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

國戰會論壇/譚傳毅》大陸不會動武 看清楚誰在攪局

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11月24日記者會中指出「台獨分裂勢力挑釁逼迫,甚至突破紅線,我們將不得不採取斷然措施。」早前點名蘇貞昌等人為「台獨頑固分子」,並殃及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資料照片,藍孝威攝)
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11月24日記者會中指出「台獨分裂勢力挑釁逼迫,甚至突破紅線,我們將不得不採取斷然措施。」早前點名蘇貞昌等人為「台獨頑固分子」,並殃及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

文/譚傳毅

近來,台海議題的預測已經變成國際社會的顯學,尤其是關於解放軍武力攻台的猜測更是多如牛毛,國防部自己就推測解放軍封鎖台海周邊能力日趨完善,有的預言6年內台灣會出現「武統」,有的認為北京冬奧會之後就會對台動武,有的建議毀了台積電與敵共存亡,還有的推估台灣在10年內將擁有核武…。

自從中國崛起,就漸漸成為美國關注的對象,川普終於開了第一槍。為壓住這股崛起的氣勢,美國必須在亞太地區再找到一個代理人。

台灣:美國外包戰爭的代理人

作為全世界最大資本主義國家的美國,其所進行的戰爭也是資本主義戰爭,而代理人戰爭是資本主義戰爭裡面最廉價的。就在美國開始遏制中國崛起的形勢之下,台灣成為美國抗中的代理人。

代理人戰爭如同商業外包,把生產活動外包給供應商,戰爭外包就是美國把與中國的對抗外包給台灣「代理人」;一方面透過販賣武器給台灣升高對抗,另方面可以聚集盟邦組成聯合陣線對抗中國。

外包可以規避所有風險與責任,例如不良品的損失、加班的人力成本、工傷、企業社會道德與責任等,完全由供應商概括承受,外包商不必花一毛錢,戰爭外包也是如此。

同時,外包戰爭可以控制戰爭規模,降低美中直接衝突的危險,在這種情形之下,台灣就變成美國最佳的代理人。當然,先動手的必須是解放軍、先流血的必須是台灣人。因此,兩岸必須仇恨,只要兩岸繼續仇恨,就是美國的成功,以後無論是共和黨或者民主黨、甚至於民進黨執政,都可以從中獲利。

仇恨只是挑起代理人出頭的第一步,最終還得靠武力才能坐實中國作為民主共同敵人的地位,因此美國希望中國率先開槍的意圖非常明顯,哪怕是一個意外都行。為何中國文風不動武?

不動武的第一個原因:尚未突破紅線

國台辦於11月24日記者會中指出,「台獨分裂勢力挑釁逼迫,甚至突破紅線,我們將不得不採取斷然措施。」突破「紅線」的定義是什麼?如何採取必要措施?朱鳳蓮表示根據《反分裂國家法》所規定的「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

也就是《反分裂國家法》第八條:「…國家得採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採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是由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決定和組織實施,並向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報告。

自蔡英文2016年上台以來,無論她怎麼宣示,最接近第八條「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造成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就是2020年1月20日蔡英文接受英國BBC訪問時宣稱「我們已經是一個獨立的國家,我們叫自己中華民國(台灣)」。

蔡英文無異昭告世界「中華民國(台灣)」已經獨立,看起來以「中華民國(台灣)」國號存在是中國的「紅線」,這也是蔡英文所要的「中華民國(台灣)」現狀。大概可以這麼講,只要不出現「台灣共和國」,中國還不會對台動武。由此可以看出台灣問題的複雜程度,而問題的核心在於美國,必先解決美國問題,台灣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如果中國草率解決台灣問題,勢必引起西方國家干預,必然耽誤習近平期待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這個時候,中國急需要某種堅持與耐力:戰略定力。

不動武的第二個原因:戰略定力

戰略定力是中國特有的概念,具體表現之一在於慎戰。《大學》:「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一個國家有定力才能處變不驚、臨危不懼。在兩岸問題上,中國實現和平統一的戰略須要作出正確選擇、以及冷靜的總體戰略思維。

中國和美國之所以不同,因為中國傳統思想強調慎戰,而不是把武力當作外交工具。例如老子主張慎戰:「夫天下神器也,非可為者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這句話就是要告誡大家,戰爭是不可妄為,妄為者必敗。老子所推崇的不爭、慎戰、不戰概念,代表了典型的中國智慧。

孫子也非常強調慎戰思想:「亡國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故明君慎之,良將警之。」慎戰是孫子對戰爭的理性化與人性化思考,他不崇拜武力,也不迷信使用武力。慎戰思想一直是中國人最基本的戰爭觀,到現在也是如此。

例如在台灣問題上,台灣是美國的代理人,美國不會為了台灣冒著犧牲的風險,整體的大方向判斷應是如此。如果美國真的很在乎台灣,那就會大規模駐軍台灣,就像越戰一樣。這是大國博弈,美中兩國比的是耐力、定力與道德的制高點。

戰略定力的基礎是堅持原則,不能隨著對手節拍起舞,所以我們看到中國和世界各國交往往往根據若干原則:國家利益、共同發展、合作共贏、不結盟與不對抗。這些原則就是戰略高度,看似八股,卻能使各級工作人員保持戰略清醒與耐力。相對的例如拜登的中國政策是合作、競爭、對抗,嚴格講這三者只能算是戰術層次,其政策走向完全取決於當時形勢變化。

因此對於中國而言,在時機成熟之前,不會輕易對台動武;而美國則不斷的採取行動刺激或誘使中國出手。

動武的對象是台獨、而不是台灣人

如果真有「對台動武」這件事情,那麼解放軍動武的對象將是台獨勢力,而不是廣大的台灣人民。只要中國沒有放棄和平統一,就不會爆發武統戰爭;即使爆發武統戰爭,那也是針對台獨的軍事行動。

就戰爭形式來看,「血洗台灣」必然是一場大規模的兩棲登陸戰,其所涉及的對象包括所有的台灣人,是一場血腥的大型解放戰爭,其成本損失連美國都承受不起。但若武統僅僅針對台獨勢力,那就是一個非常快速、精準、緊湊的軍事行動而已。

根據《反分裂國家法》第九條:「依照本法規定採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並組織實施時,國家盡最大可能保護台灣平民和在台灣的外國人的生命財產安全和其他正當權益,減少損失…」可以看出,未來即使有武統戰爭,不會殃及無辜的台灣人民。

2021年11月24日,國台辦公布第一批台獨頑固分子清單,同時,大陸方面依法禁止其關聯企業和金主在大陸謀利,以及採取其它必要的懲戒措施,遠東集團的徐旭東成為第一個被懲戒的對象。這份清單非常明確的把台獨和廣大的台灣人民一刀切,如今台灣之所以朝著獨立的方向走,不是台灣人民的意志,而是甘願成為美國代理人的台獨勢力的領導。

蔡政府很聰明的把台獨和台灣人民綁在一起,把武統戰爭當作維繫政權的理由和藉口,更是激起人民仇中恨中的工具。從中國出台「台獨頑固分子清單」、以及延續ECFA可以看出,大陸方面並不會採取「窮台」政策,而且在短期之內不會對台動武,即使有,也僅是針對台獨勢力。

(作者譚傳毅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研究員,法國博士,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