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譚傳毅專欄

國戰會論壇/譚傳毅》假想004型航母襲擊 佳山基地有反擊力?

近期網友論戰未來台海戰役中,004航母如何參戰,最可能空襲地點,大概就是佳山基地與志航基地了。

文/譚傳毅

網傳中國正建造004型航母,關於動力問題,許多專家發表不同看法,例如:基於穩健發展理由,004型航母將和福建艦一樣,採用常規動力;中國核動力技術發展已經成熟,可以為004型航母安裝核反應爐。到底是怎麼樣,官方始終不鬆口。

在未來台海戰役中,004航母如何參戰?最直接的參展方式,當然是從艦上起飛殲-15進行空襲,其中最重要的空襲地點,大概就是佳山基地與志航基地了。怎麼打?

004航母的動力問題

我們假設,004航母就是採用核反應爐。問題是,採用哪款核反應爐?是傳統的第三代核反應爐、還是第四代核反應爐?或是另闢蹊徑?雖然官方尚未發布確切資訊,但我們綜合網上的討論如下。

第一,釷基熔鹽爐。是第四代核反應爐技術,其安全性高、核廢料少、燃料利用率高,理論上,航母在整個服役期內無需更換燃料,而且反應爐功率或超過300兆瓦。許多專家認為這種模式最可能,就像當初建造電磁彈射器一樣,要用就用最好的。

事實上,甘肅建成了全球首座2兆瓦液態燃料釷基熔鹽實驗爐,採用中國儲量豐富的釷-232作為燃料,在反應爐內通過中子轟擊,最終轉換為可發生裂變的鈾-233,實現「釷鈾迴圈」的自持發電。

常壓運行時,採用被動安全設計(在底部安裝冷凍塞),若異常過熱,燃料熔鹽會因冷凍塞熔化,而自動排入應急儲存罐,終止反應,無爐芯熔毀風險。最大特色就是,無需依賴大量水源冷卻,因此可以建在像甘肅這樣的內陸戈壁地區,提供穩定電力支援。

第二,玲瓏一號。樣機已進入實際的建設階段,示範機組正在海南昌江建設,並且在2025年10月取得成功。

玲瓏一號的核心特點是模組化,主要部件在工廠內製造完成,然後運到現場組裝,大幅縮短製造週期,海南示範工程的建設,就比傳統核電站快了約40%。玲瓏一號除了發電,還可用於城市供熱、工業供汽、海水淡化等領域。

但是,玲瓏一號核燃料豐度只有約3%,不能滿足軍用需求;航母反應爐燃料豐度通常需達到90%以上,直接移植上艦會有問題,就像戴高樂號航母強行移植潛艇核反應爐,導致動力不足。因此,玲瓏一號可能不是004航母最佳動力選項。

第三,採用傳統第三代壓水爐。這個技術相對成熟,單爐功率超過150兆瓦,美國核動力航母,就是採用本方案。中國早就過了「摸著美國石頭過河」的時代,現在,賽道領跑人就是中國!

打擊佳山基地之協同作戰

光靠航母空襲佳山基地與志航基地是不夠的,雖然艦載殲-15T可攜帶「天戈」與「雲箭1000-1」重型鑽地彈,但打擊威力有限,最終還得是體系內其它武器才行。

首先由東風-15C進行「一發破口、二發擴孔、三發入洞」硬碰硬打擊,之後再交給艦載殲-15與轟-6掛載鑽地彈,打擊兩基地延伸出來的跑道。當然,東風-15C同步打擊衡山與玉山指揮所,這是另外一個話題。

所謂「一發破口、二發擴孔、三發入洞」,就是第一枚東風-15C先在目標表面炸開一個缺口,第二枚彈藥緊隨其後加深傷口,第三發從缺口鑽入目標內部引爆。美軍轟炸伊朗核設施就是採用這種戰術,這不是非常聰明的打法。

佳山基地藏在中央山脈東坡,洞庫頂部為200多米厚的花崗岩,是飛彈的攻擊死角。強行攻擊洞庫頂部不是不可能,徒然浪費彈藥而已。最佳的攻擊方式是「功能性摧毀」,重點打擊跑道、滑行道、洞口、通風系統等關鍵節點,使其喪失作戰功能。使用武器包括東風-15C鑽地彈道飛彈、鷹擊-21極音速飛彈、殲-15攜帶的重型鑽地彈。

所謂打擊關鍵薄弱點,是指佳山基地的洞口、通風系統、電力設施、與外部連接的跑道是其生命線,是相對脆弱的部分。使用精確制導武器反覆打擊這些節點,可使兩個基地陷入癱瘓。

志航基地洞庫頂部為10-15米厚的碎屑岩,抗打能力相對較差,使用鑽地彈直接穿透洞庫頂部、摧毀內部設施即可。主要武器包括東風-11A、東風-15C、殲-15/16或轟-6機載鑽地彈,直接穿透摧毀頂部,在洞庫內部爆炸。

除了東風-15C,還有東風-15B,兩者使用大不相同。東風-15C具備末端變軌能力,東風-15B只能在末端微調,兩者的核心差異體現在彈頭設計、打擊目標和戰術功能上。

東風-15C與東風-15B之不同

東風-15系列飛彈有兩種型號:C型與B型(A型已退役)。C型採用「雙脈衝發動機+氣動舵面」複合控制系統,末端速度超過8馬赫,可進行蛇形機動或急轉彎變軌,大大降低了被攔截概率,可換裝高爆鑽地彈、電磁脈衝彈、溫壓雲爆彈;而B型機動性僅限於小範圍姿態調整,面對薩德飛彈的存活率較低。

第二,C型專用鑽地戰鬥部,可擊穿30米鋼筋混凝土或90米花崗岩,採毫米波雷達+紅外成像復合導引,圓概率偏差(CEP)小於5米,還可自動識別地質。而B型彈頭只是常規高爆彈/雲爆彈/電磁脈衝彈頭,沒有鑽地能力,北斗+慣性導引(CEP 10-20米);適合在已掌握制空權、制海權、制電磁權的情形之下,打擊非加固目標、並擴大傷害與打擊面。

第三,射程與部署。C型最大射程680公里,反應時間6分鐘,可在公路機動與鐵路運載,同步打擊8個目標。B型射程達900公里,反應時間8分鐘,發射車僅能在公路機動,只能同步打擊3個目標。

東風-15C射程覆蓋本島及沖繩,結合艦載東風-17部署能力,形成區域拒止;東風-15B則更依賴陸基機動,用於快速反擊前沿目標。

結論:國軍擋得住東風-15嗎?

想要攔截東風-15系列飛彈,首先要有紅外衛星與遠端預警雷達,其次是中段反導系統,最困難的是應對極音速東風-15飛彈末端變軌。

在末端可以鐳射武器和近防炮攔截,但是國軍鐳射武器功率太低(10千瓦)、陸地似乎未部署近防炮系統,對低速目標有效,但難以鎖定6馬赫目標。

在被動防禦方面,洞體材料必須是特種水泥(至少是60000 PSI超高性能混凝土),可抵禦GBU-57級鑽地彈,將其穿透深度壓到最低。看起來,國軍一項也做不到。或許,引進薩德系統會是解藥?

(作者譚傳毅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研究員,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同步刊登)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