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

《吳怡農條款》 助攻鄭文燦謀大位?

吳怡農

柳金財(佛光大學助理教授)

隨著2022年台灣地方大選即將到來,有意政治參選者已在蓄積能量、摩拳擦掌,尤其是台北市長選舉此役,自陳水扁首次攻克後未曾在重新執政。最近兩次選舉不是禮讓白色力量柯文哲,就是推出相對弱勢姚文智出馬競選,此皆重創執政黨形象。

近來民進黨台北市黨部主委選舉出現前立委薛凌與前台北市議員王孝維嚴重權力衝突、互告賄選,傷害黨的社會廉潔形象,儘管兩人最後退選。然而,作為首都執政黨地方黨部主委選舉涉及賄選,卻未聽聞黨紀律處置及司法介入;反而看到是黨中央試圖介入地方黨部人事,展現中央對地方權力介入及干預。

民進黨新聞中心首頁

所謂《吳怡農條款》固然具有激勵吸納年輕政治世代的誘因,但採取中執委同意方式允許新人強行介入地方黨務選舉,則呈現中央權力對地方滲透。這是中央集權對地方自主性的限縮,避免黨主席、黨中央的權力及政策貫徹受到派系制肘,導致黨主席權力行使提早跛腳。

值得關注是,正當外界質疑蔡英文藉由最大優勢派系新潮流,試圖牽制黨內各派系間非規範互動時,早在12月2日中執會討論修訂《黨職人員選舉辦法》,因修正入黨二年放寬為一年建議,恐衝擊其他黨職改選,大部分派系認為茲事體大、質疑因人設事及競選不公,因而擱置至24日開會處理。


而12月24日中執委會議中,最後卻由與新潮流現任桃園市長鄭文燦形成政治聯盟的現任立委、中執委黃世傑提出修正案,在不涉及變更入黨二年年限前提下,經中執會同意准予參選。 鄭文燦並無避嫌,而是以間接政治代理人方式,公開地拆開此政治引信,無論是最後吳怡農因參選黨部主委而逕行參與台北市長選舉;或者是吳怡農參選黨部主委,鄭文燦參與台北市長,這種策略選擇使其處於進可攻、退可守戰略位置。


台北市主委競選可謂是台北市長前哨戰,若能重新取得台北市執政,將是重寫民進黨執政史,尤其若能藉由台北市長選舉發揮母雞帶小雞功能,產生一股輻射擴散效應,將有助於拉抬全國縣市長選情,沖淡中央執政可能所帶來負面的效應,尤其總統蔡英文、蘇貞昌內閣儘管民意支持度仍頗高,但隨開放美國萊豬進口、關閉中台電視台及是否開放日本核災區食品等政策,正在消融防疫重大績效,其民意支持度遞減。

以2018年台灣地方大選為例,當時中央執政備受批評陷入「孤島效應」;而國民黨卻透過「韓國瑜現象」產生「韓流颶風」,助攻全國各地國民黨候選2018年民進黨台北市長候選人姚文智,採取激進國族認同政策及反中路線;也因無法與前行政院長蘇貞昌競選新北市長,彼此合作互相拉抬形成「雙子星」共振旋風效應,最終導致國民黨贏得十五席、民進黨贏得六席,造成日後「地方包圍中央」困境。

換言之,台北市長選舉攸關全國性選情,藉由台北市長選舉可創造政治聲勢及政治實力,打開全國性知名度。換言之,無論是吳怡農或鄭文燦只要能透過台北市長選舉創造全國性政治聲量,新潮流系都是最大且真正贏家。


蔡英文可藉由介入市黨部主委選舉,道德勸說各派系權力鬥爭應避免「無限上綱」,但此種「寒蟬效應」是否有用尚待評估。儘管可透過黨中央遴選信任人選介入北市黨部主委選舉,進一步掌握地方黨機器,但這仍須中執會同意。若黨主席所屬人馬,無法獲派系所認同,此一策略即宣告無效。此次鄭文燦人馬中執委協助提出解套方法,進一步鞏固蔡鄭合作模式。 有趣是,蔡英文並未透過英系中執委提案,其因在於英系中執委可能也涉及薛凌、王孝維選舉爭議。


由於英派、海派、綠色友誼、黃承國系統皆涉及此次台北市地方黨部主委競選爭議,這使得新潮流、正國會成為立場相對中立派系。蔡英文透過新潮流系中執委提案,反而具有壓制及平衡英派、綠色友誼、海派及黃承國系統作用;尤其英派、海派及黃承國系統本有相互結盟關係,因此最有可能持不同意見派系則屬正國會。

但在英派、海派、新潮流及黃承國系統鬆散結盟下,正國會及綠色友誼恐無法反制。蔡英文運用《吳怡農條款》結盟新潮流,這可能給予新潮流入主台北市黨部,最終台北市長候選人也是新潮流,這就排擠正國會領袖現任交通部長林佳龍、基隆市長林右昌的政治機會。


2024年民進黨總統大選中最具競爭優勢,中生代有南新潮流現任副總統賴清德、北新潮流現任桃園市長鄭文燦,及正國會現任交通部長、前台中市長林佳龍,元老世代則以現任行政院長蘇貞昌最具優勢。蔡英文與賴清德、鄭文燦、林佳龍關係頗佳,往往也皆是同台演出,尤其鄭文燦許多行程跨出桃園市也往往與蔡英文同台,互相拉抬的意涵非常濃厚。

中央執政需要地方執政的支持,地方執政需要中央執政關照,中央與地方形成共治策略合作夥伴關係。而蔡英文也因此成為上述有意爭奪總統大位的派系共主,當蔡的天平砝碼傾向那一方時,就會產生加乘效果,但蔡英文不會公開表態,這反而利於各派系對其效忠及服從。


此次台北市黨部主委改選,原本修改選舉辦法為不要限制入黨二年始能參選黨職,被批評為吳怡農量身打造參選地方黨部主委。蔡英文試圖藉由《吳怡農條款》聲東擊西,以黨內最大優勢派系新潮流制衡台北市地方黨部派系間毫無規範權力競逐,重傷民進黨的廉能清新形象。事實上,吳怡農具有與國民黨政治明星蔣萬安競選台北市第三選取的實戰經驗,其形象頗為清新,蔣吳對陣被號稱「雙帥對決」。


儘管吳怡農尚未加入新潮流系,但因其伯父為新系大老吳乃仁,故在派系屬性親近新潮流,其參選立委選舉時已受新潮流系、正國會、英派等跨派系協助。然而,從參選台北市黨部到參選台北市長,並非是一種線性政治發展邏輯,從過去參與黨內精英的政治歷練來看,無論是陳水扁、李應元、謝長廷、蘇貞昌及姚文智皆已擔任過立法委員、部長級首長,甚至是卸任行政院長。吳並未具備中央或地方民代或首長經歷,貿然參選若是失利敗選翻盤,這將危及蔡英文領導權威提早跛腳。


吳怡農在選舉立委過程,受到黨內三大派系支持,但這未必表示其在台北市黨部主委選舉或台北市長選舉提名,仍受到黨內主要派系支持。民進黨內各派系權力結構呈現派系共治局面,彼此間既競爭又合作,且在各種政策領域及各類型職位間進行政治交易。

顯然,蔡英文欲藉吳怡農條款治理整頓台北市地方派系政治生態,若是提名吳怡農參選市黨部主委,此意味著結盟新潮流平衡綠色友誼、海派及中常委黃承國系統間彼此權力傾軋。這樣策略不僅適用於台北市,也可能適用於各地方黨部,尤其當地方派系權力衝突導致政黨形象不佳時,透過中執會同意允許形象清新新年輕政治世代介入地方選舉,展現中央對地方垂直領導。


從此次鄭文燦透過代理人方式與蔡英文展開黨務改革合作,對地方黨職人員選舉提供黨中央介入管道,若是吳參選主委,由鄭參選市長,這種模式恰提供吳政治歷練機會,而鄭文燦參選台北市長以其全國性高知名度,必能發揮母雞帶小雞功能;同時透過首都參選輻射效應啟動「鄭文燦旋風」,助攻各地縣市長選舉,成為後蔡英文時代民進黨共主。

若是鄭文璨當選市長,其政治影響力僅次於總統、副總統及行政院長,未來仍有圖謀大位之機會;若是高票敗選,因其全國性政治聲量使其更有機會角逐總統大位。從民進黨政治實踐邏輯及經驗來檢視,陳水扁因競選台北市長連任敗選、蔡英文因投入新北市長選舉失利,最後兩人皆能逆轉大選而當選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