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張明睿》弔詭的庫斯克突襲
文/張明睿
烏克蘭主動開闢新戰場!
「戰爭」不但要「精算」,更需要「較之以計」。精算是企圖的主觀思緒,「較之」則是讓精算更加理性,獲取收益與代價量計比。8月6日烏克蘭約2000名突擊部隊兵分兩路,進入俄羅斯邊境,向庫斯克州發起突襲。庫斯克州地廣人稀,比較有價值的目標,除了土地之外,還有核電廠、核材料儲存設備、及蘇賈油氣管道與油氣計量設施,依據烏國情報局長布達諾夫的說明,行動計畫應在8月11日前奪取庫斯克的核電廠。
目前,從兩軍對峙突形勢研判,烏軍向北攻勢已緩,轉向東西向,向別爾哥德羅、布良斯克等俄烏邊境沿線拓展,烏軍宣稱取得1100(約縱身20×寬度55)平方公里領土,佔領蘇賈城,炸毀雷卡塞母河上橋梁、摧毀250公里範圍的俄羅斯兩座軍用機場,炸毀蘇賈油氣計量站(管路經烏克蘭到保加利亞、匈牙利等國),在佔領區實施軍管治理,做出了防禦姿態。
烏克蘭部隊是否能長期駐留現行佔領區,還要視烏克蘭是否能持續,增援佔領所需的一切力量與資源。目前烏克蘭又曾派海軍陸戰隊501旅增援,目前庫斯克兵力約在1萬數量左右。離核電站還有一大段距離。
烏克蘭跨境攻擊庫斯克之後,北約國家並沒有過多的評論,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都認為自己不知情,這些國家的反應,是可以理解的,誰又想將戰火引入自己的國家呢?但對烏克蘭越境攻擊,認為這是防衛所需,烏有權保衛自己,卻未談及是否得以佔領的問題。謹慎表態方是王道。
令人難以捉摸的目的
庫斯克攻勢,不但消耗自己的戰力,對於烏東戰場態勢影響有限,如此弔詭的行動,引起了關注俄烏戰爭的學者專家注意,並在傳媒中紛紛提出自己的猜測,誰作的決策,目標設定在哪裡?
在什麼人作出決定上,烏克蘭已經自我公布訊息,指向澤倫斯基、布達諾夫、塞爾斯基有過共同討論知曉此事,基本上承認是烏克蘭自身的決策。那麼如此決策的動機與行動目的又是什麼?澤倫斯基只是一種報復情緒的表述,其後,布達諾夫有較明確的陳述。現將一些評述歸納如下。
一、與俄羅斯和平談判時,作為談判交換籌碼,問題是,以庫斯克換取談判地位,必須在對等的交換比去作考量,目前對俄羅斯領土的控制,顯然少了一些分量。
二、從澤倫斯基的視野,用烏克蘭仍可再戰的能力,證實可以拖住俄羅斯,讓其無法脫身關注中東衝突,烏克蘭值得西方再投資,這顯然是政治決定,而非戰場規律所需,這是一種冒險行動。
三、影響美國當前選情,用實際戰果證實,美國支援烏克蘭武器裝備是有效的,美國對烏克蘭的投資政策是正確的,拜登在回應記者說,「我一直在了解事態發展」,畢竟這是對他政策的檢驗,且會影響民主黨選情的事件。
四、透過庫斯克行動,調動俄羅斯精銳部隊由烏東回防,以達到牽制俄羅斯戰場用兵自由,抑制俄羅斯戰場主動優勢。也就是讓陷於困境的烏克蘭軍隊,得到緩解與喘息。
五、透過一場優勢行動,宣傳俄羅斯也不是不可戰勝,以鼓舞前線軍隊與人民的民心士氣。這一部分在俄烏戰爭中,支持烏克蘭的博主或西方傳媒,表現得尤為明確。庫斯克行動的成功,這讓持續被俄軍壓著打的烏軍而言,必然得到鼓舞。
六、澤倫斯基最新的提法,庫斯克的攻擊,是為建立軍事緩衝區,也就是將1000平方公里的占領地,視為緩衝功能的區域,但在如此狹小的地理面積,又將如何構成緩衝區呢?或許這也可以說明,烏軍為何在邊境地區去擴張,而不是深入縱身攻擊的原因吧。
現代戰爭是一種「系統性」結構的機制,多角度搜尋答案,乃是常理,以上六項軍事目標的求取,雖然都與現實情境有關聯,若庫斯克作戰效果,無法向戰略績效推動,無法解除烏克蘭在烏東戰場壓力,那庫斯克越境攻勢的目地是否有更深層的考慮!
卡達角色與烏軍代價
8月17日華郵爆出,「俄羅斯在卡達推動下,與烏克蘭進行秘密會談,以共同制止對能源基礎設施的攻擊。」這個協議幾近完成,但因8月6日的庫斯克行動被迫終止。8月18日俄羅斯發言人扎哈羅娃,否認了這項報導。
但我們可以回顧,在談判的這段時間(6~7月間),普丁曾表示,「烏軍撤離四州,保持中立」,馬上可以進行和談;澤倫斯基稱,有關國家領土的變更,必須透過公投決定。這也證實了俄烏相互停止攻擊能源基礎設施談判,還觸及了結束戰爭條件的表達。這裡,布達諾夫所稱「核電站目標,為談判取得籌碼。」的行動目標,其觀點便比較接近實情,但背後的目的,卻在俄烏和平談判政治領域當中。
烏軍庫斯克的行動,談不上奇襲,俄羅斯事前便獲取情報,意外的是,俄軍並無做出相應反制措施,俄羅斯態度為何如此?嘗試從俄軍在沃爾昌斯克軍事行動,維繫不進不退態度,以牽制烏軍精銳的企圖,進行橫向思考,烏克蘭開闢新戰場,讓其佔領領土,實踐自我牽制兵力移轉,只要俄軍能抑制烏軍在庫州擴張,那實現俄羅斯在北方軍事行動的「牽制意志」,又有何不可!
能確定的是,俄羅斯區分了兩種性質的戰爭,庫斯克被視為恐怖主義戰爭,普丁任命其心腹「久明」,任該區的協調指揮人,詭異的是普丁卻未派出精銳部隊相佐;其次,特別軍事行動的烏東戰場,仍是由「葛拉西莫夫」指揮作戰。
烏克蘭在庫斯克行動,突出了俄羅斯在千里對峙戰線的重心,─通衢要衝紅軍村、波羅申科防線的捷爾任斯克、紐約城─。目前俄軍趁著烏軍在北方行動,加速推進作戰進程,今已達紅軍村前沿十公里位置,8月18日紐約城被俄奪取,捷爾任斯克的烏軍領地,也只存一半城市面積,十年建設的波羅申科防線被打破,「庫斯克行動」所謂的圍魏救趙,只是好事者的一種遐想罷了。
現象分析,不可能只停留在猜想,戰略現象是由戰略行動的事實所建構。戰爭的戰略邏輯非單一性質,而是一因多果關係,戰爭是基於互動性的系統作戰,並非呆板的形式邏輯或孤立思考的猜測。因此,前述六種說法外,或許仍未能包括全部的理解,如庫斯克行動只是一種佯攻,目的在掩飾烏軍未來在克里米亞的攻勢行動,對現象分析者而言,仍需依據總和實力所支撐的戰爭行動中,去尋找接近真實的理由。
(作者張明睿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秘書長、博士,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中天新聞網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