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

國戰會論壇/譚傳毅》不要小看中共軍備的發展

殲-20是現役的五代機,可以公諸於世,六代機必然已經提上日程,這是機密而不能公開的部分。對於七代機也開始探索,並著手研究全新基礎理論、開發全新工藝、全新技術、全新原料與全新設備 。圖為殲-20戰機。(新華社)
殲-20是現役的五代機,可以公諸於世,六代機必然已經提上日程,這是機密而不能公開的部分。對於七代機也開始探索,並著手研究全新基礎理論、開發全新工藝、全新技術、全新原料與全新設備 。圖為殲-20戰機。

文/譚傳毅

美國林肯號航母日前與日本海上自衛隊舉行聯合演練,雙方共出動5艘航母/兩棲攻擊艦進行了「合影」,場面非常壯觀。而同一時間39架次共軍戰機卻進入台灣西南空域,不僅創下今年新高,也是自台灣發布共軍軍機動態之後,僅次於去年10月4日的歷史次高。中共這種不示弱的作為,顯然已經有自信可以跟美日聯盟進行對戰,那麼從小米加步槍,到今天不再懼憚美日聯軍,中共軍力發展又怎麼走過來的呢?

1985年 6 月 4 日,鄧小平在軍委擴大會議中提出「軍隊要忍耐」,之後於次年3月開始的「863計劃」與1997年3月的「973計劃」,解放軍對於軍備發展的投入終於得到了回報。2016年,863計劃與973計劃結束,科技部啟動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目的在整合原有973計劃、863計劃、以及其它專項計劃,針對農業、能源、生態環境、健康、產業核心競爭力、整體自主創新能力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等重大科學技術之研究。

目前解放軍整體戰力已能追上西方軍隊的水準,某些領域甚至已超越了西方軍隊,這是多年來摸著石頭過河、小步快走的結果。在這個基礎之上,中共軍工體系得到大量技術積累,不但可以生產製造新武器,還可以預研並探索下一代軍備。

摸著石頭過河

「摸著石頭過河」就是想要通過一條不熟悉的河,在沒有前人經驗、沒有船也沒有橋的情況之下,以身試水摸索著河裡的石頭,以較為保守的甚至原始的方法逐步摸清情況並想辦法安全涉水。摸著石頭過河有著清晰的戰略目標,在實踐方面則是採取積極的嘗試態度,堅定的摸著石頭向前邁進。

在軍備發展方面,中國在世界的處境不會比伊朗好多少,尤其是自天安門事件、西方世界對中國實施武器禁運之後,中國無法從西方得到先進軍事科技,一切只能靠自己或者「山寨」他國技術,在摸石頭過河期間總是要小心謹慎。

相對比較起來,我國潛艦國造期間,不免犯了急就章的毛病。比較穩健保守的做法還是先從劍龍級潛艦改造做起,在得到建造潛艦的技術積累之後,再行自建。否則,製造潛艦是個高度整合的工程,如果技術積累不足,很容易發生問題。在潛艦國造之前,還是先摸著劍龍級的石頭過河比較穩妥。

先解決「有」的問題

10多年前,解放軍現役部隊的裝備普遍落後西方軍隊25年到30年,例如當時共軍坦克部隊還沒有完成機械化,就要向數位化時代轉變,當然遠遠落後於西方國家軍隊。

再如四代戰鬥機研製,指標性產品就是殲-10。中共空軍對於三代機的研製原本就已經有了基礎,例如梟龍和飛豹就是個標準的三代機,如今想要進入四代機時代,幾個重點是必須具備的:第一,使用低可探測性複合材料達到30%以上。第二,RCS(雷達反射截面)不能超過0.0001平方米。第三,單發動機推力至少達到14500到15000公斤,同時安裝二維或360度的向量發動機。第四,使用多功能主動相位陣列雷達(AESA)。

作為四代機的殲-10系列已發展到殲-10C,發動機已經使用國產太行發動機,其所採用的隱身塗料、紅外抑制等隱身技術,能有效降低紅外輻射和雷達反射量。因此,殲-10C的重要性在於其作為中國五代機殲-20的驗證機。

美軍在推出四代戰機F-35之前,也是先在F-16E上進行了隱身設計的驗證。殲-10C的研製成功,表示中國真正四代戰機的問世。

主戰戰車發展的邏輯也是如此。解放軍首先改裝升級55式,然後發展96式,接著推出99式,解決了三代坦克有無問題後再逐步升級。剛推出的99式問題仍多,例如炮塔太小而且裝甲薄弱、操控環境太差(沒有空調、沒有自動排檔)、沒有作戰網路平台、數位化設備過於原始、顯示系統過於簡陋等。

大改之後的99式戰車,改善了上述所有問題,不再只是「有」而已,還成為名副其實的第三代戰車,估計共造了1000台。

10多年前的西方專家認為,解放軍與西方軍隊有著5到10年差距,指的就是解放軍剛推出的武器裝備,例如殲-20、99式戰車、052C中華神盾等,落後西方國家並不遠,只是還沒有改善並大規模裝備到一線部隊。

這一切都說明了一個事實:解放軍首先解決「有」的問題,就是讓最新式的武器裝備研製出來,小批量的配發部隊,然後逐漸改良升級,使其跟上西方水準,定型之後就開始大批量生產。

海軍的054A護衛艦、052D驅逐艦、乃至於055萬噸大驅,特別是052C問世徹底解決051和052級驅逐艦落後的問題,就是這種思維之下的產物。

小步快走

所謂小步快走是不求急、不圖快,擺脫速成心理,一步步積極努力、步步為營,最後達到既定目標。解決欲速則不達的方法就是:小步快走!例如在定了一個大目標之後,接著訂定若干個次級目標,如果用小步快走的方法每天達成一個小目標,每個月可以完成30個小目標,這30個小目標加起來就成了一個大目標。

例如解放軍海軍從俄羅斯進口了現代級驅逐艦,表面上看起來是為了號稱可以打航母的日炙飛彈,其實是為了研製(山寨)相位陣列雷達技術。

051B型深圳號(167)只造了一艘,因為要學習建造隱身艦體技術。為了仿製國產GT-25000燃氣發動機,052B型廣州號與武漢號從烏克蘭引進了DA/DN-80型燃氣輪機。

為了山寨垂直發射技術,從配備在現代級上面的SA-N-12飛彈(就是後來的海紅旗-16)逆向研發。把這些零零散散的技術匯總起來,就變成一艘完整的驅逐艦。052D和055萬噸大型驅逐艦就是這樣出世的。

我國建造潛艦技術從「無到有」已經是個巨大的落差,在國造潛艦的過程當中,我們還不會走,連摸石頭的過程也省了,就要開始跑,未來實在令人擔心。例如潛艦艦體焊接技術,普通水面軍艦焊接品質即使不合格,還不容易表現出來,只要沒有大規模漏水,平時還都能將就著用,但是對於潛艦卻不行。

因為在數百米深的水下,潛艦艦殼承受著巨大的水壓,潛深300米的水壓就是30個大氣壓力,無論是決定艦殼耐壓的肋骨及管道和閥門,只要焊接不合格都會導致全艦系統性的崩潰。尤其是管道焊接極為細膩,需要大量的熟練工,還要穿著供氧的特殊工作服,台船有多少熟練的焊接工?

生產一代、試製一代、預研一代、探索一代

中國軍備發展有一句話:生產一代、試製一代、預研一代、探索一代。所謂生產一代,是運用成熟工藝、技術、原料、設備進行生產,工業化量產的一代武器裝備。

所謂試製一代指的是開發新工藝、新技術、新原料、新設備,準備進行工業化量產、且具備專利的次世代武器裝備。

所謂預研一代是指利用現有基礎理論支援、開發出可配備於部隊、而又具備專利的新型武器裝備,並準備生產下下一代新產品。

所謂探索一代是探索全新的基礎理論、開發全新工藝、全新技術、全新原料、全新設備等有市場前景、並含有專利的全新產品。

按照這個邏輯,解放軍至少在同一時間擁有三個世代的現役以及開發中武器裝備。例如殲-20是現役的五代機,可以公諸於世,六代機必然已經提上日程,這是機密而不能公開的部分。對於七代機也開始探索,並著手研究全新基礎理論、開發全新工藝、全新技術、全新原料與全新設備 。

這樣解放軍就可以保證武器裝備的可持續發展,武器裝備的研發往往需要很多年,一架飛機從研發到服役,可能需要10幾20年,唯有制定可持續發展的軍備政策,才是行穩致遠的做法。

雖然國軍不必照抄解放軍的軍備政策,但以敵為師總是可以的,如果看起來對岸政策比較合理穩妥的話。

(作者譚傳毅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研究員,法國博士,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