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拜登想建「亞洲反中聯盟」專家:人心散了…

克拉布特裡接受CNBC採訪

文/黃子庚

觀察者網報導,從去年大選前,到贏得大選勝利,再到如今上台執政,拜登及其政府官員已不止一次地宣稱,將同其他盟友組建聯盟,以應對所謂「來自中國的挑戰」。

不過,當地時間2月21日,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援引政治分析人士的觀點指出,拜登試圖在亞洲組建所謂「反中聯盟」可能面臨艱巨挑戰,美國在這一地區的影響力正在下降,經濟比重也在減少,想要聯合盟友對抗中國並不容易。

分析人士稱,像是在退出TPP協定後,拜登在與亞太國家簽訂經貿協定的問題上,還有來自於國內的政治壓力。如此一來,這些國家本就是「反中搖擺國」,更不可能聽美國的話,加入什麼「反中聯盟」了。

分析家:美國已在亞太「日漸式微」

上週五(2月19日),來自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的副教授詹姆斯·克拉布特裡(James Crabtree),接受了CNBC《亞洲路標》(Street Signs Asia)節目的採訪,期間聊到了美國及其亞洲盟友之間的關係。

他認為,過去的幾年間,隨著美國在川普政府的領導之下「撤出亞太」,中國在這一地區的影響力得到了擴大,且還在日益增長中。

報導提到,這一變化的一大標誌便是於去年底簽署完成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在這一全球最大規模的區域自貿協定中,中國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卻沒有美國的身影。一些分析人士當時聲稱,這項經貿協定像是中國(對美國)的「一次政變」。

自拜登就職以來,其領導的政府多次展現出想要拋棄前政府單邊主義、孤立主義政策的傾向,並嘗試修復與盟友之間的關係,他本人也在政府團隊中部署了多位元「亞洲事務官員」(特別是中國事務)。

但這在克拉布特裡看來,卻於事無補。他認為,拜登可能會發現,美國很難將亞洲那些「搖擺不定的國家」捏合在一塊,一起對抗中國。拜登只有找到「富有想像力」的方法,才可以重新奪回美國在亞洲的領導地位。

「現實情況是,美國(在亞太地區)的經濟比重正在減少,中國的這一比重正在增加。中國接替了美國,成為該地區自由貿易的保護者,中國在這方面做得相當不錯。」

報導稱,即便如此,但美國目前能做的並不多。像是川普政府時期負責貿易談判工作的高級官員克萊特·威廉姆斯(Clete Willems)就表示,美國不太可能在今年秋天之前對中國採取任何行動。

威廉姆斯稱,拜登政府對川普實施的所有國家安全政策都會進行審查,其中也在重新評估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

「我認為拜登政府可能希望在今夏舉行的七國集團(G7)峰會上,與其他國家展開對話。至於真正就如何(應對中國)向前邁進作出決定,可能要到秋天了。」威廉姆斯表示。

用經貿拉攏盟友,拜登恐有國內壓力

克拉布特裡表示,美國吸引盟友加入自己陣營的傳統做法是,利用自己在安全和經濟方面的實力作為籌碼,比如美國曾在奧巴馬政府時期力推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這一協定原本包含了美國和其他11個成員國,其中大部分地處亞太地區,但並不包括中國。

報導認為,TPP的體量原本覆蓋全球經濟的近40%,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區域自貿協定,這一協定或可增強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戰略地位,並對中國在該地區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加以制衡。

然而,TPP在美國國內卻備受質疑,眾多批評者認為,TPP將加速美國製造業的衰退,並傷害美國的工人階級。最終在2017年,川普在他正式就任總統的第一天就簽署了一項行政令「拋棄」TPP,美國也因此正式退出該協定。

2018年3月8日,11國在智利共同簽署CPTPP

克拉布特裡指出,如今拜登政府想要達成對亞太地區主要出口國「富有吸引力」的經貿協定,可能面臨來自國內的壓力,因為拜登曾作出過「重建美國中產階級」的承諾。

「拜登承諾的貿易和經濟政策只會讓美國的中產階級受益。」克拉布特裡補充道:「如果他真的這麼做了,那麼美國與亞洲出口大國達成經貿協定的困難性就要大很多了,而這些國家都是‘反中搖擺國’,對美國而言,想要引誘它們加入更廣泛的‘反中聯盟’是難上加難。」

「最大的疑問是,美國會重返TPP(現已改組為CPTPP)嗎?我認為美國國內有許多人都覺得應該這麼做,但政治層面卻是非常困難,目前能否做到這一點尚不清楚。」克拉布特裡說道。

已有國家對美國的「排他性聯盟」不感興趣

值得注意的是,亞太地區的一些域內國家,早已表明對美國構建所謂的「排他性聯盟」不感興趣。

去年11月,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就在彭博創新經濟論壇(Bloomberg New Economy Forum)的一次視頻專訪中談及了中美關係和區域合作等話題。面對美國可能提出的「拉幫結派」,李顯龍雖沒有直白地拒絕,但卻用另一種委婉的表達方式作出了回應。

他當時說道:「我想沒有多少國家願意加入一個會排除其他國家的聯盟,尤其是一個沒有中國的聯盟。我想這不僅是新加坡和亞洲國家(這麼想),即使在歐洲,也有一些國家希望與中國做生意。例如,歐盟正嘗試與中國簽訂投資協議。」

李顯龍還特別作出了解釋:「這是可以理解的,而且我覺得這樣更好。你希望大家參與對話,致力於作出調整,適應世界秩序的需要。在這個過程中,各國會結成聯盟,實現合作共贏。但如果是冷戰式的聯盟,我認為各國並不打算這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