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

國戰會論壇/蕭衡鍾》美國會改變對台「戰略模糊」嗎?

美國總統拜登

文/蕭衡鍾

面對中國解放軍連日大舉派遣機艦繞巡台灣,不僅有多架軍機進入台灣西南空域,航空母艦遼寧號也在台灣附近訓練,美國國務院在4月7日表示,美國對於中國以武力威嚇台灣的行動表達「高度關切」(great concern),同時,美國對台灣的承諾仍然是「堅若磐石」,會繼續協助台灣、確保能夠保有能力抵抗任何危及台灣安全、社會及經濟制度的武力或脅迫行動。

在當前美中兩強戰略競爭的態勢下,雖然美國此舉是為了因應中國的反制,但顯然的,也存在有反而讓中國升高對台武力威嚇幅度的可能性,如此循環下來,受影響的仍然是無辜的台灣民眾。

美國國務院最新的對台發言

中國軍機艦隊近日大舉擾台,遼寧號航空母艦編隊近日在台灣附近訓練,戰機也頻頻擾台,其中4月7日就有15架次戰機繞巡台灣西南防空識別區(ADIZ),升高了台海情勢。針對中國在台灣周邊的軍事行動,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Ned Price)4月7日在新聞記者會上表示,美國有注意到且高度關切中國對台灣進行的脅迫行為與意圖。

同時,如同「台灣關係法」所反映的美國長期政策,美國對台灣的承諾「堅若磐石」,美國仍保有能力來抵抗會危及台灣人民安全,或社會經濟體系的任何訴諸武力行為,以及其他形式的脅迫行動,如此將有助於維護台海、兩岸以及區域的和平穩定。普萊斯也強調,美國將持續與盟友夥伴合作,支持在印太地區共享的繁榮、安全和價值觀,這也包括台海的和平與穩定,因為台灣對維繫台灣海峽與區域和平穩定有所貢獻。

而在中國軍事動作頻頻之際,隸屬美軍第七艦隊的驅逐艦馬侃號(DDG 56)也在7日通過台灣海峽,藉此來「展現美國對印太地區自由開放的承諾」。這是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自1月20日上任以來,美國軍艦第四度通過台灣海峽了,中國解放軍東部戰區發言人張春暉對此表達了強烈不滿,他指責「美艦此舉向台獨傳遞錯誤信號,蓄意干擾破壞地區局勢,危害台海和平穩定」。

拜登政府強勢展現對台支持

許多專家和政府官員認為,如果有什麼能使美中之間的全球權力鬥爭變成一場實際的軍事衝突,那便是台灣的命運了。面對15架次中國戰機在台灣海岸附近進行了威脅性飛行,作為回應,傳出拜登政府官員正試圖制定一項政策,在避免發起一場兩敗俱傷的武裝衝突的前提下,保護這個科技產業發達的民主島嶼。

在過去,根據美國的「一中政策」立場,制定了沿用多年的對台「戰略模糊」政策,美國是在不承認台灣獨立的情況下支援台灣的,美國為台灣提供政治和軍事上的支持,但不明確承諾要捍衛台灣免受中國的攻擊。然而,隨著中國力量的日益增強,有關美國是否應該對台灣的防禦做出更清晰的承諾這項辯論也正在進行中,部分是為了降低因中國誤判而導致不必要的戰爭風險。

這反映出了美國外交政策上的核心挑戰,也是拜登政府在制定亞洲總體戰略時的一個重點,包括白宮、國務院和五角大廈都在重新評估美國戰略的核心原則,以適應一個新的、而且是更危險的美中「戰略競爭」對抗階段。就在上個月,美軍印太地區司令戴維森認為中國有可能在未來6年內試圖以武力奪回台灣。

以往,儘管美國通過外交聯繫、軍售、堅定的措辭,甚至偶爾的軍事演習來支持台灣,但美國長期以來一直不願說明將會如何應對這種攻擊,在台灣與美國斷交之後,失去了「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的支持,也沒有任何聲明、原則或安全協議迫使美國「必須」來拯救台灣。

美國國會在1979年的一項國會法律僅規定「任何以和平手段以外的方式來決定台灣未來的舉措」都將「引起美國的嚴重關切」,這也就是有名的對台「戰略模糊」政策,這種謹慎的平衡既可以避免激怒中國,也可以避免慫恿台灣正式宣佈獨立,而觸碰大陸底線與紅線。

目前,雖然正在制定對中國政策的拜登政府官員,對台灣傾注了額外的關注,並試圖確定「戰略模糊」是否足以保護日益陷入險境的台灣,例如戴維森便主張該政策「應被重新考慮」,但是他們也意識到,在中東經歷了數十年的流血和代價高昂的衝突之後,美國人應該是不會贊同對一個遙遠的地方作出新的軍事承諾。

很明顯的,過去一年中,美國對台灣的擔憂加劇,前美國總統布希(George W. Bush)政府的國務院政策規劃主任、現任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的哈斯(Richard N. Haass)去年9月在《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文章,便宣稱美國對台灣的「戰略模糊」已「壽終正寢」,現在是美國推出「戰略清晰」政策的時候,藉以明確表明美國將回應中國對台灣動武的政策。

哈斯表示,如此一來,這樣的政策將降低中國誤判的機會,因為這種誤判最有可能催化台灣海峽戰爭。佛羅里達州共和黨參議員史考特(Rick Scott)也提出了一項法案,將授權美國總統採取軍事行動,保衛遭到中國攻擊的台灣,使美國不再模稜兩可。同時,曾為包括布希和歐巴馬在內的兩黨總統工作的前國防部長兼中情局局長蓋茲(Robert M. Gates)也發表談話,認為台灣是美中關係中最令他擔憂的方面,他主張可能是時候「放棄我們對台灣戰略模糊的長期戰略了」。

台灣雖然在領土層面的價值有限,但作為世界領先的半導體生產地之一,近年來台灣也已具有更大的戰略重要性,特別是在美中之間正在興起的超級電腦高科技比拚中,半導體的重要性等同於石油,兩國的晶片供應均有短缺。這些因素有可能是共同致使拜登政府轉向台灣提供了明確支持的因素之一,一些專家稱這些強勢的支持令人驚訝。

因為到目前為止,拜登政府一直保留了川普政府時期對於台灣擴大的政治支持,但這樣的政策變化卻很可能會激怒中國,導致反效果,美國的具體安全保證或許會鼓勵台灣領導人正式宣佈獨立,這一舉動無論看起來是否僅限於象徵意義,對中國來說都是越過了一條明確的紅線,中國國防部發言人吳謙今年一月便明確表示「台獨就意味著戰爭」。國際政治是現實的,夾在美中兩強之間的台灣該如何自處,不可不慎。

(作者為國立台東專科學校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