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王崑義》賴清德戰爭論預示兩岸終局
文/王崑義
賴清德總統日前到埔里長老教會,參加「福摩薩學院方舟計畫民防訓練活動」致詞時表示,「台灣絕對不可能簽署和平協議」,「要靠實力確保和平,不靠一張紙,那是靠不住的」,且承諾會捍衛國家主權,不容許外來勢力侵略併吞,「有主權才有國家,有台灣才有中華民國」。賴清德的說法不愧是另類「賴氏戰爭論」,兩岸不簽和平協議,恐怕只有打仗,才能解決分裂分治的爭端。
「和平協議」被界定為是「為了結束暴力衝突,或明顯的改變衝突,以便能夠更具建設性解決問題的一種契約」。和平協議也被當成是結束戰爭與控制衝突的政治工具,冷戰時期國際強權為了維持兩極體系的權力平衡,必須以和平協議作為控制衝突升高的主要工具之一。
後冷戰時期,和平協議被轉化為是為了建造和平與推動全球治理的外交工具,強權國家為了維持邊陲國家內部的和平,他們把和平協議帶進更多的人道主義精神,所以冷戰以後討論和平協議,也被納入人道主義的議題,主要為了是制止邊陲國家內部的種族屠殺為目的。
所以,和平協議存在國際社會,通常是強權國家為了維持和平的國際秩序,他們通常要求衝突的兩肇必須簽署和平協議,以保障衝突雙方不再輕啟戰端。
當然,衝突雙方簽署和平協議有成功,也有失敗的例子。1973年1月由美國國務卿季辛吉和北越外長黎德壽在巴黎簽訂的和平協議-巴黎協定,最終因為美國從越南撤軍,導致南越被北越併吞,「巴黎協定」也成為南越的輓歌。
反觀,1999年2月科索沃展開和平協議談判之時,當時的法國總統席拉克在致詞時,特別呼籲科索沃衝突雙方應當簽署和平協議,並同意在科索沃地區部署國際維和部隊,以便讓該地區的各族人民都能夠「在和平的環境中生活,同時享有各自應有的尊嚴和權利」;他同時還告誡,如果談判失敗,北約將不得不動用武力。在西方武力威嚇之下,科索沃與南斯拉夫簽下和平協議,科索沃終究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
兩岸若要簽署和平協議,中共應該會堅持不在第三國威嚇之下簽署,畢竟兩岸是內部事務,中共不會讓強權國家進行干涉,所以為了保障台灣安全必然有一些必要條件存在。最實際的情況是台灣保有軍隊,條件則是過去常討論的「中共不武,台灣不獨」,這也是馬英九執政時提出「不統、不獨、不武」的原因。
賴清德不接受九二共識,也不接受和平協議,等於是宣示不會放棄追求獨立的目標,中共當然也不可能放棄對台使用武力。既然雙方各有堅持,民、共之間想進行政治對話的可能性幾乎等於零。
兩岸既然不能談和平,賴清德唯有一再強調台灣必須擁有強大軍力以維持安全,這也是預示兩岸問題最終解決的辦法就是戰爭,也等於回到古羅馬諺語「想要和平,先準備戰爭」的叢林法則,這恐怕也是「賴氏戰爭論」的根本要旨。由此可見,在賴清德執政下,看看黎巴嫩的慘況,台灣人可要皮繃緊了。
(作者王崑義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教授)
賴清德:主權不容侵略併吞,台灣絕不可能簽和平協議
文/voa鍾辰芳
台灣總統賴清德星期二(9月24日)說,他身為總統的使命是要捍衛國家主權,絕不容許外來勢力侵略併吞,他要向人民承諾:「台灣絕對不可能簽和平協議」,因為和平要靠實力,而不是只靠一張紙,「那是靠不住的。」
賴清德上任後在就職滿月記者會上即宣佈將成立「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以應對地震、氣候變化及其他因素造成的複合性災害,希望透過政府及全台灣各地民間組織力量積極投入民防工作。
「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預定星期四舉行第一場正式會議,主題聚焦民間力量的訓練和運用、戰略物資盤整配送、能源即關鍵基礎設施的維護、社會醫療及避難設施整備,以及資訊通信、運輸及金融網路安全等。
民防訓練須全社會投入
星期二,賴清德到位於台灣南投埔裡鎮的福摩薩學院參訪其「方舟」計畫民防訓練活動,在聆聽該學院執行長謝易巨集介紹推動此計畫目的與具體成果後,賴清德表示深受啟發,並提到他新成立的「全社會防禦韌性委員會」未來將每三個月開一次會,凝聚社會對民防訓練的共識。
賴清德說,他身為總統的第一個使命就是保護國家生存發展,也就是要捍衛國家的主權,絕對不容許外來勢力的侵略併吞,要有主權才有國家,有台灣才有中華民國。
「我的第一個使命就是要守護國家,永遠堅持自由民主的憲政體制,堅持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台灣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同時也堅持主權不容侵犯併吞,也堅持中華民國台灣的前途只有2,300萬人民可以決定,」他說。
「我的第二個使命就是要保護全體國人身家性命安全,」賴清德接著說,這是為什麼從蔡英文總統開始到現在,政府積極強化國防,無論是國防自主或對外軍事採購,台灣都要強化國防力量。
他的第三個使命,賴清德說,就是要發展經濟、強化台灣自身的經濟安全與韌性,不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這個努力至今已有相當成果,例如台灣在2021年台灣對外投資有83.8%是在中國大陸,到了去年只剩11.4%,大部分投資都已轉移到東南亞、美國、日本及歐洲。
與民主陣營一起絕不簽和平協議
此外,賴清德說,台灣也要「跟民主陣營站在在一起肩並肩,共同發揮威懾的力量,讓獨裁者不敢輕舉妄動」,也就是以備戰來避戰,靠實力達到和平。
「我可以跟大家承諾,」賴清德說:「台灣絕對不可能簽和平協議。
他說,福摩薩學院正在推動的「諾亞方舟」計畫「形成的保護力量,就是要避免政府被迫簽和平協定。」
「我們志同道合,不可能簽和平協定,」他又重複一次這個說法指出:「我們要靠實力來確保和平,而不是靠一紙,一張紙來得到和平,那是靠不住的。」
打造韌性網路為中國犯台做準備
福摩薩學院(Academia Formosana)執行長謝易宏說,他2019年在德國取得政治學博士學位後返台,適逢新冠大流行病發生,接著又見到俄烏戰爭爆發,作為一名政治學者,他對國際環境與台灣處境較為敏感,認為一旦台海發生戰爭中國成功犯台,屆時不僅他服務的中央研究院會消失,甚至台灣的「中央就在北京」。他說,他認為必須為台灣做點事,於是在2023年7月離開中央研究院創立了福摩薩學院。
他說,該學院成立是基於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因為心有所愛,不忍任人毀壞」的信念,要致力提升「以共同體為基礎的公民韌性」(community-based civil resilience),因此設立「諾亞方舟」計畫, 希望透過全台灣1300多所基督教網路打造一個韌性網路,以便戰爭來臨時民心不會崩潰,「全民才不會壓迫政府簽和平條約」。
關於「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台灣主權由2,300萬人民決定」等說法,賴清德在就職演說中也曾有過同樣表述。中國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當時即表態說,這是賴清德在「販賣‘兩國論’、搞‘台獨正名’,表明其上任伊始就迫不及待露出‘台獨’真面目」,「台獨極為倡狂,主張更加激進。」
陳斌華說,台灣自古屬於中國,大陸與台灣同屬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賴清德「妄圖改變兩岸關係性質」,是對一個中國原則的嚴重挑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