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黃惠華專欄

國戰會論壇黃惠華》民調520前示警 賴清德贏民心該再加油

賴清德總統將於5月20日就任滿一周年,根據TVBS最新民調顯示,對其一年的整體施政表現,僅32%民眾表示滿意,卻有高達55%表達不滿,顯示總體施政評價不佳。

文/黃惠華

賴清德總統將於5月20日就任滿一周年,根據TVBS最新民調顯示,對其一年的整體施政表現,僅32%民眾表示滿意,卻有高達55%表達不滿,顯示總體施政評價不佳。其中,以兩岸關係惡化與「大罷免」行動最引發民眾反感,成為民意不滿的主要來源。相對於賴清德在520前夕在臉書上回顧,說他每一天都兢兢業業、不敢懈怠,民眾顯然感受不到。

民調指出,在「加強國防、維護國家安全」方面,民眾呈現兩極意見,有46%滿意,亦有46%不滿,顯示社會對備戰與和平的取捨態度分歧。大多數的台灣人心中還是希望看到兩岸和平相處,但如果中國硬要打過來,台灣人也不會怕,因為備戰是大家共同的底線。「保護和平」,和平符合世界各國利益,要獲得和平,除了必須增強國防力量,賴清德的國防政策也有46%民意買單,雖然台灣社會普遍期待和平,但也理解在中國頻繁施壓的情勢下,必須維持基本的國防準備,這是台灣社會面對威脅所集體心理狀態的呈現。

然而,針對「處理兩岸關係」的表現,滿意度僅36%,遠低於不滿意的58%。台海情勢一年來頻繁升溫,包括共軍環台軍演、飛航路線挑釁等因素,加深民眾對和平穩定的焦慮。這樣的結果反映出,雖然多數台灣民眾支持備戰、不懼戰,但更渴望「兩岸和平對話」。不過,民眾對賴清德的兩岸策略缺乏信心,與其延續蔡英文路線有關。蔡政府雖口頭強調開放態度,實際上卻大幅限縮兩岸交流,從教育、觀光到城市交流幾乎全面中斷,導致兩岸關係長期處於低點。

賴清德延續此路線,在就職後提出「和平保台」戰略,強調需具備遏止中國武力犯台的能力,並與美國深化軍事合作。然而,這種戰略威懾雖具務實考量,也未提供兩岸新的溝通管道或解方,難以讓人民感受到兩岸有改善可能,因此「不滿意」指數節節升高。

除了兩岸問題,民進黨近來力推的「大罷免」行動也受到民意強烈反彈。民調顯示,高達58%民眾不支持這項行動。罷免主張是針對國會目前「朝小野大」的局勢,企圖透過罷免國民黨立委,打破藍白聯手制衡民進黨行政權的局面。據悉,已有超過20位藍營立委面臨第二階段罷免門檻,民進黨希望透過局部重新選舉,奪回國會主導權。

這種震盪式的政治操作,被視為不尊重選舉結果與代議制度,激化社會對立,也削弱民主體制的穩定性。更有民眾擔心罷免一旦常態化,將造成國內內耗、影響政經發展。58%的反對聲音,顯示民間對此舉缺乏認同。

儘管民進黨視「大罷免」為突破國會僵局、布局2026地方選舉及2028總統大選的戰略工具,但此舉未能獲得廣泛支持,反而引發民怨累積,恐成為政治風險。這次民調數據不僅是總統滿意度的期中成績單,更是一項嚴重警訊。若賴清德無法在兩岸政策上提出突破性主張,也無法在立法上採取更具包容性的溝通機制,恐將加劇台灣內外壓力,讓執政陷入更深困境。

兩岸和平不能只靠國防就能維持,民主不應建立在報復性政治操作上。面對低滿意度的執政成績,民進黨勢必認真對待社會的期待,否則不滿聲浪將持續發酵,即便大罷免成功達標,但未必等同於贏得2026地方選舉,過度刻意操作選舉策略,也會遭到民意反撲與吞噬。

可見在賴清德就職一周年之前,台灣民意已經對他的執政起了反叛之心,這跟他在就任即將滿一周年十,18日透過臉書表示,回顧過去一年,充滿挑戰也充滿榮耀;「每一天,我都兢兢業業、不敢懈怠」。未來,讓我們做伙打拚,以紮實穩健的步伐,持續向前邁進!這些話恐怕難說服民心,未來賴總統還是要再加油。

(作者黃惠華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信賴研究中心主任,國戰會專稿,本文歡迎共享)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