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日本考慮放寬防衛裝備出口 專家:加強建立「類同盟」關係

美日軍事同盟被視為印太地區安全的基石

文/voa向淩

考慮到中國在區域內加強海洋活動,日本執政兩黨就放寬防衛裝備品出口規則的工作在國會展開討論。專家認為,日本必須修改防衛裝備品出口規則,與出口物件國產生「類同盟」關係,才能降低印太地區的危機。

強化「同志國」的共同威懾力

日本一直有意進一步放寬防衛裝備出口政策,聯合執政的自民、公明兩黨11月8日重啟因9月內閣改組暫停的討論,就放寬防衛裝備品出口規則的工作展開討論,預計在12月整理好意見,向政府提出修改「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容許向一些安全合作密切的國家出口包括地對空導彈等防禦性武器。此外,兩黨還在協調討論大幅放寬目前僅限「救援、運輸、警戒、監視、掃雷」5個非戰鬥目的領域允許出口部份,並增加明訂「全面允許出口無殺傷能力的裝備」。預計還將討論驅逐艦和巡邏機的出口問題,目的是加強對日本十分重要的海上通道沿線國家的海上安全能力。

這是日本9月內閣改組和黨內人事調整後的首次會議,之前相關工作磋商因內閣改組而暫停,8月的磋商內容中提及,考慮若屬於5個領域則搭載有殺傷能力的武器也可出口。

前日本防衛研究所研究室長、日本安全保障戰略研究所理事長高井晉(Susumu Takai)認為,放寬防衛裝備品出口的政策是因為日本安全戰略發生了重大變化。

他告訴美國之音,去年12月日本內閣通過的《國家安全政策》第4條中已提及「安全領域的技術能力的提高和研發成果的積極活動」,日本內閣通過的《國防戰略》第7條也提到要強化防衛技術的基礎與移轉,從此可看出日本將全面提升防衛能力。

高井晉表示,消極因素是日本防衛工業的衰落,以及防衛技術的傳承人數銳減;積極因素是今年3月政府發表了有關印太願景的新計畫,日本將強化防衛能力,以更有效地增加「同志國」對試圖單方面武力改變現狀或違反基於法律的國際秩序的國家的威懾力。

日中關係專家、台灣綠洲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謝文生在接受美國之音的採訪時表示,日本去年底推出新版國安三文書已經透露出積極強化防衛力的訊息,主導三文書修改的前防衛大臣小野寺五典也提到,武器的出售會讓輸出國與輸入國之間產生一種特殊關係。

他說:「日本礙於憲法限制,很難與其他國家締結像美日同盟那樣的條約,如果透過防衛裝備品的賣出或提供,不論就(裝備)使用的訓練、維修或後續的再購買與使用,就可以和物件國之間建立‘類同盟’的關係。」

謝文生指出,印度、東盟以及一些非洲國家並未與俄羅斯締結軍事同盟,但他們對於聯合國大會對俄羅斯制裁的表決上都不表同意。他認為,考慮到穩定目前相當不安的國際局勢,日本要邁向名實相符、權責相當的大國,必須放寬限制。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政策分析員詹祥威認為,此次法令的放寬與調整,除了面對可能的武力攻擊時能與民主同盟國家同步威懾,也考慮到日本與英國、義大利去年12月宣佈進行次世代戰機的共同開發時將遇到的問題。他指出,日本的重工業基本還是依靠自衛隊的訂單,近期已經有防衛相關的廠商陸續宣佈退出市場,一旦日英意共同開發戰機的計畫成功後,英、意兩國應會把戰機賣給其他國家,日本卻因為法令而限制重重。

詹祥威對美國之音說:「日本自身能否藉由其他兩國的輸出而獲取利益回饋,這就非常有法律上討論的空間,而這對於日本的軍工產業經濟會是相當吃虧的。」

詹祥威表示,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去年3月的資料,日本不在全球前 25 大的武器出口國當中,而鄰近的韓國成長最快到達排名第8,也促使日本積極放寬武器出口法令。

對此,台灣綠洲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謝文生指出,韓國防衛武器優值的性價比是國際軍火市場上的熱門商品,總統尹錫悅更是將目標定在要成為全世界僅次美、俄、法的第四大軍武輸出國,而韓國甚至不屬於八大工業國組織(G8)。

他說:「就軍火工業這塊來說,韓國早在文在寅政權時就已經在大力發展。尹錫悅就任總統後,更是全力推廣,不論是去歐洲或中東,每次的外訪幾乎都帶著國內軍火業者同行。」

謝文生表示,眼見韓國在國際軍火市場的強勢崛起,這對日本更是憑添巨大的壓力。

不放寬武器出口法令才會誘發危機

《共同社》11月7日分析,自民黨和公明黨力爭允許出口有助於防空和海上安全的設備,是因為受到中國在東中國海和南中國海加強海上活動的影響,但是放寬政策亦引來擔憂及爭議,例如若果其他國家使用日本出口的裝備擊落戰機等情況發生,可能被視為戰鬥的同謀,有一同行使武力的嫌疑,而日本憲法禁止行使武力,因此這項討論也遭到了日本在野黨的批評。

日中關係專家謝文生認為,這種擔憂是本末倒置。他對美國之音表示,日本面對著來自中國、朝鮮及俄羅斯三個擁有核武、且企圖以武力改變現狀的國家所帶來愈發迫近的壓力,必須藉由放寬防衛裝備的出口,才能深化合作關係,提高區域的共同威懾力。

他說:「如果日本再不修改防衛裝備品出口三原則,只會造成日本在印太地區

的安保態勢上無法作為,這反而才是誘發印太地區企圖以武力改變現狀的危機產生。也就是說,維持三原則的現狀,才是‘造成戰爭產生的同謀’。」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政策分析員詹祥威表示,自衛隊的整體戰力在全球排名始終很高,日本擁有軍事高科技與相關技術,卻礙於法令的限制無法如一般已開發國家一樣對外輸出,這對於越來越強調價值同盟的集體安全十分不利。

他指出,日本社會氛圍呈現分裂狀態:政治精英階層已經意識到日本正處於全球局勢劇烈變動的浪口,必須要主動的改變自身做法,並且聯合其他民主盟友;另一方面,社會大眾普遍受到戰後心態影響,對於軍事衝突非常敏感,任何被說是有可能將日本帶向戰爭的政策改變都會遭致民眾反對。好在面對非民主國家不斷精進攻擊與灰色戰略的背景下,朝野還是有共識。

他說:「面對更加嚴峻的周邊環境,無論是執政黨或是在野黨都認同需要加強守護民主、提升威懾力,所以朝野的意見差異在於細節專案的認定,對於放寬與調整武器輸出的政策鬆綁有基本共識。」

日本安全保障戰略研究所理事長高井晉指出,在野黨本來就缺乏明確的安保戰略,對於政府基於現實問題的安全政策轉變也無法說服民眾公開反提案,只是為了反對而反對,因此只能以「密室磋商」等字眼暗示政府別有用心,但不會影響到放寬限制的既定方向。

提供另一個選擇以牽制中國

日本內閣循著擴大安全合作的大方向,日本首相岸田文雄11月初赴菲律賓訪問,日菲首腦確定啟動簽署《相互准入協定》(Reciprocal Access Agreement, RAA),為兩國需要時調動軍事力量與攜帶軍事物資等建立框架。

分析人士認為,在日本放寬防衛裝備出口後,依託日菲長期的安全合作框架,東南亞地區將更加安全。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政策分析員詹祥威表示,對於致力於避免在美中、美俄之間選邊站的國家而言,日本可以藉由放寬武器出口限制,強化其作為「第三個選擇」的角色,特別是對於印太地區的集體牽制中國威脅方面將有相當大的幫助。

他說:「當日本軍工產業可以協助印太戰略相當重視的印度與東南亞國家時,將可以減少這些國家被迫在美俄之間選一邊,或者被迫使用中國的裝備。」

詹祥威認為,當越南、菲律賓的海上覺知能力強化後,就自然會提高中國在南中國海要遂行灰色地帶行動或是軍事行動的成本,迫使中國投注更多資源,將會對中國造成一定的壓力。

連結:日本考虑放宽防卫装备出口 专家:加强建立“类同盟”关系 (voachin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