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

國戰會論壇/蕭衡鍾》「海峽論壇」是兩岸交流的穩定器

2020年舉辦的海峽論壇

文/蕭衡鍾(國立聯合大學通識中心助理教授)

第13屆海峽論壇將在12月10日於福建舉辦,11日舉行論壇大會,本屆論壇主軸為「擴大民間交流、深化融合發展」。今年的海峽論壇由於疫情因素所限,導致兩岸因往返需要長時間隔離檢疫而無法正常往來,只能以訊訊連線方式讓台灣參會者線上參加。但陸委會卻於召開前以記者會方式,對海峽論壇發出了「禁令」。

陸委會對於台灣各級機關學校、民間組織團體、學者個人代表等在台灣的線上參會表示反對,認為這會造成「在台灣合辦海峽論壇」的「政治統戰」觀感。然而,經貿全球化與區域一體化為海峽兩岸的和平穩定帶來了重要助益,而海峽論壇多形式的系列活動在過去確實也發揮了兩岸交流穩定器的作用。

在兩岸官方往來持續中斷之下,台灣民間需要兩岸交流,兩岸經貿也需要持續維持下去,但蔡政府卻站在杯葛的一方。民進黨執政後,政府無法維繫兩岸官方溝通管道,海基會與海協會也斷了線,企業界有什麼事完全幫不上忙,海峽論壇可做溝通橋樑,台商在大陸經營有什麼問題時,可透過論壇進行溝通協助。官方阻撓海峽論壇的進行,無視於台灣民間企業自救的需求。

有交流才能建構兩岸和平

2008年至2016年,兩岸關係正式跨入經貿及交流關係全面正常化的階段,主要在於兩岸領導人觀念的轉變,台灣與大陸在經貿關係日益密切下逐步推動兩岸關係的正常化,兩岸民間交流更為頻繁,以「九二共識」為談判的政治基礎,完成簽署了21項協議及達成2項共識。

「九二共識」是兩岸迄今唯一且無外力介入的政治共識,是海峽兩岸長期建構的政治默契,所有互動交流的依據根本。兩岸關係在2008年5月至2016年5月間,有三項重要發展。首先,兩岸以合意之「九二共識」重啟兩岸對話;其次,推動兩岸制度化的協商,逐步解決兩岸交流衍生問題;再者,透過制度化協商簽署協議,建構兩岸和平與穩定。

「九二共識」的彈性與務實定位下,海峽兩岸經由協商逐步建立互信基礎,循序推動兩岸關係的良性交流,促進兩岸關係制度化與正常化,透過加強經貿合作與學術文化交流,擴大直航通商運作與推動觀光事項,為兩岸人民及經貿往來建立規範,洽談簽署符合雙方利益的協議。

這正是朝建構「共同利益觀念和共同價值,並受法律、道德和制定規範約束」的理念來實踐兩岸和平,而藉由兩岸關係和緩的機會更能提升台灣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因此在兩岸經貿關係日益深化之際,台灣也要對兩岸關係的長期發展發揮正面的積極作用才是。

不應以「抗中」訴求禁止民間正常交流

兩岸經貿數據顯示,雖然政治上長期對抗,但經濟方面在全球化趨勢下,兩岸卻是透過彼此互通有無、彼此合作創造了雙方經濟發展。同時,在經濟與事務性先行、社經融合發展導引、後再擴溢至政治層面的起承轉合下,一時間雖然未能在政治層面獲得廣泛而明確的外溢效果,然而海峽兩岸卻能維持和平穩定的局面,也是兩岸人民共同的願望。

雖然兩岸的體制各不相同,但台灣官方卻不應以維護台灣主體意識、維護自由民主與國家安全為名,持續操作抗中的民粹政治,如此以特定政黨的政治理念及意識形態來冠以親中、賣台的「認知作戰」炒作,反而阻擋與妨礙了兩岸的正常交往。

民進黨與蔡英文政府禁止台灣民眾,以及社團組織以個人或民間形式參與海峽論壇的藉口,這並非民主政治,也非民意政治的本質。

事實上,海峽論壇行之有年,以往都是國民黨副主席帶隊前往廈門,大陸也會由全國政協主席,上次是汪洋出面接待,只是今年全球疫情蔓延,導致海峽兩岸情感中斷,但是相信兩岸的心是相連,目前因為疫情,國民黨今年必須改用視訊進行,如果未來疫情緩和,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與黨中央明年能夠派人到廈門,恢復往年兩岸熱烈參與的盛況,這才是維持兩岸和平最重要的貢獻。

畢竟,兩岸在社會經濟與文化教育的正常往來才是彼此邁向雙贏的王道、也是符合台灣民眾利益的主流,台灣官方實應思考如何維持台灣的生存並鞏固兩岸的和平、穩定與發展,這才為政者所應考量的重大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