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柳金財》雙贏之局:打造金門為兩岸和平區
文/柳金財
8月23日中華全球和平華人聯合會舉辦「避戰謀和、倡議和平橋」線上論壇,理事長、前陸委會主委張京育表示,台灣新一代年輕人未見過戰爭凶險可怕,卻一再激烈挑釁對岸,把戰爭視為兒戲,此危險至極,他呼籲戰爭像毒蛇猛獸,千萬碰不得。此言意謂著年輕世代未能理性面對「中國崛起」,反在民進黨政府「抗中保台」路線及「聯美抗中」戰略薰染之下,採取挑釁行為刺激中國民族主義及愛國主義飆漲,如此適得其反刺激大陸對台政策從「和平統一」的「主旋律」,轉向「軍事武統」的「次旋律」。
此次會議跨越藍綠之分,具有民間國是論壇性質,尤其是民進黨籍前副總統呂秀蓮及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皆參與,會議中幾項觀點頗發人深省。
首先,兩岸需要搭建心靈交流及對話平台,以降低兩岸敵意。自蔡英文總統執政後,兩岸關係步入緊張及螺旋敵意,兩岸已是國際公認最危險的地區之一。尤其伴隨美台關係提升,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牴觸大陸對台政策之底線,致大陸實行全方位軍事「圍台」演習、公布第二波台獨清單名冊及系列經貿反制手段,這衝擊傳統兩岸現狀,穿越海峽中線、領空及領海、第一島鏈。然兩岸雖同文同種、血濃於水,交流及合作日益加深,對台軍事演習武力逼統,恐傷及兩岸民族情感及國家認同。
大陸對台政策,透過「反獨促統」、「融合漸統」、「融合和統」策略及目標,激發民眾國族主義及民族情感。會議中提出透過兩岸融合途徑,創造兩岸「和則兩利、合則雙贏」局面,兩岸需要搭建一座橋,搭建「心靈契合」的橋及「跨越歧見」的橋。面對大陸提回歸「九二共識」共同政治基礎,建構「兩岸一家親」及「兩岸命運共同體」意識。對此,民進黨政府應有效因應大陸民族主義立場,然而當前兩岸激烈對立恰恰證明已陷入戰爭邊緣風險。台灣內部應超越藍綠對立尋求凝聚「台灣共識」,而後經由兩岸對話建立「兩岸共識」。
其次,金門應成為「非戰和平區」及興建金廈大橋,具有廣泛民意基礎。根據會議中引述佛光大學民意中心民調結果顯示,金門地區近8成主張金門作為「非戰和平區」,其中36.1%民眾非常贊成、41.7%贊成,總計77.9%認為金門應成為「非戰和平區」。82.7%金門民眾希望將每年8月23日當作金門的和平日,具有非常高的意願。當問及「是否要建金廈大橋?」民調數字顯示,61.9%的居民認為應建「金廈大橋」。當問及金廈大橋的名字,應稱「金廈大橋」?或稱金廈大橋為「媽祖大橋」,此提議有將近5成,47.9%居民的同意。
總體而論,民調顯示金門地區的居民非常期盼有座「金廈大橋」,希望八二三成為未來的「金門和平日」及金門成為「非戰和平區」。金門地區民眾希望金門能在兩岸互動中,可以扮演「兩岸和平緩衝地帶」的作用及角色,以有效降低兩岸螺旋敵意。
第三,呼籲台灣勿成為中美龍鷹之爭的「馬前卒」。「中國威脅論」起源於中國已快速發展,成為名列全球經濟第二、軍事第三的區域霸權國;適逢美國霸權殞落增加其心理不安全感,中美全球爭奪賽恐形成「修昔底德陷阱」,與會前副總統呂秀蓮即指出美國作為長期全球霸權,中美龍鷹爭霸恐殃及台灣。美國離中國太遠,中國離台灣最近,台灣與大陸經濟緊密依賴、但政治上卻極度疏離,這可能成為龍鷹爭霸的戰場。
儘管大陸當局宣稱「台灣問題」本質是「內政問題」,但在現實政治運作中,誠如呂秀蓮所言「台灣問題」複雜性絕非僅是單純的「兩岸問題」,非純粹「內政問題」而是「國際問題」。大陸當局一再批判國際反中勢力及台獨分裂主義勢力勾連,此恰恰自證國際因素介入兩岸互動賽局。
第四,處理好國民共「內三角」關係為理順好美中台「外三角」關係之基礎。呂秀蓮在論壇中表達,兩岸是遠親也是近鄰,不應陷入俄烏戰爭困局,應防止戰爭避免台灣變成「戰場」甚至變「墳場」。當前兩岸的困局,主要受到「外三角」即美中台關係;「內三角」則是涉及國、民、共三黨,能處理「內三角」始能在「外三角」的問題取得主導權,方可從中美爭霸的龍鷹大戰裡脫困。呂秀蓮提出「台灣是無辜被捲入美中爭霸的龍鷹之戰中」觀點,「我們絕不要捲入龍鷹大戰、成為炮灰、成為前哨戰」,這種「避戰」思維迥異於當前民進黨採取「聯美抗中」、「抗中保台」之「引戰」思維。
最後,「聯美抗中」失衡戰略應調整「親美和中」均衡戰略。從地緣政治、軍事、經濟及戰略角度來說,當中美發生衝突,必然在台灣周邊進行軍事行動,首先犧牲則是台灣利益及安全。民調已清楚顯示,台灣民眾不希望「戰爭」,也不希望「抗中」,認為「抗中」不足以「保台」,應從「聯美抗中」調整至「親美和中」戰略。美台親近友好不應毫無底線,儘管當前美台關係是斷交後處於歷史最佳狀態,但不應以犧牲台灣主體性、安全及危害兩岸和平為代價。
例如呂前副總統提出針對裴洛西訪台 ,台灣「難道完全不能說不嗎?」、「讓美國知道台灣的立場是什麼?」、「由親美轉向和中不行嗎?」。換言之,這顯示民進黨政府因採取「抗中保台」路線及「聯美抗中」戰略,反而激化兩岸對立及緊張;台灣應將「聯美抗中」失衡政策取向調整為「親美和中」均衡戰略。
綜言之,當前民進黨政府所採取兩岸路線及國際戰略,可謂是已陷入失衡困境,「抗中保台」路線及「聯美抗中」戰略正與美國「印太戰略」鑲嵌,台灣正陷入中美對抗的戰略前沿及扮演「棋子」角色。台灣本不應主動陷入龍鷹兩強爭霸,應知如何「避戰」而非「引戰」;勿使台灣淪為中美爭霸的戰場,應從龍鷹爭霸中脫困,而非成為兩大霸權國的「出氣筒」。因此,兩岸亟需搭建一座心靈交流及對話平台以降低兩岸敵意,金門應成為「非戰和平區」,建造「金廈大橋」在緩和兩岸敵對僵持有其政治上象徵和平之意義。
(作者柳金財為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