

日本共同社週二的報導指出,自2021年10月上台以來,岸田文雄訪問過的國家已達32個,特點是著眼于俄烏衝突和中國的動向,並向各國強調「基於法治的自由開放的國際秩序。」不過,岸田文雄也展現出與中方構建「有建設性且穩定的關係」之意。

但另一方面,日中關係仍舊低迷,基本問題難以解決。報導稱,若想以首相身份訪華,岸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中方在福島第一核電站處理水排海後,暫停進口日本水產品等議題,雙邊難題不少。此外,被視作給岸田訪華完善環境的上川陽子訪華,目前也遲遲未有進展。日本首相官邸消息人士向共同社感歎:「(日本)首相訪華的難度日益增加。」

野島剛指出,雖然日中之間「需要一個對話、需要一個聯繫」,但在高達9成日本民意都對中國沒有好感的情況下,日本的官員或是國會議員,若要與中國的高層見面,顯然在輿論上「也沒有什麼好處。」

此外,雖然中國近期放軟了外交政策、暫停所謂的「戰狼外交」,但野島剛說,中方並沒有釋放先前被逮捕的任何一個日本人,而日本的輿論「非常在意這個問題。」此外,包含福島的核電,「中國一直都對日本做一些不利的宣傳,並且叫中國國民不要吃日本的東西」,「我們也不開心。」

但與此同時,日台關係仍在不斷加深。日本共同社8月12日也報導,石破茂等跨黨派國會議員12日起訪問台灣,除了跟台灣總統賴清德和台灣前總統蔡英文會面之外,並將在台北總統府與台灣副總統蕭美琴會談,雙方會就中國大陸的動向,以及加強日台關係交換意見。

對此,中野晃一指出,「石破茂是一位安全現實主義者」,「他可能只是想透過訪問台灣、並試圖與賴清德會面,來表明他並不比其他人更親中國。」

野島剛認為,由於石破茂與岸田文雄的關係並不好,這次的訪問不太可能是首相授意。而且在日本國內輿論方面,由於訪台都有機會見到台灣的政府領導人,「起碼讓自己的選民看到,(自己)做一些外交。」所以他認為,外界不需要用太多額外的角度來看待訪台一事。

連結: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将如何影响中日台三角关系? (voachinese.com)

分析:岸田文雄重塑日本外交政策,但國內聲望卻持續低迷

文/voa加洛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 (Fumio Kishida)實際上已經宣佈辭職。雖然國內問題迫使岸田文雄辭去了首相的職務,但在他的努力下,日本完成外交政策的轉變,全球作用得到了提升,軍事發展的速度也明顯加快。

岸田文雄週三(8月14日)出人意料地宣佈,他不會尋求連任日本執政黨自民黨的黨魁,這意味著他將在下個月的黨內領導人選舉後辭去首相職務。

在岸田文雄主政的三年中,全球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急劇升級。在此期間,岸田文雄採取了多項措施,加強了日本與西方的關係,放鬆了日本在二戰後給自己施加的軍事限制。

最值得注意的是,岸田文雄增加了日本的國防預算。根據2022年公佈的五年計劃,日本有望成為軍費開支全球排名第三的國家,僅次於美國和中國。

在岸田文雄任內,日本首次宣佈要獲得射程可以達到其它國家的導彈,這突破了日本維持數十年的不發展進攻性武器的限制。

岸田文雄還深化了日本與理念相同的夥伴的安全關係,不僅加強了與美國的同盟關係,還加強了與菲律賓、澳大利亞、韓國和北約之間的合作。

這些政策大體延續了擔任日本首相時間最長的已故前首相安倍晉三的政策。安倍晉三主張日本奉行更為積極的外交政策。

美國斯坦福大學東亞政策專家丹尼爾·施耐德(Daniel Sneider)表示,「我認為(岸田文雄)在許多方面超越了安倍。」

在岸田文雄的領導下,日本「走出了它堅守數十年的以狹義自衛為標誌的安全政策」,施奈德說。

烏克蘭戰爭的影響

岸田文雄之所以能夠對日本安全政策做出許多重大改變,一個主要原因是俄羅斯在岸田文雄上任四個月後發動了入侵烏克蘭的戰爭。

施耐德表示,「岸田文雄很快就發現,這是戰後的一個重大的轉捩點。」

這位斯坦福大學的專家說,雖然俄烏戰爭發生在地球的另一端,但岸田文雄將這場戰爭視為對戰後國際秩序基本規則的侵犯,「這些規則中的首要一條就是不允許使用武力改變邊界。」

對於許多日本人來說,烏克蘭的教訓是顯而易見的:日本需要採取更加積極主動的外交政策,尤其是對越來越想擾亂美國主導的地區秩序的鄰國俄羅斯、中國和朝鮮。

東京早稻田大學教授、前議員中林美惠子(Mieko Nakabayashi)表示,「烏克蘭的例子完全說服了日本人民,瞧,和平的言辭是不夠的,還需要做些其它的事情。」

「岸田先生的提法非常好,這不僅是說說而已,還是世界的現實。所以,它非常具有說服力,」中林美惠子說。

岸田的回應是迅速加入美國主導的對俄羅斯實施的經濟制裁。日本還向烏克蘭提供了大量人道主義和軍事援助,儘管這些援助沒有殺人的武器,但卻是日本現代史上前所未有的行動。

支持台灣

岸田文雄的另外一個外交政策重點是中國威脅要入侵的實行自治的台灣。

台灣海峽一旦發生區域戰爭,日本將會遭受巨大的損失。日本領土最西端的有人居住的島嶼距離台灣僅有一百公里。日本有美國駐軍五萬人。分析人士說,台灣如果發生戰爭,這些美軍也可能會被拖進去。

雖然日本還沒有作出保衛台灣的承諾,但是岸田文雄在口頭上明確表示支持台灣。他還加強了日本與那些主張維持台海現狀的國家之間的安全合作。

岸田文雄在國際論壇上多次警告說,「烏克蘭的今天可能就是東亞的明天。」許多人認為,這個提法暗指存在著中國入侵台灣的危險。

國內影響複雜

岸田文雄採取更為積極突出價值觀的外交政策為他贏得了西方國家的欽佩,但是他在國內產生的影響卻更為複雜。

岸田文雄在其三年的主政期間民眾支持度持續低迷,七月份進行的一次民調顯示,岸田文雄內閣的支持度只有15.5%。

許多日本選民似乎並不喜歡岸田文雄處理經濟的方式。岸田政府的政策不僅未能解決日本長期的經濟停滯,而且他和他的內閣在應對新出現的通貨膨脹方面也顯得力不從心,通脹推高了消費者價格,尤其是在烏克蘭戰爭爆發之後。

岸田領導的自民黨還面臨一系列國內爭議,其中一項涉及數百萬美元的政治資金沒有記錄。

中林美惠子認為,岸田文雄花了很大的力氣保護他的政治盟友,而不是去調查誰對涉嫌挪用資金負有責任。

「日本國內和國外對岸田的看法截然不同,」她說。「他因一貫捍衛民主而受到國際領導人的尊重……然而,從日本國內來看,他缺乏領導力。」

連結:分析:岸田文雄重塑日本外交政策,但国内声望却持续低迷 (voachin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