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王崑義》讓兩岸關係東方亮、西方也亮

文/王崑義
賴清德總統在520前後有關兩岸關係的談話,引發諸多的關注,包括他將兩岸關係比作「大公司併購小公司」,聲稱如果中國大陸要「併購」台灣,就必須由大陸提出條件,而不是由台灣來提條件;宣稱大陸片面要求台灣必須成為其一部分、不給任何其他選擇的做法,台灣人民不會接受。賴清德還強調兩岸應「以對話取代對抗」,呼籲大陸正視、尊重台灣人民選擇民主自由生活方式的事實,希望在對等、尊嚴基礎上展開交流合作,創造兩岸和平共榮。
賴清德相關談話的場域,主要是在接受「敏迪選讀」專訪,以及在總統府舉行的記者會中,接受日本記者提問時的回答,反而在520就職一周年的談話內容,並未觸及到兩岸關係的議題。這種情況當然遭到外界諸多的批評,總的認為他並未擺脫「新兩國論」的思考,企圖利用「併購論」來包裝「新兩國論」,所以還是隱藏不了他「謀獨」的野心。
其實也不必完全沒有建設性的看待賴清德這一連串的談話,他能夠在「賴17條」之後,未再進一步地提出比「賴17條」更惡質的對大陸批評與做法,其實已經做了很大的讓步。相較於陳水扁2002年5月9日在金門大膽島,向大陸喊話,表示他接任民進黨主席後,將推動民進黨中國事務部率團訪問大陸,進行政黨和解。陳水扁同時也邀請大陸領導人,到大膽島的茶坊一起喝茶、談天。該次陳水扁「大膽喝茶」的邀約,同樣被解讀為暗藏謀獨野心,所以大陸沒有接招,最後導致他在當年8月3日提出「一邊一國」的論調,錯過了兩岸進一步接觸的機會。
可以看得出來,陳水扁對大陸的作法是先軟後硬,賴清德是先硬後軟,當年大陸還摸不清民進黨執政的節奏,所以沒有立即接招。經過20幾年,大陸應該清楚民進黨口中雖然喊獨、喊抗中,但是心裡很清楚「台獨做不到就是做不到」,所以,如果這次大陸不想再浪費兩岸的時間,也不想再繼續僵持下去,先談再說,這可是賴清德自己表述可以接受的方式。
要知道,賴清德能夠在大陸政策上改弦更張,已經是一次很大的進步,不管是不是在美國的壓力下有所轉變,但他能夠說出「併購論」與在對等、尊嚴之下展開交流合作,而不遭到獨派的譴責與抗議,這是引領不願意接受與中國交流的少數獨派人士轉向的重要指引方針。
事實上,台灣大部分的人民還是願意跟大陸和平相處,少數支持綠營的急獨派則是堅持不跟大陸往來,這一批人想改變他們的想法很難,因為他們從不去大陸,看不到大陸進步的一面,他們接受的都是台灣綠媒負面的大陸訊息,以至於認定大陸的高鐵沒有靠背,大陸人吃不起茶葉蛋、榨菜等。所以只要提到跟大陸交流,就會被他們視為洪水猛獸,極力阻擋。
這一群激進反中的台獨人士,也許人數不多,但他們牽制民進黨大舉西進的政策可是力道十足,所以賴清德若能掙脫這一群人的束縛,勇敢踏出跟大陸進行交流、對話的一步,兩岸關係不是不能逆轉勝。
因此,面對賴清德釋出的「善意」,不管是真心,還是假意,大陸應該先接球再說,不必事事都要從負面的角度來解讀,如果一個自稱是「務實台獨工作者」的總統能夠翻轉綠營反中的思維,未嘗不會改變他成為真正「親中愛台」的總統。相對的,假如大陸還是堅持在「一中原則」、「九二共識」下才能對話,完全不肯讓步,那麼未來3年,兩岸關係想必是看不到曙光了。
過去中共統治的大陸,大陸學者李澤厚說一直有一個「讓步政策」,這是早期共產黨領導人從實用主義的角度選擇的馬克思主義的主因,而這個「讓步政策」轉化成只要在國內大環境不利於治理時,就會對人民做出讓步,從文革過渡到改革開放,就是最好的例子。只是面對民進黨,不管民進黨怎麼呼喊對話、交流,大陸就是完全不讓,這是大陸只要碰上民進黨執政,兩岸關係就會僵持、倒退下去之因。
當然,大陸也許認為民進黨不接受一中、九二共識,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就是「敵人」,既然是「敵人」,就不是中國的人民,就必須消滅掉。這種僵化的想法,只是徒增兩岸的煩惱。民進黨人再怎麼不認同中國,也不可能完全改變廣大的台灣人民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所以把兩岸關係完全鎖進少數執政的民進黨黑箱裡,其實並不值得。
所以大陸如果願意稍做讓步,願意接賴清德拋出善意的球,應該是多數台灣人民樂見的一項轉變。當然,大陸若願意接球,首先應該讓大陸學者來台進行交流,這種二軌、三軌的交流,大陸這幾年並未中斷,只是台灣學者能去大陸,大陸學者不能到台灣交流,這種不平等的交流方式,只會讓民進黨的執政者起了戒心,對前往交流的台灣學者,也不見得有利,所以,如果能恢復兩岸學者之間雙向的交流,應該是兩岸展開善意往來的第一步。
其次是,大陸方面已經宣示願意先開放福建與上海居民到台灣旅遊,如果能夠循此步伐率先開放兩岸小地區旅遊,甚至台灣可以邀請福建、上海官員來台討論開放旅遊的事項,這是善意的第二步,這種機會稍縱即逝,大陸應該好好的接球。
第三步就是恢復到馬英九時期的兩岸大交流時代,馬英九接受九二共識,他承認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賴清德不接受九二共識,他是台灣人,但不接受政治上的中國人符號,這並不排斥他能引領台灣人大舉西進的作為,只要大陸也勇於「大膽東進」,何愁兩岸不會春暖花開。
所以,為了兩岸好,既然賴清德已經把兩岸這堵牆開了一個洞口,大陸應該勇敢扮演拆牆者的角色,讓兩岸關係東方亮、西方也亮,這才是兩岸之幸。
(作者王崑義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教授,國戰會專稿,本文歡迎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