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柳金財》裴洛西追求歷史定位 台灣承擔苦果
文/柳金財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以82歲高齡訪問台灣之後,引發台灣社會內部不同評價。深藍政治力量如新黨、統促黨,高舉反對旗幟;同屬藍營國民黨現任主席朱立倫表示歡迎,前任主席洪秀柱則提出質疑;至於泛綠政治聯盟民進黨、時代力量及台灣基進則齊聲喜迎貴賓。顯見,台灣不同政黨間因意識形態及兩岸路線差異,對於國家利益內涵的界定,實在南轅北轍、莫衷一是。
作為美國第三號政治領袖,眾議院議長為總統繼任者排序僅次於副總統兼參議院議長。儘管拜登總統及軍方表示此時訪台不宜,然而裴洛西基於個人歷史定位及為拉抬民主黨期中選舉低迷聲勢,在中國大陸極力反對下依然訪台。這對於在拜習會剛結束,中美兩大國關係互動漸入軌道;且美國在俄烏戰爭過程中仍需仰仗中國支持,避免其軍事援助俄羅斯,致戰事曠日持久。而裴洛西也許是個人強烈意志及歷史使命感驅使,仍然到台灣訪問,這種不顧後果的作法,當然會挑動大陸敏感的政治神經。
也許是中國領導人感受到被愚弄,由於中美政治體制差異,中國係屬威權主義政體,習近平做為國家主席與中共總書記,他是具有絕對的權威,不容受到挑戰;但是美國政治體制隸屬三權分立與制衡,政府及國會在政策對抗上是存在的,尤其分屬不同政黨的「分立政府」。1997年共和黨籍眾議院議長金瑞契造訪台灣,當時係民主黨柯林頓主政,無論是存在行政部門與國會政策分歧或者因政黨政治對立使然,金瑞契訪台凸顯美國行政與立法、民主黨與共和黨政策競爭。
然而,裴洛西與拜登總統同屬民主黨,屬於「一致性政府」,除非黨內同室操戈或者是操作黑白臉策略,行政部門宣稱遵循「一個中國」政策;國會部門卻挑戰大陸所建構的「一中原則」,這必然會重挫中美兩大國的互信。在拜習通話之後,兩國原本可以建立良性互動的基礎;旋即又因裴洛西「竄訪台灣」,公然違反大陸「一個中國原則」底線及促使「台灣問題國際化」,恐使中美關係及兩岸關係再度陷入惡性循環。
換言之,裴洛西此行訪台,不僅重挫中美關係,減損拜習通話獲致的成果,也提高美國協調中國在國際事務及全球治理進行合作難度,兩大國間難以單方面予取予求;同時也讓原本敵對僵持兩岸關係「雪上加霜」,好不容易馬英九執政8年累積兩岸善意,頓時消失無蹤影。循此,兩岸關係敵意如螺旋攀升瀕臨戰爭邊緣風險,這難道是睿智政治家所執意而為嗎?不僅沒有採取規避風險及危機措施,反而欠缺國家自主性刻意迎合,釀致台海第四次危機,豈非自招!
據既往美中台三角關係互動顯示,當中美關係趨於緩和,台灣較能採取「親美和中」均衡戰略;一旦中美關係交惡,往往使台灣選邊站、一邊倒,走向「抗中保台」、「聯美抗中」或「倚美謀獨」路線。經由此次事件,中國對美國更加不信任,更會質疑及坐實美國正在空洞化及扭曲「一中」政策及國際體制。同時,更印證美國雖形式上表示不支持台獨,一再宣稱美國的「一中政策」並無改變;然而實質上卻是「暗渡陳倉」,改變「一中政策」,藉由操作強化台灣政治自主性、增加對台軍售及協助拓展國際空間、提升美台官員互訪層級達成,裴洛西造訪成為美台斷交以來最高位階及停台時間最長的現任美國政要。
這正可證實中國大陸指控美國印太戰略及「聯台制中」、「以台制華」策略,確實與民進黨當局的「抗中保台」路線、「聯美抗中」戰略,彼此鑲嵌相互勾連。從兩岸民族主義角度檢視,台灣蔡英文政府不願婉轉拒絕裴洛西的造訪,寧可充當美國印太戰略「馬前卒」遏制中國角色,倡議「中國威脅論」是共同威脅;也不願承認兩岸同屬一中,進而與大陸共同營造「兩岸一家親」,這當然會強化大陸社會採取軍事武統台灣之聲浪。
從中華民國憲法及增修條文來論,明載「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預設「一國兩區」定位。民進黨政府不僅否認「九二共識」存在,又不願承認中國人、兩岸同屬「中華民族」,台灣只要對岸貿易順差帶來的經濟利益,而卻不要同文同種間的中華民族融合及政治和解,此將強化大陸對台政策採取「硬的更硬、軟的欠軟」措施。
裴洛西旋風已過,獨留台灣嚐遍大陸對台軍演的苦果。現今大陸對台軍事演習形同圍堵台灣,宣布台獨名單及貿易禁運3千家企業產品,再度限制農漁產品,甚至可能擴及中止「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這本應在政府的政策評估之內,最後卻衍生成上演一場「意料之外」戲碼,這是台灣的悲哀。
(作者柳金財為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