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

國戰會論壇/譚傳毅》發展無人潛艦 台灣才有未來

潛艦最大、也是唯一的易毀性在於其必須維持隱蔽性,特別是傳統柴電潛艦。潛艦續航力最多只能40多天,遲早都要上浮。只要潛艦上浮,就喪失了隱蔽性,之前所有的隱蔽行動全是白搭。圖為外傳解放軍派核潛艇跟蹤英航母打擊群被發現示意圖。(香港東網)
潛艦最大、也是唯一的易毀性在於其必須維持隱蔽性,特別是傳統柴電潛艦。潛艦續航力最多只能40多天,遲早都要上浮。只要潛艦上浮,就喪失了隱蔽性,之前所有的隱蔽行動全是白搭。圖為外傳解放軍派核潛艇跟蹤英航母打擊群被發現示意圖。

文/譚傳毅

10月26日本人在中時新聞網《國戰會論壇》平台上刊的「潛艦國造不能聯網,問題就大了!」一文,遭到曾任潛艦兵器長、作戰長、輪機長與潛艦訓練中心教官王志鵬的反駁,並在10月31日發表「駁潛艦國造聯網的謬誤」專文一一說明,反駁文章雖專業,但也有一些疑點值得討論,為免讀者受到專業人士的誤導,所以再寫一篇文章加以澄清。

其實,潛艦最大、也是唯一的易毀性在於其必須維持隱蔽性,特別是傳統柴電潛艦。傳統柴電潛艦的動力有三種:柴油機、絕氣推進動力(AIP)、動力鋰電池。無論是哪一種動力系統,都無法讓柴電潛艦長時間潛航,以低速航行(2或3節)的續航力最多只能40多天,遲早都要上浮。只要潛艦上浮,就喪失了隱蔽性,之前所有的隱蔽行動全是白搭。

就算以換防方式解決上浮問題,還有以下細節必須解決:

第一,潛艦自衛能力極差,幾乎沒有防空武器。若要攻擊空中目標不是不行,問題在於你先得上浮才能發射飛彈,而潛艦上浮等於戰敗。

第二,傳統的水下通信困難,不容易實現雙向、即時、遠距離通信。若要如此,必須有先進的技術與手段,例如發展雷射通信、中微子通信、量子通信等,而我國潛艦通信基本上「靠吼」!

第三,「孤狼」的探測設備範圍受限、且又容易受到水下環境影響,在沒有外界指管系統的介入,這頭孤狼連敵人在哪兒都不知道,怎麼行動?就算上浮到可以被動接收信號的深度,也極易被敵軍反潛力量捕捉。

第四,傳統柴電潛艦的水下速率較低,如果在水下高速航行,幾個小時就得上浮,又是上浮的問題!即使以絕氣推進動力航行,速率不過4到5節,除了設伏偷襲,實在不知道還能幹什麼!問題來了,在哪裡設伏呢?海峽能夠潛伏的地方有限,我們都知道,難道解放軍不知道?表面上來看,孤狼是隱蔽的,但在現代偵潛技術之前,孤狼其實是透明的。

水下通信困難

現在無論哪個國家的潛艦都存在著一個非常致命的弱點:水下通信。即使核潛艦能夠在深海中隱藏數月之久不上浮,但是卻很難和外界取得聯繫,除非上浮或是在潛航狀態下伸出天線、或是使用浮標天線。

無論使用哪種方法都會暴露潛艦的行蹤,這是潛艦最大的瓶頸,現在各個潛艦強國都在攻克這個技術困難,一旦成功就可能達到匿蹤的目標。

美中兩國早就開始進行量子通信研究,上海A股市場已經有量子通信概念股,可知這個技術是存在的,而且是運用在具備絕對保密性的潛艦深海通信。弱弱的問一句:我海軍距離量子通信有多遠?有了深海通信,就可建構指管系統、並形成通聯網路。

有了量子通信網路,潛艦就能在深海突擊目標。當然,我海軍距離這個不可想像的空間差了不止100年。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雷射通信與偵察,美海軍大概在1997年在反潛機上以藍綠雷射光成功的與水下400公尺的核動力潛艦取得聯繫,若是以指向性極強的雷射搜索潛伏在200到400公尺水下的柴電潛艦毫無問題。孤狼還孤單嗎?

不幸的是,這頭孤狼對於岸上指揮部是隱蔽的,指揮部對於孤狼也是隱蔽的,但是在敵人前面卻是脫得光光的。

孤狼和狼群作戰都是二戰的觀念,現代戰爭沒有體系作戰的支援,是無法戰勝的。有了完整的作戰體系(C4ISR),即使是曾祖父級的茄比級潛艦也能作戰。看看解放軍空軍在擾台的時候,有一次居然派了1架殲-7來,表示解放軍的體系作戰能力非常強,即使是1架老舊的殲-7也能發揮功能。第二,欺負台灣無人!

躲不掉的議題:潛艦國造

綜上所述,台灣需要潛艦,但不適合擁有潛艦,差的是技術、經費、海軍文化。國家花了出千億台幣國造潛艦,卻完全無法解決上述問題,何必如此?若要問其中動機,無非是以過時的理論打現代戰爭,花錢買心安罷了,說是小孩兒開大車毫不為過。

看看國造潛艦鋼材牌號是(中鋼產品)HSLA-80,理論上的耐壓强度可達420到520兆帕,而美規的HSLA-80卻是550兆帕,至少差了30兆帕,若以低標來看,差距更可達到130兆帕。現在是怎麼了,連鋼材也不合格?

戰鬥系統用的是洛杉磯級和俄亥俄級核潛艦的第一代系統,現在美海軍已經發展到第三代,而且美國必然閹割若干功能,比起解放軍潛艦的作戰能力肯定是差了好幾代。

國造潛艦唯一拿得出來的就是動力鋰電池,據聞和日本蒼龍級潛艦同級。這是個好事但也很冒險。韓國也打算發展動力鋰電池,但韓國電動車曾經發生過20多次火災事故,潛艦用鋰電池的可靠性堪憂。中鋼將自產鋰電池,絕對不能得過且過。

就算鋰電池沒問題,航程短、通信不佳的問題仍然存在。如果海軍無法解決這些問題,不如放棄國造潛艦!那麼,未來的水下世界怎麼辦呢?我們認為UUV才是較佳選項。

無人潛艦才是台灣的未來

無人潛艦(Underwater Unmanned Vehicle UUV)的原理頗類似蜂群無人機,但現在還沒有明確的定義。UUV是一種無人駕駛、通過遙控或自動控制能在水下航行、並能執行作戰任務的潛水器。

通常,無人潛艇裝有多種感測器和相當的武裝,能在水下長期潛伏或潛航、探測搜尋、掃佈雷、攻艦、反潛等任務,可大大降低人員傷亡。

UUV以中大型UUV或有人潛艦作為母艦,發射小型UUV提供連續不間斷、有價值的情報,並與其他節點共用情報資源,構成整體的指揮、管制、通信和情報系統(C3I),完成任務後則回收。

在台海方面,海軍可在北東南、澎防部、金門、馬祖等地部署6個中大型UUV母艦集群(Cluster),保證艦岸指揮管制無虞。

以一艘可釋放和回收若干小型UUV的中大型UUV或常規潛艦作為母艦,將可形成以每個UUV為節點的作戰網路。數個小型UUV的聲吶、水面光學和水面電磁波天線等,搜集水下情報、偵察雷場,此外還可分析艦船的海水化學痕跡、尾流及其他海水擾動情形,判斷敵艦船的特徵信號,然後將情報傳回母艦(岸),作為指揮官的作戰決策參考。

由於每艘UUV 都是一個節點,彼此之間可以透過水下通信與其他感測器和戰鬥單元連結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指揮管制體系。

現代戰爭「無戰不聯」,上從參謀總長下到每個單兵都必須整合在一起,當然更包括潛艦。獨立作戰的孤狼模式已經過時,現在大家強調的是體系作戰。

(作者譚傳毅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研究員,法國博士,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