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羅慶生》疑雲重重!莫斯科恐攻誰幹的?
文/羅慶生
3月22日莫斯科一場音樂會遭到恐怖攻擊,造成140人喪生。雖然烏克蘭第一時間否認,美國也表示犯案者是伊斯蘭國(ISIS)的分支ISIS-K,ISIS-K自己也承認並公布第一人稱視角的作案影片為證,俄羅斯也抓到了企圖逃亡的塔吉克籍殺手,但俄羅斯總統普丁仍將矛頭指向烏克蘭。不僅如此,27日俄國外交部發言人沙卡洛娃還在例行記者會中加碼指控,烏克蘭與「英、美盎格魯薩克遜勢力」才是真正的幕後黑手。
恐攻事件的脈絡原本就複雜不易釐清,現在又有俄烏戰爭背景,俄羅斯與西方媒體的敘事不同並不令人意外。然而俄羅斯是苦主身分,又以「戰鬥民族」著稱,期望透過輿論戰或認知戰要俄羅斯吞下這悶虧,未免天真。在國際無政府狀態下,俄羅斯報復的權力必須尊重,否則當年美國攻佔阿富汗、現在以色列攻打迦薩,都喪失正當性與合法性。
問題是要報復誰?既然ISIS-K幹的,就打ISIS-K啊,牽拖其他人幹嘛?對此沙卡洛娃表示:「我們極度難以相信伊斯蘭國能夠自己發動這場恐怖攻擊」。的確,這場恐攻的西方敘事有讓人感到疑惑的地方。由於犯罪本質是刑事案件,以下依據刑案分析的邏輯探討這事件的疑點。
對ISIS-K犯案的質疑
刑案分析首先是釐清動機。仇殺、情殺,還是為特定利益?如果是利益,那對誰最有利?這場血腥屠殺如果是恐怖攻擊,動機就應該是出於政治或意識形態的目的,以暴力行動製造恐懼或引起注意。
因此恐攻都有明確的政治訴求,例如2001年的911事件,蓋達組織劫持民航機撞擊紐約世貿大樓,是因為美國支持以色列殺害穆斯林。然而這次ISIS-K對莫斯科恐攻的政治訴求卻說不清楚。
ISIS-K是伊斯蘭國分支,激進的穆斯林主義,在美國占領阿富汗期間,對喀布爾政權與美國合作不滿,發起過多次恐怖攻擊,包括2021年美軍從喀布爾機場撤退時,2名自殺炸彈客造成包括13名美軍在內的175人死亡。塔利班取得政權後,ISIS-K雖繼續在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等多地發動恐攻,但說與俄羅斯有深仇大恨,就太勉強。
「打知名度」是個合理的解釋。俄羅斯是大國,恐攻大國能打響知名度。而知名度愈高,獲得相同政治或意識形態信仰者的支持度就愈高。但ISIS-K打著穆斯林主義旗號,在全球穆斯林普遍不滿以色列在迦薩殺害巴勒斯坦平民的當下,ISIS-K不像葉門的胡賽武裝以專打美、西方商船為號召,卻對支持巴勒斯坦的俄羅斯發動恐攻,就讓人感到奇怪。因為這會引起穆斯林的不滿而減少支持度。恐怖組織沒有捐款支持或資金來源就會自然消失。ISIS-K恐攻俄羅斯的政治動機不合理。
其次,犯罪行為通常自有特色,因此才有心理學基礎的「罪犯側寫」。恐怖組織犯案同樣如此。ISIS-K的恐攻多是自殺炸彈客,這場攻擊卻是雇傭兵且計畫逃逸,不是激進穆斯林的「聖戰士」風格。
第三,這場恐攻行動太完美。殺手持自動步槍掃射,再引爆炸彈縱火,成功製造大量傷亡,之後還能從容逃逸。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必須要對現場活動、場地、周邊環境、保全部署、警察巡邏時間與路線…等條件都非常了解,才能策劃出完美行動。這需要一段時間的觀察,不是現場勘查一、兩次就計畫的出來。
除此之外,俄羅斯是槍枝管制國家,槍、子彈、爆炸物怎麼來?殺手如何入境?入境後住哪裡?行動經費如何挹注?逃亡車輛、路線、接應的安排?這不僅需要豐富的策畫經驗,而且要在俄羅斯擁有相當資源與人脈才做得到。合理懷疑,犯案者在莫斯科有內應。
匪夷所思的還有第一人稱視角的錄影。如果是自殺式恐攻,錄影有道理,如果準備逃逸,錄影就不合理,因為會提供線索讓企圖躲藏的恐怖分子曝光。這段證明犯案的錄影太刻意。而且錄影者顯然沒有被抓到,否則不會上網流傳,這表示除殺手外還有另外一組人馬。
因此,如果說ISIS-K派出殺手,是有可能,但要策劃這場接近完美的國際級恐攻,恐怕沒有這能力。沙卡洛娃的說法有道理。那麼,誰有這能力?恐攻莫斯科對誰有利?在俄羅斯視角,答案就呼之欲出。
俄羅斯只能找烏克蘭出氣?
25日,沙卡洛娃還曾在《共青團真理報》的專欄中寫到,「近年來伊斯蘭國調整了計劃,現在主要是針對美國的敵人和對手,比如阿富汗的塔利班、伊朗、敘利亞的合法政府和俄羅斯,真是無巧不成書」。這是質疑現在的ISIS-K,已經不是以前的激進穆斯林,而是美國插手後成為替美國利益服務的恐怖組織或包裝。這裡有個背景因素,塔利班重返執政後,許多原本替美國服務的阿富汗人,除極少數到美國外,大多數仍留在中東。
26日下午,巴基斯坦西北部發生一起造成5名中國籍工程師死亡的自殺炸彈客恐攻事件,或許可為這推論增添註腳。根據大陸媒體報導,近期一周內巴基斯坦已經發生3起重大襲擊,都是針對大陸在當地投資的「一帶一路」基建項目。在美中競爭背景下,這些恐攻對美國有利。
然而,即便莫斯科認知「英、美盎格魯薩克遜勢力」是恐攻的幕後黑手,要採取讓俄羅斯人民有感的報復行動還是深具挑戰性。
「英、美盎格魯薩克遜勢力」是個空泛的指控,並不能與英、美政府畫等號。就如同北溪二號天然氣管道到底是誰炸的?從對誰有利與誰有能力來看,答案也呼之欲出,但只要提不出證據,就算陰謀論者也不能公開指認美國,只能說有一股力量,在做一些對美國有利的「骯髒事」。
ISIS-K是執行者,報復矛頭指向他們原本最無爭議。但這不容易。ISIS-K只在網路存在,是否有實體基地或總部,難以確定。透過情報機構抽絲剝繭調查,再狙殺特定對象,如同以色列特工以9年時間暗殺了1972年慕尼黑奧運恐攻的10名參與者,是有可能,但要像美國一樣的有效報復,則不可能。
因為俄羅斯缺乏美國獨有的反恐利器:全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轉帳系統的控制權。全球各銀行透過SWIFT的轉帳,美國反恐部門都知道。美國還要求盟邦(包括台灣)配合,管制銀行一定額度以上的交易,以避免資助恐怖組織。美國累積數十年反恐經驗,深知資金是恐怖組織的血液,只要掌握金流,就能掌握恐怖組織活動。俄羅斯缺乏這項利器,要有效打擊ISIS-K很困難,即便投入再多資源,都是事倍功半。
因此對普丁來說,美國第一時間將輿論風向帶到ISIS-K,就是要俄羅斯掉進反恐陷阱,讓俄羅斯將大量資源消耗在國安上而減少國防投資。雖然莫斯科應該理解烏克蘭在這次恐攻中並沒有扮演重要角色,頂多是殺手逃到烏克蘭邊境時配合開啟入境窗口,以及,如果在莫斯科真有內應的話,應是烏克蘭情報員;但仍將矛頭指向烏克蘭。
有媒體報導,26日俄羅斯發射2枚鋯石(Zircon)高超音速飛彈,打擊烏克蘭安全局與情報總局的建物,兩位首長生死未知。俄羅斯不是只能找烏克蘭出氣而已。這次恐攻讓剛在總統大選中勝選的普丁顏面大失,在西方媒體上成為笑柄。但普丁不是吃素的,報復行動或許才剛開始。
(作者羅慶生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博士,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