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努力在全球氣候變暖問題上縮小分歧 但前景不樂觀
文/綜合報導
在義大利參加兩年來首次面對面二十國集團(G20)峰會的領導人,星期天設法在如何抗擊全球變暖問題上縮小分歧。
路透社10月31日報導,各國外交官連夜工作,謀求在峰會聯合公報的措辭上達成協議,但是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說,沒有取得重大進展的跡象。
峰會主辦國義大利總理德拉吉在周日的討論開始時表示,抗擊氣候變化是這個時代決定性的挑戰,各國要麼現在採取行動,面對轉變帶來的成本,成功地將經濟導向更具持續性的道路上,或者推延,以後付出更高的代價,並冒失敗的風險。
報導表示,除非在聯合聲明措辭上就減少污染氣體排放達成新的承諾,獲得突破,否則氣候科學家和活動人士可能會非常失望。
包括巴西、中國、印度、德國和美國的二十個集團國家,排放出全球80%的污染氣體。科學家強調,全球氣體排放必須大幅度減少,以避免出現氣候災難。
這次G20峰會能否就氣體排放達成共識,對10月31日在英國格拉斯哥開始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大會第26次會議),是關鍵的踏板。有近200個國家的領導人與會,多數參加G20峰會的領導人直接從羅馬飛往格拉斯哥。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仍以視頻方式參加聯合國氣候大會。
另據美聯社報導,英國王子查理斯親王星期天敦促全球最大經濟體在解決全球氣候變化上將承諾變為行動。查理斯對G20領導人表示,這是減少全球氣候變暖的最後機會,在向清潔、可持續能源過渡上所需要的數萬億美元年度投資上,公私合作是最佳的方式。
作為溫室氣體排放主要來源的煤炭的未來,一直是G20國家最難達成協議的議題之一。報導表示,一位元美國官員表示,美國和其他國家希望在結束對興建火力發電廠的國際資助上達成承諾。西方國家已經不再資助發展中國家的煤炭專案。亞洲主要國家,中國、日本和韓國也做出類似的承諾。
不過,儘管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9月的聯合國大會上承諾北京將停止資助煤炭項目,但中國還沒有對停止在國內興建火力發電廠上設定日期。煤炭仍是中國發電的主要能源來源。中國和印度都一直在抗拒G20提出的有關逐漸淘汰國內煤炭消費的聲明。
外媒:G20領導人同意採取措施,將全球升溫限制在1.5度
文/ 綜合報導
10月31日,20國集團(G20)峰會進入第二天,來自世界最大的20個經濟體領導人就如何應對全球變暖問題展開討論。
三名消息人士向法新社透露,G20領導人已經達成協議,同意承諾採取「有意義和有效」的措施以實現將全球升溫限制在攝氏1.5度的目標。路透社拿到的最終公報顯示,其中幾乎沒有包含具體的行動。
2015年《巴黎協定》規定,締約國應把全球平均升溫控制在比工業革命前水準高出攝氏2度之內,並努力限制在高出1.5度。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氣候科學家強調1.5度上限對限制環境災難的重要性。
在G20峰會召開前一天(10月29日),路透社拿到了有關文件草案。上面寫道,G20峰會將在本週末承諾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生存威脅,為下周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COP26)上採取更具體行動鋪平道路。
根據檔草案,G20領導人將承諾採取緊急措施,以實現將全球升溫限制在攝氏1.5度的目標。
1.5度是2015年《巴黎協定》中的標準。根據《協定》規定,締約國應把全球平均升溫控制在比工業革命前水準高出攝氏2度之內,並努力限制在高出1.5度。
隨後,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為此製作了全球氣溫升幅在1.5度以內對氣候影響的相關報告,列舉了全球變暖1.5度和2度分別對氣候造成的影響,包括海平面上升以及影響生態系統等。
報告指出,目前全球平均氣溫已經比工業革命前上升1度左右,如果全球溫室效應以現有速度發展,在2030年到2052年間,世界平均氣溫將比工業革命前高1.5度。人類應設法阻止全球升溫增加額外0.5度,因為這微小的落差對於部分地區來說是決定生死的關鍵。
路透社稱,在那之後,隨著極端天氣事件的加劇,和大氣中碳含量的增加,氣候科學家越來越強調1.5度上限對限制環境災難風險的重要性。
G20文件草案上寫道:「我們認識到,氣候變化在1.5度時的影響要比2度時的影響小得多,必須立即採取行動,使1.5度保持在可實現範圍內。我們瞭解到2050年實現全球溫室氣體淨零排放或碳中和的重要關連。」
草案中還提到了為實現上述目標而採取的措施,其中包括在今年年底停止在海外燃煤發電領域的融資。
但值得注意的是,草案中寫明,草案所提內容(包括重要時間點2050年)仍可能被修改。
就在31日稍早時候,各國領導人們還在努力就最終公報的措辭達成一致。英國查理斯王子則敦促G20領導人儘快付諸行動,並警告說「這實際上是最後一次機會」。
G20峰會於10月30日和31日在義大利羅馬召開。領導人們結束為期兩天的峰會後,將前往英國格拉斯哥,參加COP26會議。
另據路透社30日消息,G20領導人將支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簽訂的15%的全球最低企業稅率協定,以期於2023年生效。有研究顯示,富裕國家將成為「主要贏家」。
G20 閉幕:雷聲大 雨點小
文/ 綜合報導
各方都期待羅馬舉行的G20峰會能在全球氣候保護方面發出明確訊號,但除了一些不關痛癢的模糊措辭之外,峰會並沒有取得實質進展。
本年度在羅馬舉行的二十國集團峰會,議程包括氣候保護、跨國企業稅、新冠疫情等重大話題。而大國之間的地緣政治較量,也對此次峰會構成了重大影響。
20國集團包括了世界上所有的重要經濟體,佔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80%。有鑑於此,20國集團在全球減排努力方面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然而,本次峰會顯然未能就一項有約束力的聯合聲明達成共識。通訊社獲取的聯合公報樣本中,並沒有就實現零碳排放和退出煤炭發電提出明確的時間表。
減排目標措辭模糊
歐盟已經確定在2050年實現碳排中性目標。德國則計劃在2045年就實現這一目標。但顯然是出於對中國和俄羅斯立場的考量,本次峰會聯合公報中卻將實現碳中性目標的時間定在2060年。聯合公報草案中還曾提及「立即行動」等說法,但最後版本中卻改成了「採取有效和有意義的行動」模糊說法。
聯合公報中也沒有直接提及退出煤炭發電的問題,停止投資火力電廠的問題也沒有具體內容。草案中「2030年代開始停止建設火力電廠」的表述,改成了「盡可能快速的停建火力電廠」。此舉可能也是基於對中國和印度立場的考慮。上述兩國的電力主要來自火力發電。不過,G20 達成共識,今年年底開始,將不再使用公共資金在境外建設火力發電廠。
本次G20峰會開幕之際,東道主義大利首相馬里奧‧德拉吉(Mario Draghi)曾對峰會與會者發出呼籲稱:「我們今天即將做出的決定,將會直接對格拉斯哥氣候峰會的成敗產生影響,人類是否能應對氣候危機,也取決於今天與會者的能力。」顯然,德拉吉的呼籲並沒有引起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