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柳金財》台灣應從二十大報告搜尋「避戰」智慧
文/柳金財
10月16日中共召開二十大,由為尋求第三任總書記習近平進行報告,相對於十九大報告時間長達三小時,此次報告約一小時五十分,因而「口頭表述」相對於「書面報告」較為「簡化」,其中令人關注的是涉台部分,習近平演說中並未提及「一個中國原則」以及「九二共識」,而是凸顯「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以及「反對台獨的堅強決心和強大能力」。儘管如此,書面報告中依然重申,「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是實現兩岸統一的最佳方式,對兩岸同胞和中華民族最有利,並稱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這顯示大陸對台政策具有原則堅定性,極具戰略自信及定力。
值得探討的是,習近平提出堅持「貫徹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必須牢牢把握兩岸關係主導權和主動權。這顯示習近平將在下一個五年任期,擘劃對台政策戰略、策略、主軸及目標達成,對台政策將更走向完整性、系統性及清晰性;且更具多元政策工具可供運用,強化「反台獨、反干涉」的主軸策略運用,避免「台灣問題國際化」,最終跳脫國家統一的框架設想。
首先,二十大報告涉及對台政策部分,仍具有高度一致性、連續性及可預測性。「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為對台政策基本方針,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及「九二共識」預設兩岸關係性質是「一國內部關係」,而不是「兩岸互不隸屬」;界定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政問題」,而非國際問題,防止「台灣問題國際化」。因此對台政策強調「兩反」(反台獨、反分裂)、「兩促」(促融、促統),「兩反」及「兩促」成為中共對台政策戰略主軸,兩岸關係從「反獨促統」及「融合漸統」發展並舉,最終達成「融合和統」目標。但大陸當局仍然保有最終是否「武統」的決定權,絕不會做出「放棄使用武力」的承諾。
其次,「反台獨」及「反干涉」為對台政策關鍵主軸。習近平在二十大報告中提到「反台獨與反外部勢力干涉」,強調「台獨」與「外部國際勢力」結盟,共同阻礙中國發展戰略機遇期,干擾國家完全統一及中華民族復興 。事實上,「反台獨」及「反干涉」早已成為對台政策關鍵主軸,尤其是隨著美國兩岸政策逐漸從「戰略模糊」邁向「戰略清晰」,偏離中美建交三公報。美國自歐巴馬政府提出重返亞洲戰略再平衡後,至川普主政擴展為「印太戰略」,拜登主政後依然延續「印太戰略」,同時構築國際多邊架構四方(美日印澳)安全對話,其戰略目的旨在遏制圍堵中國。
從川普到拜登主政,界定中國為「修正主義國家」、「戰略競爭對手國」,川普視中國為頭號競爭對手國,拜登則視俄羅斯為頭號競爭對手國。美國運用歐洲盟友北約箝制俄羅斯,拉攏烏克蘭遠離傳統親俄路線,造成俄認知國家安全危害,從而採取「先發制人」反制行動。這種採取戰爭代理人做法,即是「以烏克俄」、「以烏耗俄」。至於拜登總統曾四度提出保衛台灣說法,更是引發極大爭論。尤其自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風波,與參議院、眾議院在《台灣政策法》競相攀比立法及其內容引發高度爭論,解決台灣問題的關鍵已發生「量變到質變」過程。
復次,美國等外部勢力干涉介入兩岸關係,致台灣問題從純粹「中國內政問題」,質變為「外部國際勢力介入問題」。基本上,兩岸問題是一種結構不佳、趨於複雜、具高度政治敏感的政策議題,尤其屬於高階政治之主權及領土課題,更難以有效治理。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宣稱「台灣是中國的台灣,解決台灣問題是中國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國人來決定。」換言之,大陸當局試圖將台灣問題「內國化」,避免「國際化」。
然實際上,台灣問題已成為美中全球霸權爭奪賽較勁競技場,無論是美國民主黨與共和黨、國會與行政部門皆採行印太戰略及抗中路線,以台灣作為遏制中國崛起的「馬前卒」角色。至於台灣也面臨戰略轉折,蔡英文總統改變既往前總統馬英九執政採取「友美和中」均衡戰略,轉為運用「聯美抗中」單邊戰略,此「一邊倒」外交路線鑲嵌於美國印太戰略中,使得「台灣問題」性質由「內政層次」質變為「國際介入」。
再者,對台政策主旋律是「和統」,但「武統」機率增加。報告中指出「堅持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但絕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在此強調爭取「和平統一」前景,固然「和統」仍為對台政策「主旋律」,但「武統」可能性及風險正在增加。從大陸內部兩項民意調查來看,大陸社會民眾支持「武統」比例約八、九成支持度。顯然,台灣的大陸政策欠缺在大陸社會構築培養親台、知台、愛台及友台的戰略性支持群體,從而導致自身陷入一種「孤島效應」。
大陸對台政策對少數台獨分子及廣大台灣民眾,採取區隔性原則及分別對待,宣稱這是針對外部勢力干涉和極少數台獨分裂分子及其活動,「絕非針對廣大台灣同胞」。此為「更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戰略轉移,不再「寄希望於台灣當局」。大陸當局不僅將廣大台灣民眾,視為其統一戰線拉攏的「戰略群體」、「標的群體」,同時也集中精準打擊台獨勢力。
最後,在「九二共識」基礎上強化「反干涉」力度。對比十九大報告「九二共識」四度被提起,這次二十大報告書面僅提到一次,且習近平在口頭表達時並無重申「九二共識」,但此並不表示放棄「九二共識」為兩岸共同政治基礎。「九二共識」仍為兩岸關係發展,走向「融合和統」之「定海神針」。
大陸當局批評台灣採取「倚美謀獨」、「以武拒統」之「抗中保台」路線;美國則是採取「印太戰略」及「以台制中」、「聯台耗中」策略。民進黨政府「抗中保台」路線與美國的「印太戰略」,彼此鑲嵌接軌,形成「台美勾連」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這顯示台灣問題已非單純的兩岸關係,若是單純的兩岸關係,報告提反獨、促統、促融、「九二共識」即可;若質變成複雜國際議題及中美戰略競爭問題,對台政策主軸必須在反獨、促統、促融基礎上,再疊加針對外部國際勢力的「反干涉」。因此,二十大報告預設著,未來中共對台政策兩大戰略主軸為「兩促兩反」。
值得關注是,二十大報告提及「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兩部分,也涉及提及台灣問題解決。顯然,大陸當局思考對台政策及涉台法律體系,已從法制化角度思考。從「依法治國」理念及精神來說,當民進黨政府及台獨勢力一再倡議「變更現狀」論述,或美國一再制定挺台的系列法案,這將激發大陸當局採取反制策略「以牙還牙」,試圖「以法制法」。例如2005年大陸當局見於時任總統陳水扁曾倡議「一邊一國論」、逐漸拋棄「四不一沒有」、公投制新憲,從而制定《反分裂國家法》授予「非和平方式」處置台獨。
就此而論,儘管蔡英文總統宣稱「維持現狀」,但因不承認「九二共識」、反對「一國兩制」,一旦美國通過類似《台灣政策法》等挺台法案,以落實其印太戰略及「以台制中」策略,這更加刺激大陸當局敏感的政治神經,挑戰其對台政策的「底線」與「紅線」 ,從而可能誘發大陸當局制定一部《國家統一法》,或修訂《反分裂國家法》使其內容更為清晰化、明確性,以加強對台政策「反台獨、反干涉」主軸的合法性基礎及實施力度。
台灣社會統獨議題相互聯動、彼此相隨伴生,一旦主政者主動呼喚推動「急獨時間表」,恐將引來「急統時間表」到來。台灣應思考如何從二十大報告中,反思如何構築一套「避戰」之道,而不是踏入「引戰」困境,這考驗者未來台灣領導人及社會的共同智慧及集體決定。
(作者柳金財為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