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

國戰會論壇/王崑義》王毅的「遊子說」意味著什麼?

文/王崑義(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教授)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日前在北京出席「2021年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研討會」開幕式並發表講話提到,台海局勢出現新一輪緊張的癥結在於台灣當局企圖「倚美謀獨」,美國又有意「以台制華」。他還說:「台灣是終將回家的遊子,而不應是被人利用的棋子,中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

王毅的說法顯示大陸有意把台灣問題當成個別問題來處理,不再放在美中台關係架構中來思考,這是否代表「美中共管台灣」的時代已經結束,大陸對台政策是否也要跟著有所轉型?

近來,民進黨政府「依美謀獨」的情況越加嚴重,不僅大量對美軍購,美國國會議員到台訪問也已經無所忌諱,特別是12月18日舉行的四項公投,即使民進黨把「反萊豬」公投扭曲為「反美豬」公投,民進黨的支持者還是在「抗中意識」下,寧願吃萊豬挺美國,也不擔心是否會影響自身的健康。所以,一切把「抗中意識」意識型態化,已經是民進黨操控台灣選舉與政局的利器。

台灣進入「前統一階段」

這種情況正如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講座教授、全國台灣研究會理事鄭劍最近在中華文化論壇上發表論文,他指出台灣社會正向「前統一階段」演進,表現為對統一的牴觸抗拒情緒化、反統成為「政治正確」的「道德標竿」、對台海「必有一戰」的認知明顯上升、對國際干預的期盼和「感恩」心理持續增強等。

至於「前統一階段」狀態,依照台灣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的一項調查顯示,超過半數的台灣民眾想要永久維持現狀或之後再決定是獨立,還是和中國統一。只有1.5%的受訪民眾想要儘快統一。

事實上,從2020年中期開始,解放軍近乎每天都派遣軍機在台灣西部海域編隊飛行,自那以後,戰爭的幽靈一直在台灣揮之不去。台灣一些專家表示,大陸試圖把在台灣附近的軍事行動常態化。但是,大陸國台辦曾表示,軍機繞台部分針對的是抵禦「外部勢力」干涉兩岸之間的爭端。國台還宣稱,如果台灣減少倚賴那些勢力,壓力將會有所緩解。

國台辦的這種說法,也顯現大陸在排除「外部勢力」干預,以及軍機繞台的「以武制獨」的作法,也可能面臨轉型的階段,這或許可以讓兩岸關係緊張狀態有所轉圜,也不必讓民進黨政府藉「機」操作台灣的政局。

中國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劉國深在最近在接受深圳衛視記者採訪時就表示,台灣社會多年來存在「去中國化」的這種教化,形成了對大陸非常不利的一種片面認知,「我們這邊認為是黑的,那邊可能就認為是白的」。必須要經過長期的交流共處、在共同的生活基礎之上,甚至要形成共同利益的聯結,認知情感價值觀念才會改變,才有可能逐漸彌補這個差異。

他還說,你說廣東人跟福建人之間就沒有差別嗎?……有一些差別反而是一種美,但從對抗鬥爭的角度來看,它可能就會被工具化。所以我們要警惕島內的一些政治人物,把兩岸之間的正常差異「工具化」,我們要下更多的努力功夫去形成兩岸共同的認知、情感、價值觀念,這個就是交流的問題。

所以,如何避免「鬥爭」被工具化,以及兩岸如何進行「長期的交流共處、在共同的生活基礎之上,甚至要形成共同利益的聯結」,這才能處理被民進黨政府「去中國化」之後,改變台灣人民對大陸被扭曲的認知,對大陸來說,這已經是課不容緩的事。

融合發展還是最可靠的作法

這方面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所說的,以融合發展達到「心靈契合」的作法,雖然不被民進黨政府接受,但是台灣人民還是可以感受到大陸的這種善意,所以去年蔡英文在總統大選中所獲得817萬票,才一年多的時間,支持民進黨的選票就在這次四項公投中減少了一半,所以「抗中意識」只是一種移動的思考,並非恆常不變的信仰,只要兩岸多交流,在沒有外部因素(如香港反送中)的干擾下,民進黨想把「抗中意識」變成工具化的效應就會遞減。

至於,鄭劍所論述的,「台獨」由民進黨一黨的「政治正確」,逐步向蛻變為整個社會的「政治正確」。這些年來,民進黨之所以即便在大陸強大壓力下仍不斷突破傳統支持率,主要原因是選民思想心態的這種結構性變化。在這種心態下,大陸方面爭取台灣民心、體現兩岸命運共同體的舉措,都被民進黨和「台獨」極為容易地戴上了「統戰」的帽子,激發起反感和抗拒。

這種看法也許對,但是從公投選票中,民進黨少掉400萬票,也可以看出民進黨操作「台獨的政治正確」,也許對南部綠營板塊較大區域有效,但從台灣北部地區支持民進黨的選票並不明顯,可見大陸對台融合發展的政策還是有效的。

因此,多一點耐心,多一點善意進行兩岸交流,台灣走向王毅的「遊子說」,最終不會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