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劍:美英澳「三方安全夥伴關係」,敢回答這七個問題嗎?
文/觀察者網
【文/ 國際問題觀察員、中國論壇特約專家 鄭劍】
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組成了三方安全夥伴關係,三方都沒說這是針對中國,但是明眼人都知道,這針對的就是中國。「三方夥伴」的組建說明美國正更進一步推進「印太戰略」,拉緊對中國的圍堵遏制包圍圈,推動「三方夥伴」「四邊機制」「五眼聯盟」勾連合流,打造以美國為核心的反華同心圓。
拜登總統在組建三方夥伴的記者會上表示,三國都認識到必須確保「印太」地區的「長期和平與穩定」,努力「為地區全體人民建設一個擁有和平與機遇的未來」。事實果真如此嗎?我們不禁要問——
美國不擔心核擴散風險嗎?三方計畫展開潛艇合作,幫助澳大利亞建立核潛艇編隊。這嚴重違反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基本精神與核心義務,存在極大的核擴散風險。核潛艇使用的高濃縮鈾可以直接製造核武器,國際原子能機構又無法對核潛艇有效即時監督,無疑是對國際核不擴散體系的衝擊。
澳大利亞擁有核潛艇之後也完全違反《南太平洋無核區條約》、嚴重挑戰《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給本地區和平穩定蒙上了核陰影,地區國家對此深感憂慮、強烈反對。紐西蘭明確表示不允許澳核潛艇進入紐西蘭水域,馬來西亞警告,「三方夥伴」可能成為地區核武軍備競賽催化劑。印尼臨時取消澳大利亞總理訪問行程,喊話澳方應尊重國際法。俄聯邦安全會議秘書表示,成立「三方夥伴」並在太平洋深處部署核潛艇是充滿敵意的舉動。
隨著「三方夥伴」的建立,「澳核問題」已然浮出水面,國際社會應當予以高度關注和警惕。
美國是要重拾「美國至上」嗎?美國白宮「變換大王旗」,「美國至上」主義卻並沒有改旗易幟。新一屆美國政府一再強調「基於國際規則的國際秩序」,標榜自身秉持國際主義外交理念,還在聯合國大會上大談多邊主義。
但事實卻大相徑庭,拜登政府從囤積疫苗、「買美國貨」到阿富汗「旋風式」撤軍,再到如今「潛艇危機」,無論美國如何變換辭令,根本邏輯都是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和「美國優先」。
美國不僅在國際社會搞「美國至上」,同盟友也搞「美國至上」。美國把法國同澳大利亞的巨額潛艇合同一把奪走,法國怒斥美在其「背後捅刀」。歐洲輿論認為他是「不發推特的特朗普」。美國知名專欄作家紮卡裡亞稱呼拜登為「將特朗普外交政策正常化的總統」,質疑「一個奉行赤裸裸的保護主義、單邊制裁、有限磋商和‘美國優先’的政府,怎麼能夠重建基於規則的國際體系呢?」
拜登說,「美國回來了」。現在看,是「美國至上」回來了。
美國真的反對「新冷戰」嗎?美國已經多次表示不尋求「新冷戰」,但實際卻時時處處幹著挑動「新冷戰」的事。政治上,將中美關係意識形態化,宣揚民主與「威權」體制二元對立。經濟上,延續貿易戰政策,強化技術產業脫鉤,意圖建立排除中國的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上,引導歐洲盟友向中國周邊投射軍力,在台海、南海等頻繁觸碰紅線。美國主導「七國集團」「五眼聯盟」和「四邊機制」,現在又組建「三方夥伴」,圈子越來越小,組合搭配越來越複雜,集團政治色彩愈發濃厚。
「不願意看到中美衝突、不願意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現在已經成為國際社會的基本共識。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明確警告,各方必須不惜一切代價去阻止比過去的冷戰更加危險、更難以管控的新冷戰,「遺憾的是,我們今天只有對抗。」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最新民調顯示,在歐洲,62%的受訪者認為中美正處於「新冷戰」。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指出,「中國不是蘇聯,如果認定中國是敵人,他們不知道會面對一個多麼強大的對手。」就連美國《洛杉磯時報》也表示,「在華盛頓,抨擊北京可能贏得掌聲。但美中相互依賴,只有對冷戰危險和破壞一無所知的人,才會歡迎這種前景。」
美國宣稱不搞「新冷戰」,從事實看,從國際社會反應看,並非如此。
美國是在國際政治領域搞「盎撒小圈子」嗎?美國拉英國、澳大利亞,依賴的是同宗、同族、同文的盎格魯—撒克遜國家,奉行的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幹的是把盟友實質上分成三六九等。法國外長勒德里昂極為不滿稱盟友之間不應如此行事,歐洲理事會主席蜜雪兒評價美國做法缺乏透明度和忠誠度。比利時副首相維爾梅斯稱,歐洲應該在國際舞臺上更加直言不諱了。
這種「盎撒俱樂部」更充斥著霸權主義、殖民主義、排外主義、文明優越論的色彩,讓人不禁聯想到恐怖的殖民時代。域外「老殖民者」的殘暴、冷酷,至今仍是廣大發展中國家人民的夢魘。這些被殖民國家的近代史不僅是爭取民族獨立解放的革命史,更是擺脫殖民者奴役的血淚史。
無論高喊多少「民主」「自由」,美國仍然無法掩藏內心的「優越感」,更無法根除深入骨髓的「盎撒小圈子」心理。
美國願意維護亞太地區的「東盟中心地位」嗎?以東盟為中心的區域合作架構符合東亞傳統和現實需求,有助於管控大國分歧、防範地緣對抗。美國希望從軍事、地緣、經濟、科技等領域重塑亞太秩序,這其實是否定了各方公認的東盟中心地位。東盟國家第一時間主動打破沉默、表明立場,不願意做「沉默的大多數」,讓外界感到非常意外,恰好說明了「三方夥伴」的組建刺到了東盟敏感神經。
東盟國家更清醒地認識到,美國以地區合作之名行分裂、對抗之實;美國「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太空、清潔能源領域合作」等只是幌子,實際背後是地緣政治圖謀;美國是用同盟體系衝擊東亞合作,聯合域外國家綁架地區合作議程;美國聯合盟友衝擊了東南亞無核現狀,破壞了地區和平穩定。
最終要為地區分裂、動盪埋單的將是東盟國家自己,最終損害的是東盟國家的根本利益。
美國和澳大利亞不擔心破壞生態環境嗎?澳大利亞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劣跡斑斑,是煤炭和液化天然氣第一大出口國,脫碳速度在經合組織國家中墊底。澳大利亞原來是國際防擴散的「積極分子」,社會反核情緒一直十分濃厚。澳大利亞綠党領袖班特就明確反對引進核潛艇,表示「這是城市中心漂浮的切爾諾貝利」。
澳大利亞並沒有核能管理經驗,也未同國際原子能機構有過深入合作,可以想像,一旦澳大利亞的核潛艇發生洩漏、爆炸,或者核燃料處理引發生態災難,嚴重後果難以想像。東南亞國家、紐西蘭、南太島國將首當其衝,脆弱的生態環境將面臨毀滅性的打擊。
美國拜登政府口口聲聲宣揚其核心議程之一就是應對氣候變化,然而作出如此不環保之舉,呈現出「說一套做一套」的典型「美式悖論」。
美國是要掀起亞太軍備競賽嗎?美國長期以來打著「民主、自由、人權」旗號,以「維護世界和平」為由,頻繁武力干涉他國。美已然形成了從販售武器製造地區緊張,到刺激軍火需求,再到販售武器的「全產業鏈」,既借此釋放軍工產能,刺激技術研發,又拉動經濟增長,賺得盆滿缽滿。2020財年,美武器出口總額高達1750億美元,占全球軍火貿易額40%。
美國巨額的軍售收益背後,是地區國家的焦慮和恐慌。澳大利亞隨美步伐「亦步亦趨」,不惜打破區域戰略平衡,踐踏已簽署的無核條約,背信棄義。「三方夥伴」的組建將不可避免地打開地區軍備競賽的「潘朵拉盒子」。在現實威脅之下,地區國家不免心生恐慌,甚至效仿行事,為求自保而被迫擴充軍備。
美為維護其海上霸權的「一己之私」,不惜製造地區緊張局勢,破壞來之不易的和平穩定,將使二戰以來國際社會「核不擴散」和軍控努力付之東流。
習近平主席指出「維護亞太地區持久和平安寧,符合地區國家共同利益,需要各國貢獻智慧和力量。」當前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交織影響,世界各國人民呼籲團結應對疫情,期盼地區和平穩定。美英澳領導人說得再漂亮,也都掩蓋不了挑動地區陣營對立、進行地緣零和博弈的動機。美英澳三國違背各國人民的期盼逆勢而動,其圖必失,其謀必敗。這種將地緣私利淩駕於國際團結之上的自私自利圖謀,必將受到地區各國和國際社會的高度警惕和堅決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