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

中共建政75年 分析:習近平影響力仍存,國內外挑戰恐加劇

2022年9月北京中共中央博物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肖像

文/voa莊志偉 楊安

中華人民共和國10月1日將迎來建國75周年,習近平是中共建政以來唯一任期超過10年、邁入第三任期的國家主席。分析人士說,大權在握的習近平高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如此強烈的民族主義對一整個世代中國人的影響之甚,在未來中國邁向2049年建國百年的路上,絕不容忽視。

走過四分之三個世紀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以中國共產黨為核心的黨國體制依舊牢不可破,而鞏固其統治的兩大支柱,分別是立國之初就被視為根本的民族主義,及長達數十年的高速經濟增長。

依中共「以黨領政」的體制,習近平除手握黨的總書記和中央軍委主席之權柄,更是中國自1949年建政以來唯一的三連任國家元首、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家領導人。

因此,十一建國75周年前,在無任何跡象顯示習近平將於第三任期終結後主動退休的前提下,下一代中國人不禁要問,當25年後的「建國百年」到來時,中國將是何景況?

學者:習近平灌輸兩代中國人 「進攻性」民族主義

分析人士指出,隨著中國經濟成長放緩,習近平愈加倚重操弄民族主義。

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榮休教授高敬文(Jean-Pierre Cabestan)年初曾告訴美國之音,習近平通過提出民族復興的訴求和強化宣傳等手段,深入發展所謂的「進攻性民族主義」。

美國詹姆士城基金會(Jamestown Foundation)的資深研究員林和立也說,中國年輕人熱血而單純,是最容易遭民族主義沖昏頭的群體。

他說,習近平在位12年,已通過中共宣傳機器將這種進攻性的民族主義植入一整個世代年輕人的腦海中。若讓習近平再做完兩任,至少有兩代的年輕人會受到這種強烈民族主義的洗腦。

中共7月開完二十屆三中全會後,林和立曾撰文分析,連任三屆的習近平透過其「習近平思想」指引共產黨和國家,保證他繼續擔任黨政軍「三位一體」的最高領導人。

換言之,2049年建國百年前,在「習近平思想」以及「進攻性民族主義」下成長的一輩人將成長為中國社會的中堅份子。

林和立認為,這些新一輩的年輕人將勇於對外鬥爭,眼裡也容不下妥協,恐為中國帶來災難。

林和立告訴美國之音:「中共的宣傳機器很厲害,所以,它(民族主義)是影響到一、兩代的年輕人的思想跟他們對於發展國家的理念,對於中國以後的發展,(我)還是不太樂觀。」

在台北的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陳世民則說,習近平標榜的「中國夢」即承襲了毛澤東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喊出的口號:「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他說,習近平2012年上任不久後即提出民族主義色彩強烈的「中國夢」,他又在2017年的中共十九大上揭示其要在2049年「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野心。一般認為,習近平意在與美國爭霸。

習近平打破中共接班設計 恐加劇奪權鬥爭

陳世民認為,習近平著眼的並非只有第四任,而是終身制。不過,他越搞不定經濟,就只能訴諸民族主義和愛國情操來確保其統治正當性,最經典的手法自然是通過對外強硬的軍事手段以轉移內部矛盾。

現年71歲的習近平能否掌權掌到2049年尚未可知,但對中國而言,現在最迫切的政治危機是權力繼承的不確定性。

陳世民說,中共的二把手、國務院總理李強,及排名第五、但被習近平視為頭號心腹的中央書記處書記蔡奇,都非潛在的接班人選。若接班人從缺,萬一習近平突生變故,屆時黨內掀起的權力鬥爭將是場腥風血雨。

陳世民告訴美國之音:「未來很大的變數當然就是,要當習近平接班人引起的權力鬥爭,可能會讓中國(於)鬥爭之下處於某種程度的政治混亂,使得它的對外政策(將)是個不理性的狀態。」

美國詹姆士城基金會的林和立則說,無論習近平的接班人是誰,由他打造的高度集權體制仍將延續下去,而中共昔日的「九龍治水」領導模式恐不會再現。

他說,目前中共黨內還未看到明顯的改革開明派官員冒出頭,只有遵循「習思想」而得勢的官員,他們當然會遵循習近平「定於一尊」的既定路線,因此,2049年前,中國恐仍長期籠罩在「習思想」的教條下。

經濟疲軟或為中共長期執政埋下地雷

分析人士說,長期而言,中國最大的執政挑戰仍是維持高速經濟成長,但隨著疫後經濟復蘇力道疲軟,房企連連爆雷,股市也起伏跌宕,中國經濟前景不佳的陰霾恐將持續多年。

其中,最讓北京當局頭痛的恐是高企的青年失業率。去年6月,16-24歲年齡層的青年失業率達21.3%,創歷史新高,逼得官方蓋牌,暫停發佈該資料,即便統計方式優化後,今年8月的青年失業率仍停留在18.8%的高檔。

林和立說,高失業率引發中國社會動盪,民眾也將對中共的統治正當性心生質疑,這是中國邁向建國百年的最大不確定性。

台灣學者陳世民也同意,經濟走緩下,人民不滿情緒亟需找到宣洩口,導致中國近年來有紀錄的抗議事件數量持續攀升。

根據國際人權組織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旗下中國異議監測(China Dissent Monitor)的統計資料,2024年第二季,中國境內發生的抗議事件同比增加18%。此外,本季與業主與建築工人有關的抗議也攀升,占資料庫成立逾兩年來約共6400起案子的44%,彰顯房市危機對人民生計的重大影響。

美國「資訊與戰略研究所」經濟學者李恒青在接受美國之音訪問時表示,中共政權已陷入塔西佗陷阱(Tacitus Trap),在人民心中,喪失名譽和信任,因此,經濟下行時,就算官方要求「唱響經濟光明論」,人民也不信。

他認為,習近平為了固權,未來或有更激烈的控制措施。

李恒青說:「他(習近平)可能用些什麼辦法來擺脫困境,發動局部的戰鬥,或者是在國內又掀起像文化(大)革命,利用民眾的仇富心理再發動一場均貧富的過程,不是完全沒有可能性。所以,我覺得未來一段時間,(中國)應該是正值多事之秋、危險的時代。」

中國對外關係緊張 國內治理風險加劇

除經濟困局外,中國的國際地位也影響習近平繼續執政的合法性。

普林斯頓中國學社執行主席陳奎德分析,中國暗助俄羅斯對抗西方,讓中俄關係看似緊密,但只要烏克蘭戰爭一結束,俄羅斯的威脅程度快速下降,甚至基於同屬歐洲國家或宗教等因素,俄羅斯若快速修復其與西方的關係,屆時中國恐成為被全球孤立、圍堵的唯一目標。

陳奎德告訴美國之音:「俄國自我認同是歐洲國家,是基督教的一脈–東正教的國家,與西方傳統上的親源性比中國大,(且)歐美現在一致認為,中共是比俄國更大的威脅,因此,習近平政權將來會受到西方更大的孤立。」

陳奎德認為,中國經濟疲軟、加上外交四面樹敵,已侵蝕到習近平的黨內威信,因此,他在尋求「四連任」的路上勢必面臨激烈鬥爭。

他說,儘管習近平的權勢僅次於毛澤東,但中國社會40年來受惠於改革開放,既得利益階層的人士已過慣優渥的生活,因此,無論是紅二代、民企或中產階級都不可能接受中國重返專制又貧窮的集權社會。

在台北的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兼任教授李酉潭認為,在中美對抗態勢下,習近平將拉攏第三世界或開發中國家,以共抗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他也會聯合專制獨裁體制的國家,以對抗民主國家。

李酉潭警告,對於這些專制、獨裁領袖而言,中共提出互不干涉內政、一起對抗西方的主張有其迷惑性和吸引力,但為取得與美國較勁的本錢,中共勢必更加強化國內管控。

李酉潭告訴美國之音:「在美國為首的西方民主陣營已經採取對抗的情況之下,除非(中國)內部推翻共產黨的統治,否則他們(中共)不可能改弦異轍,只會越來越強調透過高科技(技術)加強社會控制,來達成它跟西方競爭的目標。」

連結:中共建政75年 分析:习近平影响力仍存,国內外挑战恐加剧 (voachinese.com)