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限制俄羅斯一票否決權,美國突然開始大談「聯合國改革」
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
第77屆聯合國大會已於9月13日在美國紐約的聯合國總部開幕,世界各國的領導人和外交官也即將參加一年一度的聯大一般性辯論等活動。就在此時,不太可能發出此類呼聲的美國,近期突然要求對聯合國進行「改革」。
當地時間9月18日,法新社撰文指出,此時美國突然開始對所謂「聯合國改革」高談闊論起來,其目標完全是瞄準了俄羅斯。今年年初俄烏衝突爆發後,美國曾試圖在聯合國「搞事」,讓俄羅斯為「入侵烏克蘭」付出代價,但由於俄羅斯在聯合國安理會擁有一票否決權,這讓美國難以成事,非常不滿。
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最近的一番發言,就暗指俄羅斯多次使用否決權「缺乏可信度和合法性」。
從「將俄羅斯逐出‘五常’」,到「將俄羅斯逐出‘安理會’」,再到提出「限制‘五常’一票否決權」的提案,這些聲音在一段時間內層出不窮。然而,就如南非外交部長所直言的,僅僅因為俄羅斯就去批評否決權制度是虛偽的,此前一些人希望擴大聯合國大會發言權的呼聲從未得到支持,如今美方出現「聯合國改革」的呼聲,完全就是欺騙。
法新社在其文章開篇就指出,美國之所以對「聯合國改革」動心起念,全因年初爆發的俄烏衝突。美國等西方大國一直在苦心研究和制定一套「遊戲規則」,想讓擁有一票否決權的俄羅斯不再阻撓它們想要看到的安理會議程結果。
文章稱,今年2月之後,美西方國家就認為安理會已變得「無能」,儘管這些國家的外交官們事先準備好了譴責聲明,但還是未阻止俄烏衝突的發生。根據規定,安理會的5個常任理事國(中美俄英法)各自擁有對安理會決議草案的一票否決權。
當地時間2月25日,安理會就美國、阿爾巴尼亞提交的關於烏克蘭局勢的決議草案進行投票,其中11票同意,1票否決,3票棄權。由於俄羅斯投下否決票,草案未能通過。中國、印度、阿聯酋等國投下棄權票。事實上,安理會直到5月才首次一致通過涉俄烏衝突聲明,且其中並未使用這些國家希望看到的「入侵」字眼。
在最近的一次講話中,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琳達·湯瑪斯-格林菲爾德(Linda Thomas-Greenfield)聲稱支持一項「明智而可信的提議」,將安理會15個理事國的數量再擴大。
「我們不應該維護不可持續和過時的現狀。相反,我們必須表現出靈活性和妥協讓步的意願,以提高可信度和合法性。」湯瑪斯-格林菲爾德還稱,擁有一票否決權的五個常任理事國「有著維護標準的特殊責任」,她還承諾,美國只在「罕見和非常的狀況之下」才會行使否決權。
「任何常任理事國如果為維護自己的‘侵略行為’而行使否決權,就會失去道德權威,應該為此負責。」她意有所指地說道。不過,就在此處,法新社提到一個為世人所熟知的事件:在小布希任內,美國當時就曾不顧安理會決議,發動了入侵伊拉克的戰爭。
湯瑪斯-格林菲爾德坦承,美國自己也沒有達到自己所設定的標準,但她轉而稱,自2009年以來,包括一次為了支持以色列,美國只動用了四次否決權,而俄羅斯則用了26次。
為此,美西方國家早已多次就聯合國議題向俄羅斯發難,比如:
3月1日,據法新社報導,一名匿名的英國首相發言人表示,鑒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英國政府對取消俄羅斯的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一事持開放態度。
在4月19日的一次會議上,一項關於限制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一票否決權的提案獲得了57個國家支持,其中包括美國。而當時,美國也是唯一一個公開支持該提案的「五常」國家。
而在4月5日和6月28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更是兩度呼籲安理會將俄羅斯驅逐出去。不過,對於他的這番言論,美方聯合國代表湯瑪斯-格林菲爾德說:「安理會是二戰後聯合國成立的產物。他們(俄羅斯)是安理會的成員,這是事實,我們不能去改變這個事實。」
南非外交部長納勒迪·潘多爾(Naledi Pandor)一直在尋求非洲能夠在安理會獲得代表權,她表示,僅僅因為俄羅斯的原因就去批評否決權制度是虛偽的。
「我們中的一些人一直呼籲聯合國大會擁有更大的發言權,但從來沒有得到過支持,但突然之間,今天就?」潘多爾失望地說:「這就是國際法開始失去意義的地方,因為一些原因,我們認為這是欺騙。」
一個非盈利組織「國際危機組織」(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的聯合國問題專家理查·高恩(Richard Gowan)認為,美國確實對安理會的「功能失調」感到擔憂。高恩稱,拜登政府明確呼籲「改革」,但他補充說:「我的感覺是,美國人在這件事上並沒有明確的意願。他們這樣做是為了試水……這可能會失敗。」此外,前美國外交官、現任職於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的約翰·赫布斯特(John Herbst)也認為:「現實的前景非常非常渺茫。」
法新社指出,當前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的安排,反映了二戰結束後的權力格局,俄羅斯的身份也很「特殊」。烏克蘭方面最近就提出了一個論點,認為其中一個常任理事國席位屬於此前的蘇聯,而非後來的俄羅斯。
而推動安理會改革的最大動力,出現在二戰結束60周年之際,當時巴西、德國、印度和日本聯合發起了對常任理事國的申請。不過,一直嚷嚷著要「改革」的美國,當時對日本和印度也只停留在口頭上支持,並沒有為推動這些國家「入常」付諸任何努力。
相較於美國,中國也就聯合國改革問題闡述過中方立場。8月11日,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耿爽在安理會執筆國問題阿裡亞模式會議上發言指出,執筆國機制是安理會工作方法的重要方面,合理的執筆國安排對安理會工作的有序有效開展十分重要。
遺憾的是,在實踐中,個別執筆國經常在尚存重大分歧的情況下強推表決,迫使其他成員投反對票,包括迫使常任理事國使用否決權,刻意製造分裂和對抗。一些不專業、不具建設性的做法對維護安理會團結、保障安理會履職沒有好處。多年來,多數議題的執筆國一直由少數成員長期把持,中方建議系統性調整執筆國安排。
今年8月,中國擔任了聯合國安理會8月輪值主席。當地時間8月31日,中國完成了安理會輪值主席工作。當天,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安理會的力量歸根到底來自各大會員國的支持和理解,面對重重挑戰,中方別無選擇,只有堅守真正的多邊主義,遵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這一核心價值,大力宣導對話,增進理解信任,維護公平正義,合作應對各種挑戰。他說,中國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將繼續履行應盡責任和義務,發揮積極和建設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