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歐洲行 美國回來了
文/法廣
美國總統拜登上台五個月後星期三開啟歐洲之行。空軍一號起飛前,拜登特意表示,此行是要向普京和中國明確表明,美國與歐洲的關係堅如磐石。
美國回來了
拜登首先前往英國出席七國集團峰會,新冠大流行以及氣候變化是G7峰會的優先主題。預計拜登與英國首相約翰遜周四舉行單獨會談,周日前往溫莎城堡拜訪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下周一拜登前來布魯塞爾,出席美國-歐盟峰會,拜登行前明確表示,歐洲行主要着眼與歐盟強化跨大西洋夥伴關係,並動員全球民主國家聯盟共同制衡俄羅斯和中國。拜登重申:「美國回來了」,以此表示他領導的美國將全力介入世界事務。
穩住俄羅斯集中對付中國?
16日,拜登將在瑞士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會面,烏克蘭危機、白俄羅斯反政府風暴、納瓦爾尼的遭遇,網絡攻擊,將是雙方討論的重點。如果說,俄羅斯與中國在新政府眼中等量齊觀,都是民主制度的對頭,觀察人士注意到,白宮近來傳達的有關對俄政策信息是和解與警告交替,強調不期待有重大進展,但白宮公開披露的一個目標是:通過峰會,使得兩國關係變得「更穩定和可以預見」。
美國的態度是否與穩住俄羅斯,全力制衡中國有關聯?目前不得而知,但有一些跡象給觀察人士提供了想象空間,美國國務院5月19日宣布,豁免對參與北溪二號工程的企業及個人的制裁,對俄羅斯重大的能源出口工程開綠燈,這似乎是美國對俄立場的一個轉變;另外一個跡象是,白俄羅斯空中劫機抓捕反政府人士事件後,普京玩了一出雙簧,一方面於5月28日在索契會見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表示不會放棄盟友,另一方面也巧妙地避開了到訪莫斯科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楊潔篪前來莫斯科是出席中俄第十六輪戰略安全磋商,還帶來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給普京的口信,普京此舉被指利用手中的中國牌,向美國傳遞緩和信息。
不過,北約前副秘書長,同時也是美國前駐俄羅斯和韓國大使、國防部長助理亞歷山大·溫斯堡(Alexander R.Vershbow)表示,問題在於普京並不見得非要有一個穩定和可預見的美俄關係。白宮沒有披露有關拜登與普京會見的更多細節,但暗示,目前沒有峰會後聯合舉行新聞發布會的計畫。
化解歐美貿易糾紛
拜登一直把強化與大西洋兩岸關係作為重點,但除了雙方共同的價值觀外,仍有一些亟待解決的議題,首當其衝的就是特朗普時期強加於歐盟的鋼鐵和鋁關稅,另外,美歐之間互指波音與歐洲空客享有政府補貼。
根據路透社獲得的美歐峰會聯合聲明草案,美國與歐盟承諾翻過大西洋兩岸貿易糾紛的一頁,共同要求就新冠病毒來源重新進行一次徹底且透明的國際調查。周三,歐盟成員國大使就這一共有七頁的解決貿易爭執草案展開討論,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形容這是歐美新黎明具體化的重要一步。草案表示,雙方保證從現在起到12月1日,努力取消所有的懲罰性關稅。雙方承諾,努力在7月11日前找到終結有關波音和空客糾紛的方案。
歐美協調應對中國
根據草案,下周的布魯塞爾峰會還有一個重中之重,歐盟與美國必須在如何應對中國政治、經濟以及軍事野心方面達成一致,從而更好地協調行動。
草案寫道:「我們雙方計畫在所有有關中國的領域進行可兼容的和多形式的合作和密切交流,包括合作、競爭以及制度性對抗」。
拜登和歐盟領袖要求對2019年爆發於中國的新冠病毒進行重新調查。草案寫道:「我們要求在建立在證據以及不受任何干預的基礎上對新冠病毒進行透明的調查」。該條款內容還包括,承諾在2022年年底以前使得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接種新冠疫苗。
拜登擁抱歐洲 北約歐盟仍對川普陰影心有餘悸
文/綜合報導
美國總統拜登本週將出訪歐洲。在經歷川普加諸的創傷後,歐洲雖歡迎拜登重新擁抱盟友,但對美國民粹化仍餘悸猶存,從應對俄中、貿易爭端乃至疫苗外交,美歐間難題仍多。
拜登投書「華盛頓郵報」指出,他6月9日將啟程前往歐洲,進行上任後首度出訪,將密集會晤許多美國最親密的民主夥伴。值此全球陷於不確定之際,此行攸關美國重新實現對盟邦的承諾,展現民主能力可同時應對挑戰與新時代的威脅。
「紐約時報」指出,歐洲領袖4年前吃足時任美國總統川普給的苦頭,川普當時大讚英國脫歐、以「過時」為由嫌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稱北約只會白吃午餐,還一度不想為北約基石的共同防衛原則背書。
這回歐洲準備迎接的拜登,雖是位重新把歐洲視為夥伴、北約為西方安全核心的美國總統,但因對川普加諸的傷害仍心有餘悸,部分專家認為傷痕還不會那麼快癒合。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歐洲分會主任巴爾福(Rosa Balfour)說:「別低估川普時代對歐洲的震撼,仍有他恐捲土重來後歐盟又被打入冷宮的心理陰影,所以歐盟會對美國的要求更加審慎。」
擺在美歐間待談的嚴肅議題,從撤軍阿富汗、軍費開支分擔、應對俄中、貿易爭端與關稅,再到氣候變遷乃至COVID-19疫苗外交等包羅萬象。歐洲雖然感謝拜登誓言忠於盟邦,但才剛親歷美國75年來的外交政策,是如何在一夕間因某位總統而化為烏有的恐怖經驗。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副主席克萊納布洛霍夫(Thomas Kleine-Brockhoff)表示,他們擔心美國說變就變的惡夢會重演,拜登不過是美國出現更民粹、更民族主義總統前的「間奏曲」。
紐時指出,歐洲也清楚拜登的政策並非無償,會「謹慎地標有價格」,例如歐洲就不確定拜登承諾的所謂「中產階級外交政策」,與川普的「美國優先」有哪些不同。
歐洲也很清楚,隨著德國9月將要大選並選出接替梅克爾的新總理、法國明年5月總統大選以及美國明年的期中選舉,在在都可能限制拜登的操作空間。
紐時認為拜登此行應不僅具象徵意涵,因為這趟歐洲行他要先出席在英國舉行的七大工業國集團(G7)峰會,14日拜會北約,然後與歐盟舉行簡短峰會,如此安排讓他可以在16日於日內瓦與俄羅斯總統蒲亭進行首次「拜蒲峰會」前,先安撫好盟邦。
歐洲外交關係協會(ECFR)柏林辦公室主任普列琳(Jana Puglierin)說:「帶著希望、樂觀的角度看,拜登正推展新關係,在歐盟與北約展現信念、闡述正確的話語,展開修補今後十年歐美同盟的關鍵戰略進程。」
「但拜登也想花最小代價拿到最大利益,彼此須拿出實際成果,這(拜登對歐洲)不會是無私的愛,而是朋友間互蒙其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