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蔡鎤銘》中歐貿易風波:反補貼調查引爆連鎖反應
文/蔡鎤銘
繼之前美國政府宣布將於8月1日起,針對中國電動車關稅將提高到100%。外媒報導,歐盟執行委員會6月12日宣布將在7月4日起開始對中國的電動汽車製造商徵收不同比例的懲罰性關稅,其中對比亞迪的中國電動車加徵17.4%關稅,對吉利(Geely)的電動車稅率則為20%,對上汽集團(SAIC)電動車的稅率為38.1%。此外,對所有來自中國的汽車還要徵收10%的正常進口關稅,所以,加在一起是48.1%。
歐委會副主席希納斯(Margaritis Schinas)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表示,歐委會將與中國有關部門協商以尋找可能的解決途徑。只有在按照世貿組織規則進行的對話,在7月4日前無法取得共識的情況下,才會臨時徵收這一關稅。受影響的還包括美商特斯拉在上海生產向歐洲出口的汽車。預計這一決定引發了全球的關注。報導指出,歐盟此舉得到法國及西班牙支持,但德國、瑞典和匈牙利則因擔心遭中國大陸反制而持反對意見。
歐盟這一舉動的影響不僅局限於中歐貿易關係,更將對國際貿易格局和全球經濟產生深遠影響。歐盟此舉被認為是跟隨美國的步驟:華府在5月中已宣告將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100%的關稅,意圖保護本土汽車產業,但也被視為貿易保護主義的體現。本文嘗試深入探討這一事件可能帶來的影響和警示,以及如何應對未來的挑戰。
調查背景
歐盟在2023年9月宣布對中國電動汽車展開反補貼調查。這項調查的目的是確定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是否從中國政府獲得了不公平的補貼,使其能夠以低於市場價值的價格在歐洲市場銷售電動汽車。這一行動被視為歐盟保護其本土汽車產業的一部分,但也引發了中國大陸方面的強烈反應,認為這是貿易保護主義的體現,並對中歐貿易關係構成了挑戰。
貿易保護主義的指控
首先,歐盟此次調查的主要依據是對中國政府提供的補貼是否造成市場扭曲的懷疑。歐盟方面認為,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能夠以低於市場價值的價格在歐洲銷售汽車,這是因為中國政府對這些企業提供了大量補貼。然而,這一指控被中國方面堅決否認。中國政府和相關企業均表示,這些補貼計畫完全符合國際貿易規則,並非歐盟所指的「市場扭曲」行為。
指控缺乏事實依據
中方強調,歐盟所指控的中國政府補貼項目缺乏事實依據。具體來說,這些指控無法提供具體的證據來證明中國政府對電動汽車產業的補貼對市場造成了實質性的扭曲。中國政府指出,這些補貼措施主要是為了推動新能源技術的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符合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則和國際社會推動綠色經濟的共同目標。
此外,中國電動汽車企業在技術創新和成本控制方面的優勢,才是其在歐洲市場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中國電動汽車企業通過不斷提升產品品質、降低製造成本,並加強國際市場的開拓,逐漸在歐洲市場站穩了腳跟。這些努力和成就不應被簡單地歸結為政府補貼的結果。
違背國際貿易公平原則
歐盟的反補貼調查被批評為違背國際貿易的公平原則。根據WTO的相關規定,各成員國應遵守公平競爭的原則,不應以保護本土產業為名,對其他成員國的產品實施歧視性措施。中方認為,歐盟此舉實質上是在利用「反補貼」這一手段,來進行貿易保護主義的操作,對中國電動汽車企業進行不公平的打壓。
此外,這種做法可能會引發連鎖反應,導致全球貿易環境的惡化。如果每個國家都以類似理由對他國產品進行反補貼調查和制裁,全球貿易體系將面臨巨大風險,最終受害的將是所有參與國的經濟利益。
對中歐貿易關係的影響
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發起的反補貼調查,無疑在中歐貿易關係中投下了一顆重磅炸彈。這不僅可能導致雙方經貿摩擦加劇,還可能對雙方在新能源和高科技領域的合作產生負面影響。
中國政府已多次表明,希望歐盟能夠終止這一無理調查,以維護中歐經貿合作的穩定。然而,如果歐方堅持一意孤行,中方將不得不採取一系列反制措施,以保護自身利益。這可能包括對歐盟進口商品展開反補貼調查,提高某些歐洲商品的進口關稅,甚至限制歐洲企業在中國市場的經營活動。
中方可能採取的反制措施不僅局限於針對歐盟進口商品的反調查或提高某些商品的關稅,還包括加強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合作,以降低對歐盟市場的依賴。這些措施反映了中國的戰略視野和多方面的應對策略。
1. 展開針對歐盟進口商品的反調查:中國可能會對歐盟進口的特定產品展開調查,以回擊歐盟對中國產品的調查。這一舉措將向歐盟傳達中方的堅定態度,並讓歐盟意識到其調查可能導致的後果。
2. 提高某些商品的關稅:中方可能會調整其對歐盟部分產品的關稅水平,以保護本國企業的合法權益。這可能會對歐盟商品的進口產生影響,迫使歐盟企業重新評估其與中國的貿易關係。
3. 加強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合作:中方可能會積極擴大與東盟、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等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合作,以降低對歐盟市場的依賴。這將有助於分散中國的貿易風險,並提供更多的市場機會和合作空間。
對美國的意義及影響
對美國的意義和影響是這一貿易風波中不可忽視的一環,其對全球經濟格局和國際貿易秩序都可能產生深遠影響。
1. 美中經濟博弈的激烈程度:這次中歐貿易風波顯示了美中經濟博弈的激烈程度,這反映了美國經濟狀況的不佳和其在全球經濟中的衰退。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美國手中的籌碼越來越少,這對美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都將產生重大影響。
2. 美國對中國電動汽車的100%關稅:美國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100%的關稅,被認為效果有限,更像是向歐盟施壓的一種手段。這透露出美國對中國的壓力和對歐盟的期待,但同時也凸顯了美國在處理貿易問題上的困境和手段的局限性。
3. 歐盟跟隨美國政策:歐盟在這一事件中跟隨了美國的政策,對中國的電動汽車進行反補貼調查。然而,中方強有力的反制措施可能會加劇歐盟內部的經濟分裂,削弱歐盟的經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進而減弱美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影響力和籌碼。
潛在的影響與警示
1. 歐盟行動對中歐貿易的影響:如果歐盟持續採取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如對中國電動汽車的反補貼調查,將對中歐貿易關係產生深遠的負面影響。中國大陸是歐盟的重要貿易夥伴之一,任何貿易爭端都可能導致雙方貿易額下降,影響到雙方的經濟成長和就業。
2. 中方的訊息傳達:中國對歐盟採取強硬反制措施,是在向歐盟傳達一個重要訊息:「美中貿易戰還未結束,中國有足夠的底氣和手段應對挑戰」。這不僅是對歐盟施壓,更是在向美國和其他國家顯示中國的決心和實力,進一步平衡全球貿易局勢。
結語
中歐之間在更廣泛的關於綠色技術(如電動汽車、太陽能電池板和電池)的貿易緊張局勢之中,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的反補貼調查不僅對中歐貿易帶來了不確定性,也對全球貿易格局產生了深遠影響。同時,美中貿易戰的陰影也在背後投下了長遠的影響,顯示了全球貿易體系面臨的種種挑戰和風險。雖然中方已表明反對立場並準備採取反制措施,但這一事件仍提醒著我們貿易保護主義的危害,以及國際貿易中彼此合作的重要性。
(作者蔡鎤銘為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天新聞網、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