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旅遊

大美新疆/5】伊寧六星街的西域風情

伊寧市六星街

  新疆伊寧市古稱寧遠,為清代伊犁九城之一,乾隆賜名寧遠城,寓遠方安寧之意,是絲綢之路北道的陸路要衝和重要商埠,是東西方文化交流薈萃之地。

  如今的伊寧是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首府城市,是「一帶一路」向西開放的前沿。這是一座依水而築、傍花而居的邊陲之城,是院門敞開、迎客歸來的親情之城,也是充滿老城情、煙火氣、市井感的家園之城。

  伴著清亮哨音,鴿群飛過藍天,俯瞰車水馬龍和林立樓宇,也飛過果園裡的聚會、集市上的交易。飛到城市西北側的六角形街區,倏然而下,三三兩兩落在屋簷上,隱進綠蔭裡。

  六星街的中心是一個圓盤,由黎光街、工人街、賽里木街三條街在中心點交錯並輻射出六條主幹道,把街區分成六個扇形區域,故稱六星街。街區的中心為學校、商鋪等公共建築,週邊為居住區,形成一個獨具特色的居住模式。漢族、哈薩克族、回族、維吾爾族、俄羅斯族等各族居民在這裡和諧共居。

  這是一個散發著古老味道的街區。六星街始建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期,街區平面呈六角形,占地面積約47公頃。據史料記載,1934年,伊犁屯墾使公署由霍城惠遠遷至寧遠(今伊寧市),伊犁屯墾使邱宗浚聘請德國工程師瓦斯裡規劃設計了六星街。據考證,六星街街區佈局與十九世紀末現代城市規劃先驅埃比尼澤·霍華德提出的「田園城市」理論有著極其相似之處。

  六星街作為歷史文化街區,是伊寧市的重要城市文脈,是寧遠老城邁向現代化城市的標誌。六星街自規劃建成起,就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街區。在現代工業發展和外來文化影響的背景下,六星街形成中西文化交流和各民族文化交融、多元一體的開放格局,具有獨特的歷史人文價值,契合當代改革開放歷史大勢的現實意義。六星街在縱橫之間交織出伊寧市歷史文化名城獨特的個性價值,深具建築史學、城市發展史學、民俗學研究價值。

  在中西合璧的街巷之中漫步,民居建築展現著城市的包容精神以及獨特的文化個性——尖頂小閣樓、半弓形窗櫺、木雕廊簷、鐵藝門廊,最終塑造城市氣質的,正是這裡鮮活的生活本身。這裡的人們待人親切,性格寬厚,臉上總掛著充滿善意略顯羞澀的笑容;這裡的生活傳統而美好,有果園、有庭院、有音樂、有舞蹈、有來來往往的市民和遊客,空氣都彌漫著幸福的味道。

  藍牆之外,一架花籬,搖曳著田園詩意。種樹養花是伊寧人一種與生俱來的生活習慣,他們似乎天生就具有園藝家的天分。街道旁、院門外,玫瑰、丁香、大麗花、波斯菊、美人蕉,從春到秋接力盛開。

  繁花綠蔭的小巷,各式民居沿著放射性的街道依次排列,六星街成為濃縮伊寧市特色街區及民俗文化生活之所在。那些刷著藍色圍牆、屋頂或閘柱的庭院,以一種詩意的形態棲居在六星街上。細節之處見真章,房屋的窗楣、簷口、角柱、廊柱等佈滿精美的圖案。這些由花卉、蔓藤、卷草等構成的紋飾呈現出浮雕般的效果,透過它們可見伊寧人對生活的那份熱愛和用心。

  俄羅斯族人熱愛手風琴,其他民族群眾也吸納了這種風格,舉辦婚禮時拉著手風琴載歌載舞,琴聲在伊黎河畔飄揚。

  六星街民俗文化陳列館·亞歷山大手風琴珍藏館,手風琴藏品種類全、跨越年代久,集中展現了手風琴的發展歷程及在伊犁多元文化中孕育出的多樣的音樂藝術,為中外手風琴文化愛好者提供了鑒賞交流平臺,也帶動富有伊犁庭院特色的民宿客棧、特色餐飲、手工作坊等遍佈大街小巷。音樂庭院裡,世界最大手風琴和牛皮手鼓奏出的樂聲令人沉醉;文創集市、音樂角、流浪琴車,是露天舞臺,也是公共藝術展示中心;民族歌舞、樂器演奏、流動沙畫和非遺手作等互動體驗類項目隨處可見……

  六星街是伊寧市獲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區,已獲評國家4A級景區和國家文化和旅遊休閒街區、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入選2022年全國非遺與旅遊融合發展優選項目名錄。

  六星街開闊安靜,它向所有人敞開懷抱。不同民族、不同語言在這裡彙聚,形成一種交織的風情,絢麗而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