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

國戰會論壇/羅慶生》戰爭進化論——未來,誰來上演「微戰爭」

全球公認美軍是數位化軍隊,中國解放軍DTS-03號稱與美軍Link22同級,有類似的數據鏈路系統。圖為美國無人機與F-35搭配飛行任務。(圖/美國空軍)
全球公認美軍是數位化軍隊,中國解放軍DTS-03號稱與美軍Link22同級,有類似的數據鏈路系統。圖為美國無人機與F-35搭配飛行任務。

文/羅慶生

就如同科技產品或藝術,戰爭也是不斷進化,如果認為人類終究無法避免戰爭,就有必要理解戰爭。理解戰爭除了廣泛閱讀戰史文獻外,以理論為基礎觀察正在發生的武裝衝突是重要途徑,因為她們通常指出戰爭進化方向。烏克蘭戰爭、加薩戰爭與周邊的相關爭鬥,無疑諭示著未來戰爭的可能面貌。在這些武裝衝突中,我們觀察到愈來愈多的使用無人機或無人艇,是共同現象,而且戰士們也已經摸索出使用這些無人載具的早期戰術。

當一種新概念武器發展到這種程度,之後的戰爭就不會不使用。就如同第一世界大戰末期坦克出現,第二次世界大戰就以裝甲師的決戰為主流。而愈能透過組織、準則與戰術的創新發揮新武器威力的軍隊,就是下一場戰役的贏家,即便整體國家實力較對方遜色,例如二戰初期的德軍。

生活方式就是作戰方式,二戰對抗雙方都是工業化大國,打的戰爭也是典型的工業化戰爭。現在已進入數位化時代,理論上應該打數位化戰爭,但冷戰結束後的30多年雖然戰爭不斷,卻都是數位化大國打工業化甚至農業化小國,並沒有發生過兩個數位化大國之間的戰爭,因此真正的數位化戰爭是什麼樣貌,其實沒有人知道。探索無人載具在戰爭中的角色與功能,或許有助於理解。

數位化戰爭、無人載具與「微戰爭」

先釐清所謂的數位化戰爭。從定義來看,數位化指得是將資訊轉化為數字的過程。這個過程使文本可以大量儲存、取得與傳輸,而且傳輸過程不會損失任何資訊。因此能稱為數位化的產品,除了使用電腦操作之外,還必須有數據鏈路的連結。戰機、戰艦、戰車等武器載台無論威力多大,如果仍用無線電語音指揮聯絡,而不是使用數據鏈路傳送資訊,就只能算工業化產品。和數位化的差別,就好像早期打電話給盤商補貨的柑仔店,與現在數位化管理的超商,作戰效率不是差一點點而已。數位化因而被視為軍隊的戰力倍增器,

美軍很早就在其指管通情系統(C4ISR)上使用戰術數據鏈路(TDL),目前已發展到Link-22,因而全球公認美軍是數位化軍隊。美軍打伊拉克、阿富汗如摧枯拉朽,在中東狙殺親伊朗民兵將領,就如同外科手術般的精確,都來自軍隊數位化的高效能。

目前全球除美軍之外,只有解放軍有類似的數據鏈路系統,DTS-03號稱與Link22同級。歐洲各國作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美國盟邦,軍隊透過TDL與美軍聯合作戰,由美軍指揮。嚴格來說,歐盟並沒有自己的軍隊。

至於俄羅斯的軍隊,雖然武器系統相當先進,但從烏克蘭戰爭的表現來看,仍屬於工業化軍隊。這或許是戰爭初期打得不如預期的原因之一。不過戰場經驗很快地讓俄軍成長。俄羅斯購置了數千個美國SpaceX星鏈衛星通訊系統的小型地面站(VSAT),使俄軍可利用互聯網傳送資訊。合理推論未來會建立專屬的軍用通訊鏈路。烏克蘭同樣使用SpaceX星鏈系統,再加上北約提供大量軍援與科技情報支持,數位化程度大幅提升,才足以和俄軍對壘。否則想在黑海用飛彈或無人艇擊沉俄羅斯軍艦,是不可能的。

至於其他優秀軍隊,如以色列、韓國、日本與中華民國國軍,雖然已經或正在進行數位化轉型,但軍艦、戰機、飛彈都使用美國GPS衛星系統導航,美國一旦關掉GPS就戰力歸零,不可能挑戰美軍。不過2021年以色列開始研究不用GPS的導航技術,是否已經突破,還不清楚。

唯一有條件挑戰美軍的是同樣數位化的解放軍。2020年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全面上線,正式擺脫美國GPS的控制,是關鍵指標。解放軍目前還缺乏實作經驗,差美軍一截,正透過演習累積經驗,一般預估2027年將有能力在西太平洋挑戰美軍。

如果「美中終必一戰」的修昔底德陷阱,真的不幸在美中競爭時踏進,那麼這場戰爭將非常令人矚目。不僅結果的部分牽動霸權是否轉移,戰爭本身也將成為數位化戰爭典範,有很高的戰史研究價值。戰況不會是像波斯灣戰爭般的一面倒,而是勢均力敵,雙方不僅拚戰略,還拚戰場管理。

由於雙方都有數位化的戰力倍增器,攻擊力將非常強大,而另一面防禦力的進步是否能擋得住,就是大問題。雙方全力開打損失都將非常慘重。美國幾次兵棋推演,都推出這結論。以去年4月新美國安全中心的兵推為例,解放軍損失150多架戰機、15艘潛艦、100多艘軍艦與1艘航空母艦,美軍損失90多架戰機、2艘攻擊潛艦被擊沉、3艘攻擊潛艦受損、2艘兩棲登陸艦沉沒、1艘航母受損。而這只是第一場戰役,雙方將繼續造艦、練兵,重組軍力,打第二場、第三場。全面性的戰爭,不是一、兩年就結束。

老實說,戰爭打成這樣,就真的是「大國的悲劇」。雙方無論誰勝、誰負都將退出霸權競逐舞台,由老三、老四,或被戰火牽累最少的大國繼承霸權。

因此,如果戰爭的結果必將是兩敗俱傷,而激烈競爭的意志衝突,又迫使雙方尋求以戰爭屈服對手,那麼就必須考慮全性戰爭的替代方案。在真實戰爭前使用無人機、無人艇,打一場無人載具的「微戰爭」,就是個很好的選項。

「微戰爭」的優勢

「微戰爭」有機會取代或成為真實戰爭的序章,是因為兩個無可比擬的優勢,第一個就是價格便宜。

無人載具再怎麼昂貴也比同級的載人武器系統便宜。美軍MQ-9算是現役無人載具中最精密昂貴的,造價高達3000萬美金,而F-35隱形戰機是8000萬起跳。如果採用機海戰術,打造大量的廉價自殺無人機,那3萬美金就能買到性能還不錯的。至於造價超過2億美金的全球之鷹,那是高空偵察載台,把她視為類似衛星的科技情報蒐集工具更為恰當。

武器便宜在戰爭中很重要。因為武器平時是耐久財,戰時卻是消耗品。精密武器雖然威力巨大,卻易損難修,如果打到消耗戰,就不如經得起大量消耗的廉價武器好用。美國海馬斯火箭系統最初投入烏克蘭戰場時戰果豐碩,阿夫迪夫卡保衛戰卻看不到蹤影,就是因為受損、故障與彈藥耗盡。烏軍只好用蘇聯時代庫存火砲撐場面。撐不住,只能棄守。同樣軍購海馬斯的國軍要注意這限制因素。

第二個優點是不容易死人,這更重要。

今年2月在中東戰場,美國因3名美軍死於無人機攻擊,動用B1轟炸機大規模空襲敘利亞、伊拉克境內的親伊朗民兵報復;之後美軍駐敘利亞基地遭到無人機反報復,至少6名庫德族戰士死亡,但因死亡者不包括美軍,美國沒有報復。

有美軍死亡就報復、沒死就算了,並不是拜登總統創下的先例,而是川普。2019年6月,美國一架全球之鷹被伊朗擊落,當時美軍已擬定報復計畫,最後被川普總統擋下。畢竟無人機被摧毀只是財產損失,和戰機被擊落、飛行員陣亡的人命損失相比,是不同情境。

無人載具便宜,經得起消耗,可以大量使用;不容易死人,則可以大膽使用。如果大國競爭真的激烈到必須使用武力測試對方底線,使用無人機與反無人機系統攻防,或者把無人機、艇母艦開出去互打,是自然發展。而傳統的大型武器載台,也就面臨是否過時的問題。

因為「微戰爭」的優勢。精密昂貴的傳統載台已不是大量廉價的無人載台對手,無論火力再強大或防衛再嚴密,都擋不住成百上千無人機蜂群的飽和攻擊。大型戰艦例如航母是又國力象徵,被擊沉的負擔太沉重。因此昂貴的航母與大型戰艦,在平時的嚇阻還有意義,戰時卻可能只在安全距離外觀戰,或作為指揮平台。

這意味著戰略與軍事研究者需要調整研究焦點。損失上百架戰機、數艘航母或大型戰艦的戰爭情境已經過時,研究者應從對傳統大型武器載台的偏好,轉移到無人載台的科技發展與戰術運用。戰爭正在向「微戰爭」演化,誕生於工業化時代的大型武器載台,在前數位化時代的過渡性角色正逐漸消失,終將被純數位化的無人載台取代。未來戰士的戰鬥技巧可能類似打電動玩具,而不需要槍砲射擊,正如工業化時代戰士,不再需要舞刀弄劍一樣。

(作者羅慶生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博士,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