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

國戰會論壇/柳金財》民進黨應善用海峽論壇 作為兩岸交流及對話平台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為論壇發賀信,表示將一如既往尊重、關愛、造福台灣同胞,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圖為第15屆海峽論壇17日在大陸福建廈門開幕,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在大會開始前,與參加論壇的台灣人士會面。(新華網)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為論壇發賀信,表示將一如既往尊重、關愛、造福台灣同胞,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圖為第15屆海峽論壇17日在大陸福建廈門開幕,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在大會開始前,與參加論壇的台灣人士會面。

文/柳金財

大陸每年舉辦海峽論壇,民進黨或蔡政府總是試圖道德勸說或威脅阻撓台灣民眾登陸參加。自2009年首屆海峽論壇舉辦以來,至今舉辦第15屆,可謂是兩岸規模最大、範圍最廣、影響最深的民間交流盛會,具「民間性、草根性、廣泛性」特點,為兩岸各領域、各群體、各社區提供交流合作對話平台。這兩年主要設置主題皆一樣,包括青年交流、基層交流、文化交流、經濟交流四大領域。這體現大陸對台政策戰略自信與定力,同時也展現對台融合政策具有穩定性、持續性、漸進性及一致性。

無庸置疑,大陸政府試圖透過兩岸民眾通過參加各項論壇和活動,從彼此相識相知、拉近心靈距離,到利於「兩岸一家親」理念營造,進而建構兩岸命運共同體意識,最終達成「反獨促統」、「融合漸統」及「融合和統」終極目標。從整合理論中新功能主義檢視,唯有經由經濟社會文化交流及合作、對話,產生「分枝效應」及「擴散效應」,最終始能邁向政治新統合。大陸對台政策倡議「兩岸融合」途徑,意謂著對台主旋律是「和統」而非「武統」,兩岸統合是一項涓滴細微民心工程。

若言大陸從中央到福建共同舉辦「海峽論壇」,此為大陸對台政策「統一戰線」延伸,有其政治動機及目的亦無不可,這不是雞鳴狗盜之「陰謀」,而是其追求國家完全統一及民族復興使命下之正大光明「陽謀」。古云:「知彼知此、百戰不殆」,「他山之石,可以攻錯」。當大陸政府對台政策主軸,從「寄希望於台灣當局」轉向「更寄希望於台灣人民」時,對台政策標的群體之「戰略支持團體」已改變,對台政策立基於「兩岸社會本位」及「台灣社會中心」。

進一步言之,大陸對台政策不斷釋出惠台31條、惠台26條、農林22條優惠措施,給予台胞、台商、台幹、台生及台師在生活學習就業創業之「同等待遇」;對台灣社會統戰工作,從落實「向南移、向下沈」轉向「三中一青」(中南部、中下階層、中小企業及青年世代),到「一代一線」(青年世代、基層一線),大陸政府正試圖與台灣政府搶奪台灣社會民心主導權,對台政策發布兼顧台灣民眾權益及需求,展現其中國式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及有效治理。

反觀,民進黨主政下兩岸政策僅剩反制式、批判性及文青式政策語言,欠缺有意義、建設性對話及作為,也無將「大陸社會」納入兩岸政策規劃的「戰略性思考」;同時並無將大陸廣大崛起的公民社會,納入台灣兩岸政策行銷宣傳之「戰略性團體」,藉此連結兩岸公民社會,透過兩岸交流散播自由民主人權市場等價值理念。卻適得其反地,一再透過「務實台獨」、「兩岸關係是國際關係」、「台灣是事實上主權獨立國家」及「兩岸互不隸屬論」、「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及「台灣人不是中國人」,一再挑釁大陸政府及其民間社會,給予製造其對台軍事威懾甚至動武之藉口,難怪呼大陸社會「武統」聲浪蔓延。

民進黨此種國家定位及兩岸論述,實則將兩岸紛爭從較低政治敏感度之「制度競賽」,上升拉至高政治敏感度之「統獨選擇」;從「民主與獨裁」之選擇,轉向「戰爭與和平」。這是一種欠缺「戰略緩衝」的國家發展戰略思維,這不是「避戰」而是「引戰」。如同《韓非子》第十五篇 亡徵 所言:「國小而不處卑,力少而不畏強,無禮而侮大鄰,貪愎而拙交者, 可亡也。」 確實「國小卻欺強」非自存之道,也不符「以小事大以智」戰略應對思維。大陸對台政策將廣大台灣社會當作統戰重要環節,關注拉攏台灣社會民心工程建設,對台政策強調要「入島、入戶、入心」,故有海峽論壇連續十五年舉辦,藉此連結台灣社會,足見其對台政策之戰略定力與自信。

民進黨政府卻透過「國安五法」產生「寒蟬效應」,遏制積極或潛在兩岸交流者,蓄意鼓動激進台獨主義、極端台灣主體意識,刻意宣稱「務實台獨」、「台灣人不是中國人」,公開挑釁中華國族主義及愛國主義,致兩岸關係陷入兵兇戰危之戰爭風險中。這反而將廣大大陸公民社會組織及群體,推向大陸政府成為支持其官式中華民族主義及愛國主義之「關鍵支持群體」,致台灣兩岸政策更無法與大陸社會展開對話,促使大陸公民社會更加自由民主,反成為中共黨國體制對台政策堅決捍衛者。

換言之,民進黨兩岸政策思維陷入「雙重自我邊緣化」險境。第一層邊緣化,是恰恰協助中共黨國體制與大陸社會在「統一戰線」上,形成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宣稱「務實台獨」、「兩岸互不隸屬論」、「台灣人不是中國人」,無異是助攻中華國族主義及愛國主義捍衛其國家完全統一之正當性。第二層邊緣化,則是阻礙台灣社會參與海峽論壇,結果是許多政黨、社會團體、群體及青年紛紛參與,不僅自損政府威望,也讓自身陷入「社會包圍政府」所產生「孤島效應」。

兩岸之爭理應拉回「制度競賽之爭」,而非「和統武統之爭」;民進黨口稱總統大選,涉及兩岸「民主與獨裁」之爭,然卻推向「戰爭與和平」之辨。既然大陸可以辦理「海峽論壇」吸納台灣民意、拉攏台灣民心;民進黨政府若能「以敵為師」,台灣也可以辦理類似「海峽論壇」或「兩岸和平論壇」,藉此創造兩岸和平緩衝空間,搶奪兩岸社會發展、兩岸政策論述及路線之話語權及主導權。

台灣每年軍購數百億美金,約為大陸國防費十分一,全球軍力排行榜大陸第三、台灣二十一,然仍呈現軍力結構不對稱、軍事力量嚴重失衡。台灣若能從中調整預算 ,一架戰鬥機費用則足可支撐辦理「兩岸和平論壇」及其相關活動,鼓勵民主、和平及人權學術研究及經驗傳承、對話,表揚全球傑出貢獻者,讓全球及兩岸社會見識台灣追求自由、民主、和平、人權保障之決心與意願,如此反而能夠凸顯中華民國「人權立國」精神。這才能讓兩岸從「戰爭與和平」主軸,轉向「民主與獨裁」選擇。

此次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率團出席,不畏讒言污名化其受大陸「統一戰線」、認知作戰影響,這顯示兩岸關係應回歸「要和平、要發展、要交流、要合作」主軸,此為兩岸民眾的共同心聲及符合共同利益。國民黨代表團成員包括大陸事務部主任林祖嘉、智庫內政法制組召集人高思博、「國家安全」組召集人楊鎮浯、中常委劉大貝、大陸事務部副主任鄧岱賢以及黨部工作人員等。此外,台東縣饒慶鈴縣長也參與海峽論壇,其擔任縣議長時曾出席過海峽論壇,這是首次以縣長身分出席,主要關心農特產品特別是鳳梨釋迦銷往大陸。

上述論壇參與成員兼具豐富兩岸、外交、國防及城市交流、地方治理之政治實務經驗,或曾任陸委會、外交部、國防部、蒙藏委員會、海基會及縣市首長,藉由深入參與大陸舉辦海峽論壇,不僅藉此展現兩岸政策話語權及兩岸問題治理能力;亦可透過參與觀察, 制定未來執政因應方案。民進黨與其批判參與海峽論壇受統一戰線或認知作戰影響,不僅有違蔡英文總統所倡議兩岸應回歸「和平、對等、民主、對話」本懷;同時也不利於台灣社會族群和諧、政黨和解及國家認同凝聚。反而應順勢而為,不必視之為「洪水猛獸」般,應「戰略自信」發揮台灣軟實力,如此攻守易勢可期。

(作者柳金財為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