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

國戰會論壇/黃惠華》美國戰略模糊轉型的時機到了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在美國《洛杉磯時報》投書指出,美國長期以來對台灣採取戰略模糊,但這是危險的。(圖/中央社)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在美國《洛杉磯時報》投書指出,美國長期以來對台灣採取戰略模糊,但這是危險的。

文/黃惠華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在美國《洛杉磯時報》投書,內文比較台灣與烏克蘭處境的異同,分析美國對台政策的模糊立場已經過時,現在應該改變。在一場自由民主黨的集會演講時談及台灣問題。安倍以烏俄戰爭為借鏡,呼籲美國向世界清楚表明,當中國入侵台灣時將保衛台灣,他指出,美國長期以來對台灣採取戰略模糊,但這是危險的。

安倍的談話凸顯出烏俄戰爭下,日本對於台海安全危機的擔心與恐懼感以及不安全感,背後期望美國以及美日同盟能夠更具嚇阻力量,維持日本周邊及台海情勢安全與穩定。

安倍擔憂的背後

安倍期待美國為台灣挺身而出,擔心美國不改變模糊政策可能會衝擊美日聯盟關係,主要問題在於美國與對台政策、介入台海衝突仍有灰色地帶。安倍要求美國對台戰略清晰,對美日同盟的好處是,無論在立場上或者協調能力能夠保持一致性,但其背後具有戰略性之考量。

近四十年來,無論是美國、台灣還是中國,在台海情勢上至少沒有發生太大的衝突意外,可以說是美國戰後外交政策的成就之一。目前安倍擔憂的是,烏俄衝突影響之下,美國對台戰略模糊處於灰色地帶之中,中國可能會輕易斷定美國不會保衛台灣的結論。依照目前台海衝突緊張情勢之下,在戰略模糊之下,是否有足夠的嚇阻能力,能夠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現狀,是一大問號。

因此,安倍建議美國必須採取戰略清晰立場,明確表示將對中國對台灣使用武力作出回應,因為戰略清晰好處是可以降低中國誤判形勢的可能性。在安倍的心中,認為現階段美國該是改變對台戰略的時機,就是將戰略模糊轉型為戰略清晰,對台灣、對日本,甚至對美日同盟都是最佳的戰略選擇。

戰略清晰嚇阻強度大於戰略模糊

無論是戰略模糊或者戰略清晰,美國對台政策基本面不會改變,不會改變美國台灣非正式外交關係的本質,美國向來一邊對中國遵守著「一個中國」政策;一邊依照《台灣關係法》法案提供台灣必要數量的防衛物資及技術服務,維持足夠自衛能力美國仍不會在解決兩岸關係上表態,唯一能改變的就是策略。

美國對台策略主要基於三條路線:戰略模糊、戰略清晰、雙重明確。戰略模糊的核心議題在於台海危機,但是軍事合作程度普通。戰略清晰的核心則是在軍事合作的強度。觀察拜登政府上任一年以來,試圖在戰略清晰與模糊找出一個平衡點,其中一個關鍵是,強化美台軍事合作力度,協助台灣進行專業軍事合作或者演習、演訓等,目的是希望台灣能夠強化軍事實力,意思是讓台灣「自己救自己」。拜登政府比較像是戰略清晰的做法,這點與美國對烏克蘭政策立場沒有什麼不同。

選擇戰略清晰與模糊,其差別在於嚇阻力道的強度,如何強化嚇阻力道,則是未來美國、日本、台灣或者美國與其盟國應該思考的方向。美國拜登政府新的國防戰略,強調的是「綜合性威懾」,其中兩個關鍵要素是夥伴關係與創新,並且要能結合尖端技術、作戰概念和最先進的能力,無縫地阻止任何形式、領域或戰區的侵略。綜合性威懾若用在台海衝突上是否具備有效性,取決於敵方在採取進行侵略行為之前,讓他們知道採取行動後必須付出沉重代價的恐懼感。

美國必須要清楚表態,願意協防台灣之外,還要結合印太區域、歐洲盟國共同思索出一套相對應的戰略、預防性措施,甚至需要一個明確態度,發出強烈威懾訊息。除此之外,美國與盟國還必須與台灣維持高強度的政治經濟軍事戰略合作,協助台灣維持主體的完整性。

(作者黃惠華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副研究員,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